APP下载

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老年冠心病病人心功能、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2018-11-0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8期
关键词:性反应阿托血脂

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降血脂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阿托伐他汀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等多种效能[1]。对于血脂水平较高的冠心病病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有相当比例的冠心病病人,血脂检查虽然正常,但冠状动脉造影却显示存在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2]。如何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病人的预后是近年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血脂正常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观察其对病人心功能、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病人86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心病。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80岁;②血脂水平正常;③发病时间未超过12 h;④治疗期间依从性良好;⑤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和创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②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③有他汀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史或过敏史的病人。按照入院顺序和随机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61岁~77岁(69.35岁±12.03岁);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3岁~79岁(68.45岁±13.1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给予健康教育及饮食控制,结合病人病情根据冠心病治疗指南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硝酸酯和洋地黄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而不使用其他降血脂药。在以上治疗基础上,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优力平,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127)治疗。对照组用药剂量为每次20 mg,1次/日。观察组用药剂量为每次40 mg,1次/日。晚餐后服用,均连续用药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病人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②炎性反应指标:入院后次日晨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集两组病人空腹静脉血5 mL,3 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试剂盒由上海研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③心血管不良事件:出院后随访6个月,记录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发生情况。④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和LVED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比较(±s)

2.2 两组病人炎性反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L-6、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炎性反应指标比较(±s)

2.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6个月随访期内出现腹胀3例,转氨酶升高1例,肌痛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对照组出现腹胀2例,转氨酶升高1例,肌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的发生演变、临床表现以及结局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病原因复杂,不仅与血脂异常有关,还与炎性因子参与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重构有关。有研究显示,血脂正常冠心病病人陈旧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血脂异常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因此,对于血脂正常的冠心病病人发病危险性不可忽视,应及时采取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有研究证实,冠心病病人虽然血脂正常,但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后依然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4]。阿托伐他汀为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他汀类药物,较其他他汀类药物生物活性强,具有见效快、降脂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等优点[5]。阿托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肝细胞内HMG-CoA的还原,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从而延缓或逆转斑块形成;另外通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下降,促使斑块中的核脂缩小和表面压力降低,增厚斑块的纤维帽,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和LVEDD明显改善,IL-6、hs-CRP水平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纠正病人的心肌重构,对抗心血管系统的负性重构,促使心血管系统恢复为正性重构,有效改善病人功能器官的血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脏功能[7]。目前阿托伐他汀的抗炎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调控免疫调节细胞抑制炎性因子合成和分泌,从而减轻病人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关。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使用剂量上尚存有争议,主要担心大剂量使用会带来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多使用20 mg/d以下的剂量[8]。本研究结果显示,40 mg/d的使用剂量在改善心功能、减轻病人炎性反应和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等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且没有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使血脂正常老年冠心病病人在改善心功能和预后上获益,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性反应阿托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纤维支气管镜下氨溴索肺泡灌洗对非出血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