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曲式分析及演奏技法运用

2018-11-02周巍

关键词:梅花三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

周巍

摘 要:琵琶协奏曲《春秋》主题鲜明,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巧妙地将西洋20世纪和声手法与中国传统调式和声相结合,运用了扫拂滚、长轮、泛音、推拉音、绞弦、快速琶音、左手虚滑等大量琵琶演奏技法来表达中国人对自己民族古老、辉煌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成就的崇拜、赞颂和追溯之情。对作品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可使演奏者对乐曲整体布局有所掌握,并进行理性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乐曲。对演奏技法运用进行分析,有助于演奏者选用较合理的技法来表达音乐,实现二度创作,最终更准确地表达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春秋》;曲式结构;演奏技法;《梅花三弄》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7-0142-04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孔子生活的年代。“春秋”二字也常被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的代名词。琵琶协奏曲《春秋》是作曲家唐建平于1994年为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而创作的,并于同年10月在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千秋颂”琵琶独奏音乐会上首演。此曲以新颖的写作手法,将中国传统套曲曲式与西方旋律动机发展写作手法相结合,并把琵琶文曲和武曲的表现形式综合起来,加之高难度的演奏技巧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深受广大听众和琵琶爱好者的青睐。此作从首演至今近20年来在国内外频繁上演,被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成为音乐高等院校毕业音乐会代表性作品。此曲将中国传统礼乐与西方作曲手法理念等相结合,属不可多得的“中西合璧”的民族管弦乐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春秋”二字为题,巧妙地借用了春秋时期年代数字(公元前770—公元前476)776476为乐曲的主题,曲中运用了扫拂滚、长轮、泛音、推拉音、绞弦、快速琶音、左手虚滑等大量琵琶演奏技巧,使得音乐时而宛若溪流,时而声如洪钟,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壮志凌云,将现代的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古老、辉煌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成就的崇拜、赞颂和追溯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曲式结构分析

作品主题鲜明而极具个性,乐队手法新颖、简洁,全曲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和声的紧张与和谐交相呼应。音乐不仅充分发挥了琵琶独奏的高难度技巧,并极大地彰显了民族管弦乐队的多彩魅力,使得乐队与琵琶独奏既各领风骚又相得益彰。作曲家唐建平在创作中巧妙地将西洋20世纪和声手法与中国传统调式和声相结合;又将主导动机变形发展贯穿于中国戏曲发展脉络之中;同时变化了西洋传统的协奏曲的固有模式,使琵琶与乐队巧妙贯通,二者珠联璧合。

二、琵琶演奏技法在乐曲中的运用

(一)狂想式的引子(1—43小节)

本段表情记号为:激动稍自由地。乐曲一开始使用打击乐作为开场,模仿古代战争时的擂鼓,用京剧紧打慢唱的散板元素,节奏由松到紧,不协和和弦制造紧张感,力度由弱渐强至琵琶与乐队的全部强奏,烘托出气势磅礴、悲壮宏大的气氛,将听者一下带入到那个风云激荡、烽烟四起、群雄逐鹿的战争场景中。

引子中运用了绞弦、滑奏、拍面板等特殊声响效果表现战争场面,借用琵琶武曲《十面埋伏》中描写战争的表现手法,加上大量的扫拂滚,演奏中扫弦慢起时,可选用以肩关节向前的动作为主要动作部位的扫,借助臂的力量,这类扫弦佷有力度和气势。当转为音线类的扫拂滚时,应注意动作的转换,肘部支点坐标前移,适当加入腕的旋转动作,随着力度的不断增大,应避免僵硬的用力,力度越大,过弦速度越快,指尖前端应贴弦越紧。(见谱例1) 谱例1:

(二)慢而抒情的行板(44—86小节)

本段表情记号为:清新流畅地。引子部分激烈的战争场面过后,抒情的主旋律由琵琶大段的轮指弹奏而出,清新自然,沁人心脾,仿佛中华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随着琵琶凄婉轻吟的演奏缓缓地从指尖流出,表达出华夏子孙对先辈缔造的历史文明与辉煌灿烂文化成果的由衷赞叹之情。

旋律为宽阔音域的器乐化写作,既有现代流行音乐之元素,又不失民族五声调式的风格。正如作曲家所说:“一曲好的作品要力求能够包容人的更多、更深刻的思想情感,要让旋律和更多的人产生心灵上的沟通。”这段旋律就能使听者感受到作曲家意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弹奏时“乐要由心而生”,站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音樂情感要开阔、包容,有“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之气魄,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去寻求音乐品格的升华。重视旋律的流动感,充分体现出琵琶轮指线条之美。左手代表内心的歌唱,右手跟着左手律动的感觉,轮指速度不宜过快,要注意点与点的连接,保持指尖弹性阻力感,音质纯净、通透。此段旋律多为弱起小节,需注意乐句的正确划分及呼吸。(见谱例2)

谱例2:

自第71小节扩充部分,旋律颇有传统礼教音乐的色彩,力度逐渐加强,层层递进,速度不断向前推进,定音鼓、编钟等打击乐器的节奏性敲击,预示着新材料的出现和音乐的变化。随后琵琶的华彩乐句进行独白表述,与前面乐队强奏形成鲜明对比,随着指法由单音到轮指再到扫弦的变化,张力和气势也不断增强,最终将旋律推入下一段快板。

(三)愉悦的快板(87—275小节)

本段表情记号为:欢快、活泼地。本段在整曲中占得篇幅最大,也是旋律材料最丰富多变的段落,整体风格快而多变,气势宏大。此段描绘了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思想鼎力于当时社会,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多元化的新景象,用动感的音型和多变的节奏塑造出了一个“礼崩乐坏”、思想解放,却充满危机与挑战的社会氛围。还隐喻地体现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文人的整体风范及人格特征,用听起来轻松、愉快的方式,暗暗地表现出儒家群体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品格和处世态度。

由于本段多是快速弹奏,对演奏者快速弹奏的基本功要求很高,此外左右手配合、快速换把和换弦、大篇幅滚奏等技巧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此段落为带回旋的变奏曲式,共出现6次变奏,作曲家采用有张有弛、一松一紧的布局形式,四三拍主题和快速琶音穿插交替进行,在演奏时应注意将四三拍轻松荡漾、飘摇不定的特点以及与快速琶音的连接时技术和情绪的转换。第101—113小节为琵琶与乐队一问一答式的快速琶音演奏,在演奏时应注意乐器间的互动,对接时节奏准确,力度与语气的承接关系,充分表现出活泼俏皮的音乐形象。左手尽量保持放松,弹性按音,保证音值平均、颗粒清楚及音色饱满,随着问答时值的缩短,音乐也变得越来越紧凑,至第245小节处,达到本乐段的高潮,此时要注意到力度和情绪的变化。

第145—150,163—168小节 三拍子的旋律指法為弹挑,虽属于音点类指法,但此处应奏出三连音般的音线的感觉,切忌做成单音弹点,换把可借助腕的动作,带动手指滑到新的把位递给下一个音,使声音连贯、不生硬。(见谱例3)

谱例3:

第169—182小节为大量的快速跑动,演奏时一定注意节奏准确、时值均匀、声音颗粒清晰。左手快速的换把应保持腕部稳定的支撑作用,与小臂连成一体,由小臂的屈伸动作与上下移动来完成,保证换把自然、流畅、不留痕迹。快速换弦时要注意右手坐标定位和弹奏位置的调整及运动轨迹的清晰明确,能使声音音色音量统一、自然流畅。(见谱例4)

谱例4:

第192—203小节 为大段的滚奏指法,演奏时应注意臂的重量放在弦上不可中断,右手保持稳定的结构框架,突出旋律线条,左手松弛弹性按音,切忌右手压弦。(见谱例5)

谱例5:

第228—245小节为快速的双弹及扫弦,一开始重音在第三拍上,给人以紧张感,随着音乐结构的紧凑,全部变为强奏的扫弦,音乐张力加大,同时对演奏的耐力是相当大的考验。带重音的扫弦,除了过弦速度更快以外,同时左手需要重按,突出重音,使音乐富有层次感。(见谱例6)

谱例6:

随后是对话形式的再次出现,随着音域的向上扩展,节奏的逐步紧密,琵琶与乐队的十六分音符全奏交织在一起,营造出百家争鸣、群雄纷起的混乱场面,然后突然收住,所有声音戛然而止。打击乐再次出现,为听者描绘出战火纷飞后硝烟弥漫的惨淡之景,引出下段琵琶如泣如诉的叙事主题。

(四)柔板至快板(276—451小节)

本段表情记号为:深情地、叙述般地,乐段之初运用一大段伤感而带有叙述性的主题音乐,在大段的沉吟过后,作曲家将传统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核心五度音程加以变化(此主题反复出现3次,正好符合“三弄”的说法),用琵琶泛音的手法演奏,此处成为乐曲的“点睛之笔”。之所以会用到《梅花三弄》这首古曲的音调,作曲家采用古人“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之韵”之说,用梅花的品格情操来象征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质,借此使整首作品的主题思想得以肯定和升华。随后琵琶的泛音与乐队整体强奏形成强烈对比,让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明亮、激动,燃起人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与憧憬。后又返回《梅花三弄》的音调,音乐归于平静,使听者心境也归于平和。

第276—292小节 琵琶主题一出现便带有略微伤感的情绪,演奏时可采用琵琶文曲的弹奏方式来呈现,“文曲长于表情”“文曲哀楚动人”,通常我们所说的文曲,“其特征着重在写意,以抒情的手法把乐曲的内容作生动深刻的描写,注重旋律的流畅,速度大都缓慢。在演奏技巧上,多以左手推、拉、吟、揉的运用与右手虚实音的转换达到力度控制与音色控制,是表现乐曲内在情感的最佳手段。”由此看来,此段恰好符合文曲的演奏要求,与乐曲表达内容亦十分吻合,用大段的长轮来表现凄楚哀婉的情绪,演奏时注意不规则乐句的划分与呼吸,让轮指贴近弦乐演奏效果,深远而悠长。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应存在一种递接关系,左手贴琴弦换把,推、拉、吟、揉要有轻重缓急之分。(见谱例7)

谱例7:

《梅花三弄》主题音调的反复出现,用琵琶泛音的手法来诠释,此处对泛音的要求并不是单独的点的弹奏,而是旋律线的连接,内心要有对旋律的歌唱,利用呼吸将各音连结起来,声断情不断。注意左手的准确性,需弹性地触弦,右手可用下偏锋,采用腕拨的动作,力求清新、纯净、空灵、圆润的音响效果。(见谱例8)

谱例8:

琵琶与乐队的对接,应注意力度、气势上的逐步增强,情绪上的反差与变化:由深沉的吟唱变为狂喜的欢呼,继而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将中国人内心的坚强与坚定充分地表现出来。

(五)辉煌的急板(452—634小节)

本段表情记号为:极快,以暴风骤雨式的音乐开始,琵琶大量快速的扫弦刚劲而有气势,有力的和弦将音乐表现棱角分明,左手大幅度的滑奏更是将风起云涌的战争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继而琵琶与乐队的对答再次出现,急促激烈的音乐发展使气氛愈加紧张,最终将乐曲推向最高潮,这时琵琶奏出引子部分的主题旋律,乐队气势磅礴地将慢板主题再现,全曲在气势恢宏的琵琶与乐队的全奏中辉煌结束,充分地表达了作曲家对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无限崇敬之情。

在演奏这一乐段时应注意力度与情绪的变化,棱角分明,左手滑奏时值准确,张力的不断增加。

本文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对琵琶协奏曲《春秋》的乐谱做出详尽分析,侧重点在于对曲式结构和琵琶演奏技法的分析,首先对乐曲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使段落乐句更加清晰明了,可使演奏者对乐曲有更准确的掌握;其次对琵琶演奏技法的分析,有助于演奏者指法规范、音乐流畅,丰富乐曲表现力。本文还提出琵琶演奏时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对演奏者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春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从此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建平.春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唐建平.琵琶协奏曲“春秋”创作札记.人民音乐1996,(04).

〔3〕明言.琵琶协奏曲“春秋”——兼谈大型民族乐队的创作观念.人民音乐,2000,(10).

〔4〕刘宏.琵琶协奏曲《春秋》的创作特征及其审美情趣探微.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10,(02).

〔5〕王超慧.琵琶弹奏入门.金盾出版社,2006.

〔6〕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生活·读书·知识三联书店,2008.

〔7〕李泽厚.论语今读.生活·读书·知识三联书店,2008.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梅花三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
魏泽怀
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的演奏特色
梅花三弄 一壶好茶
梅花三弄,将军本色是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