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框架的设计

2018-11-01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用途交际学习者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江苏南通 226000)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公务员、警察、法官、药剂师、护士、农业专家、工程师以及装配工等特定职业群体所使用的英语(Halliday, McIntosh & Strevens 1964)。它是根据学习者在英语语言功能和实际应用上的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与特定的学科、职业或实践活动有关。专门用途英语先后经历了语域分析、修辞或语篇分析、目标情境分析、技巧与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等五个发展阶段。

在目标情境分析阶段,Munby(1978)提出了“交际需求处理器”(CNP)的概念,处理器包含了一系列的交际变量,如话题、参与者及媒体等,用于分析学习者的交际目的、交际环境、交际手段、语言技巧、语言作用、语言结构等方面的需求,并将需求分析的结果作为设置课程、制定大纲、选择教学法的依据。CNP的提出是ESP走向成熟的标志,是ESP发展中的分水岭(Hutchinson & Waters 2002)。

1 需求分析的含义和必要性

1.1 需求分析的含义

20世纪20年代,印度学者Michael West在定位高中层次英语学习者的需求中提出了“外语需求分析”这一术语(Howatt 1984)。20世纪70年代,欧洲委员会(Europe Council)根据来往于欧洲各国的工作人员所需要的语言功能和意念,将语言的“功能—意念”大纲作为语言能力的评估标准(严玲 2011),正式提出了需求分析的概念。对于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是,强调需求分析是一种反复进行的过程,并将各种需求按重要性高低排列。需求分析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的前提,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与社会的协调过程(Hutchinson & Waters 1987)。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续进行的以确立一门课程“是什么”和“怎样教学”的活动(Dudley-Evans & John 1998)。需求分析不仅要确定一系列需求的有效性,还要对需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Pratt 1980)。

二是,需求分析是为了从信息源处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种信息,以确定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语言需求,明确课程目标就必须分析所有主观和客观的信息(Robinson 1991)。束定芳(2004)认为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分析和个人需求分析,社会需求分析是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外语能力的需求,个人需求是指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和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三是,需求分析是信息收集的渠道。理查德,普莱特和韦伯(Richards, Platt & Weber, 1985)认为需求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测试、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收集主观和客观的信息。陈冰冰、王欢(2009)认为需求分析指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需求分析信息收集的渠道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应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要重视需求分析指标的信度和效度,否则调查数据分析就毫无价值(严玲 2011: 82)。

1.2 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需求分析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基石和教学研究的基础,影响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是教学大纲制定及教材设置的前提(郭剑晶 2012)。Hutchinson 和Waters(2002)提出虽然是否开展需求分析本身不足区分专门用途英语与大学英语,但是对需求强烈的“意识”却将两者区分开来,正是需求对语言课程施加了影响,激发了学习者潜能的开发,并将需求分析作为以学习为中心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起点(图1)。束定芳从四个方面总结了需求分析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分别是为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课程设置提供依据;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为外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为外语课程评价提供参考依据(转引自郭剑晶)。辜向东(2002)认为需求分析是外语教学理论和外语教学过程的核心,理论为需求分析的开展提供指导,需求分析进而为教学过程提供指导,见图1。

图1 以学习为中心的ESP课程设计

2 需求分析框架的发展

需求分析运用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计领域始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出现了四代需求分析理论,分别是目标情境分析模型、目前情境分析模型、目标情境和学习需求分析框架模型、以及集目标情境、学习情境和目前情境于一体的需求分析框架模型,需求分析从一个局部的、起始的需求分析器发展成为系统的多维度的需求分析体系。

第一代需求分析模型被称为目标情境分析模式,是针对学生在将来目标职业或学业情境下语言要求的分析(陈冰冰,王欢 2009)。Munby(1978)以语言为中心分析了目标情境中的语言特征,提出的交际需求处理器,并罗列了发现目标情境需求的详细步骤,包括了话题、参与者及媒介等交际变量,用来分析学习者的目标情境需求,以酒店领班服务员交际需求为范例,对目标情境进行需求分析(表1)。

表1 酒店领班服务员交际续期分析范例(Munby 1978: 47)

第二代需求分析模型被称为目前情境分析模式,是指对学习者当前外语水平与在目标情景中运用语言所需水平之间的欠缺识别及如何针对欠缺进行施教的分析过程(朱列 2010)。Jordan(1977)也称之为欠缺分析,是在目标情境需求分析之后,再与学生的目前语言水平进行比较诊断学习者的语言缺陷。Allwright在为即将出访英国的医生进行语言培训时,分析了阅读医学书籍、书写医学论文、进行医学讲座等12项潜在活动需求,然后请参与项目的医生将每项活动的要求与自身目前水平进行对比,并针对缺陷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转引自陈冰冰 2009)。

第三代需求分析模型是由Hutchinson 和Waters(1987)提出的以学习为中心的需求分析,将需求分析分为目标情境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目标情境分析又包括了客观需求(necessities)、客观缺乏(lacks)和主观需求(wants),学习需求分析则包括了学习环境等硬件条件和学习动机、策略、认知等主观因素(表2)。肖德龙(Chaudron 2005)以第三代模型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收集了84名韩语学习者的学习动因,并以真实的韩语任务为样本设置教学模块,最终完成了韩语示范教材的开发。

表2 Hutchinson 和Waters的目标情境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

Dudley-Evans 和John(1998)从目标情境分析、学习情境分析和目前情景分析的三个维度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第四代需求分析框架模型,从七个方面对课程环境情境的相关特点进行辨析,获得与目标情境和学习环境的相关信息,并以学习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进行话语和技巧学习,分析如何使这些特点有利于适应课程环境中的局限因素,使课程在本土化的土壤环境中生根、成长和结果(陈冰冰 2005)(图2)。

图2 Dudley-Evans 和 John的需求分析模型

3 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框架的设计

3.1 高职院校ESP教学的特点

按照学科门类和使用语言的目的,Robinson(1991)从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出发,将专门用途英语分为职业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两大类,EOP满足学习者从事的职业对英语的需求,学术英语则是与学习者的专业相关的英语(图3)。

图3 以学习经历为出发点的ESP两分法

对于本科英语教育而言,EAP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蔡基刚 2004),是构筑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之间的桥梁。高等职业教育以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为抓手,围绕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之一,也是高职学生在教育国际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满足行业和工作岗位对英语需求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从教学内容上看,立足行业岗位的语言交际需求,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提高话语共同体在交际语境中的语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行动教学法,模拟专业领域完成相关的交际项目和任务。

3.2 ESP需求分析框架的设计原则

Dudley-Evans 和John(1998)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有别于一般用途英语的三个绝对特征,分别是ESP课程设计应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ESP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为一定的专业学科服务;ESP主要研究与专业实践活动相关的语法、词汇、语域和技能等语言知识。专门用途英语的绝对特征突显了需求分析着眼于在一定专业领域中的语言实践,需求分析框架从信息源、调查工具和分析方法等角度归纳了以下三个设计原则。

一是,以循证实践为基础。需求分析信息来源于各利益相关方,含学习者、教师、学者、用人企业、行业协会、教育管理部门以及文献资料,采用从业者与非从业者直觉、访谈、问卷调查、语言旁听、文本分析和日志等手段,采集学习背景信息、目标语境信息和学习环境信息。二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第四代需求分析模型以环境情境为中心,更为关注语言学习的功能和意念,以任务学习为导向重在重现目标情境中所需掌握的语言技能。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采用定性的方式描述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语言交际的环境、对象和方式,并用文本的形式深度描述岗位交际内容。在问卷调查中则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有关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和学习需求。三是,在数据采集时运用“三角调查法”。“三角调查法”是指在专业领域中扩大信息源的采集范围,整合多种调查工具挖掘语言需求信息。Huhta(1999)在欧洲委员会的资助下,邀请169名来自企业的受访者参与工程英语的需求调查,Louhiala-Salminen(2002)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法等调查方法深入剖析了日常商务英语的交际活动。“三角调查法”能从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上确保需求分析的效度和信度。

3.3 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框架的构建

通过梳理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框架的发展路径,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以因素维度、次级指标和观测点为三个层级构建了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框架(表3)。因素维度沿用了达德利?艾梵和圣约翰的第四代需求分析框架模型,分为目前情境分析、学习情境分析和目标情境分析。

表3 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框架

目前情境分析从三个角度采集有关专门用途英语学习的背景信息。一是归纳专门用途英语所属专业的概况,涵盖专业基本情况、高职办学层次和课时等内容。二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学生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英语学习的现有基础和学生对已掌握的英语交际能力的自我评价。三是罗列本次需求分析信息采集的对象、调查工具和分析方法。

目标情境分析立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岗位需求,用文本形式描述专门用于英语的交际语境。一方面,深入了解用人企业的客观需求,企业的职业信息是不以学校和学习者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观察、访谈和文献调查等方法,将职业信息细化为具体的工作岗位及岗位任务对语言的实际要求,从整体上对学习者的语言技能、语言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给予定性的描述。另一方面,从语言使用的环境、对象、情境和途径描述语言交际的内容。例如,国际贸易专业的网络推广岗位,主要通过亚马逊、阿里巴巴、亿贝等网站获取贸易信息、发布产品广告和寻求国际客源,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优异的语言阅读和文字编辑能力,能运用速读、略读和翻译等语言技能,为部门主管编译网络信息概况。

学习情境分析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从学习者课程需求和学习需求两个方面开展调查分析。在学习者课程需求中,探究目标情境中的客观需求和学生现有水平的差距,即客观缺乏,以便在教学中整合客观缺乏和学习者的主观需求,明确需要学习和弥补的内容。学习需求旨在调查学校教学工作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高等职业教育重在开发和利用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实现语言技能的情境教学和项目化教学。

4 结 语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专门用途英语有助于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起点,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评估、师资培养等方面为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在高职高专层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系统和完善的需求分析框架有助于明确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目标,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猜你喜欢

用途交际学习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DNA的奇妙用途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用途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