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形成于怀川地区的必然因素
——太极拳是移民文化的结晶

2018-11-01郭玉昌

少林与太极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陈氏太极拳移民

文/郭玉昌

绪言

移民文化与移民现象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研究热点。不论什么国家或时代,人口的迁移都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的繁荣与革新。中国的人口迁移是与中国历史同时开始的,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规模庞大,分布广泛,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东方传统文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部世界近代史,也是一部世界范围内的移民史,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是一部美国民族的迁移史,一部民族的移民史就是一部民族的文化史。移民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合即是移民文化,移民及其移民文化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所以从移民及移民文化的角度看,有诸多理论与应用课题亟待研究和探讨。

移民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包容与兼收并用的胸怀和优秀品质,这是移民文化中的融合性;移民在改造生存条件、求得新生活的进程中形成了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是移民文化中的创造性。融合性促进了各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化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推动着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更新和繁荣。

太极拳起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世陈王廷所创,这已成定论。陈家沟就是移民所形成的,太极拳即是移民文化的结晶。本文试从洪洞移民及其原有文化形式与怀川地区文化优势相结合而形成的核心文化元素——融合性和创造性,来阐述太极拳形成于怀川地区的必然因素。

一、中国移民及移民文化意义

移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汉武帝时从元朔二年(前127年)到元封元年(前110年)的时间里,完全由政府实施的移民不下120万,当时汉朝的总人口大约是3600万,移民占总人口的1/30。

两晋时期,政治、经济的南北大迁移,产生了无数的风流人物,王羲之、谢安与竹林七贤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宋时期的南北大迁移,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昌盛,奠定了唐宋时期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明朝初年政府实施大规模移民,移民总数达1100万,约占总人口的16%。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1370年(洪武三年)至1417年(永乐十五年),明朝政府在洪洞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在近50年间大规模迁民18次,总数达百万之众,迁民遍布京、冀、豫、鲁、苏、鄂等18个省市,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

清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移民迁入四川,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湖南、湖北、广东等地迁入四川的移民及其后裔超600万,占当地总人口六成以上。

1.中国移民所形成的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产生于赣、闽、粤三角地区,是以移民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推动该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唐宋以来大批进入赣、闽、粤三角地区的中原移民,该文化的原始基础是具有汉唐风韵的中原汉文化和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土著文化的相互融合。客家人有很长一段漂泊流离的经历及到达定居地以后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从而锤炼出客家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勤劳朴实的品格。他们在不断迁徙中求得了生路,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培育了大批对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出类拔萃的风流人物,如黄遵宪、孙中山、朱德、叶剑英等。

2.洪洞移民与太极拳起源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向怀庆府属地的移民陈卜,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给此村取名陈卜庄。洪武七年,陈卜又合家迁往常阳村。因其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直至新中国成立后陈家沟所用的婚丧嫁娶用具上还写着“古常阳”的字样。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陈卜精通拳械,设立武学社,将原洪洞家族中所传108式通背拳传授子孙习拳练武。从此,尚武之风在陈氏家族中历代相传。

陈氏第九世陈王廷(约1600年)又名奏庭,系明末武庠生、清初文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廷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108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移民文化的精髓就是融合和创新,与当时及当地文化、民风、观念相融合,在求生存中开拓、创新,成就了开拓进取、拼搏奋斗的精神。太极拳由移民家族后代所创,是移民文化的产物。太极拳是新生活的文化结晶,太极拳作为一种肢体语言,是一种最直接的文化表现形式。

移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每次大型的移民都会带来一个新的群体,这些群体都带着原有的鲜明的文化个性和风俗习惯,他们的到来都会与当地已经形成的文化进行碰撞和交融,进而互相渗透与吸引,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无论是客家文化还是太极拳文化,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新的文化形式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每次大规模的移民的涌入,带来的都是一次文化的嬗变。

二、怀川地区河洛文化与黄庭经对太极拳产生的影响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有这样解释:“怀庆,汉河内郡,后魏置怀府,元改曰怀庆路,明曰怀庆府,清因之。属河南省,民国废。治河内,即今河南沁阳县。”它所辖地区包括今天的沁阳市、温县、济源市、孟州市、原阳县、武陟县、博爱县、修武县及焦作市的其他部分地区。

怀庆府所在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景观星光灿烂,多姿多彩。女娲补天、黄帝祈天、神农尝百草等美丽传说源于此地,曾出现过司马懿、韩愈、朱载堉、郭熙、张渭等历史名人,武王伐纣遗址、山阳城遗址、古羊肠坂道(曹操北上壶关讨伐高干曾路经此地,写下名篇《苦寒行》)汉献帝陵、竹林七贤、愚公移山遗址等古迹犹存,盛产四大怀药,怀梆戏出现在这里,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元代建筑瑰宝——慈胜寺、五代御塔——妙乐寺塔、河南三大金塔之首——三圣塔、世界文化名人朱载堉墓、早商府城遗址等被国务院公布为六大文物“国宝”,中原四大名寺之一——月山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陵园等名胜荟萃。怀庆的交通地理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京汉铁路未通以前,为由京入陕之孔道……山西商货之南下者皆出于此。”而晋商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据了十分辉煌的地位。

怀庆地区的文化源远流长,经济繁荣兴旺,怀川地区的山水文化以及自然环境为太极拳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文化和经济基础。怀庆府地区是一个河套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南临黄河,北依太行,沁、丹二水交汇,水网密布,物产丰富,经贸发达,一直是连接豫晋商贸的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目前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从陈家沟村中通过,可见这个地区的重要性。这里自古以来都被称为北国江南,形成了刚柔相济的人文特色和相对发达的经济环境。同时,交流通道的单一,相对封闭,保证了传统文化少受冲击,有利于原生态文化的稳定发展。以上自然环境是太极拳能够产生于怀川地区的必然因素之一。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而且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河洛文化是植根于河洛地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河洛地区是指黄河中游洛水流域这样一个区域。因为河洛地区是中原地区,四通八达,从远古以来一直是我们先辈活动的一个中心,这里的文化发展领先于其他区域。怀川地区处于河洛文化区域的中心位置。河洛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根深蒂固,包括各个领域。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太极拳产生于怀川地区的重要文化背景。

怀川地区南片,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月山寺、云阳寺、千载寺、二仙庙为代表的寺庙文化,体现了儒释道文化的交融,反映了该地区宗教文化的包容性。月山寺是八极拳的发源地,历史上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为中原地区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二仙庙更是黄庭经的诞生地。魏晋时期,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魏华存夫人,在这里编辑写就了以导引、吐纳学为主要内容的《黄庭经》,对人们养生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神农山下的伏羲殿,那里有着许多关于太极文化的古老传说。孔子的得意门生——温县的弟子卜子夏注释演绎周易,将太极文化的许多哲理注入了儒家学说。千载寺有李道子的很多遗迹,其所授《秘歌》——“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玄秘精深。这一切,为太极拳的成熟奠定了不可或缺的文化环境。

怀川地区的尚武之风兴盛,流行于当地的武术有八卦、形意、八极、六合、炮捶、通背拳等等,又近邻少林武术、苌家武技两大拳种发源地登封市、荥阳市。明清时期又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成熟期,这时各流派林立,理论丰富,技术成体系。火炮在战场的运用,使武术从战场上逐渐退出而兴盛于各地,民间武术组织应运而生。这些都为陈氏太极拳采百家之长而产生提供了借鉴、交流、运用的基础。

三、陈王廷——从武将到武术文化圣人的升华

从明初,温县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自山西洪洞移民至怀川,经历了与其他地区移民同样的艰辛历程。自公元1372年至第九世陈王廷(约1600—1680年)时代,经历了二百多年,陈氏家族作为移民完成了与怀川地区自然环境、文化、经济、民俗等相融合的过程;耕读立家和尚武传家,使陈氏家族得以在怀川地区安家立业;融合性和创造性这种移民文化的精神在陈氏家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陈氏家族成为当地的一个名门望族。陈王廷则是陈氏家族中一位文武兼修的杰出代表人物。

陈王廷的遗辞(长短句)云: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破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泰、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听其自然,哪管它世态炎凉,权衡相参,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康熙十三年题于日省庐中

陈王廷公,明万历中期——清康熙年间(约1600—1680年)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的第九代人。从他的长短句,并根据陈氏宗谱记载:

王廷,又名奏庭,明末武庠生,清初又为文庠生,当鼎革未分之际,率义勇在山东扫荡群氛,威名大振,尝大刀当贼子千余,贼闻名竟不敢逼;因知国祚将尽,隐退弇穴,教子弟拥经史焉,后陈氏长于拳艺枪棒,自此中兴实有赖也。”

以上所记说明了以下几点:第一,陈王廷是一名武将。他作为陈氏后代,继承了陈氏家族的尚武精神,武功高强,身经百战,战功显赫。这种高超的武功和实战经历是创造太极拳的重要基础。第二,他吸纳怀川地区文化,发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能,挖掘《河图》《洛书》《易经》《太极图说》的哲学道理,追含中医、军事、力学及各有关学科的精微,并采纳黄老“导引”“吐纳”的之术,汲取当代各家拳路的特长,潜移默化地归纳融化。第三,在逆境中,抱着极端沉痛的心情,退隐林泉,匿伏故里,而发奋披览经史子集,造拳教拳。这是移民文化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精神的突出体现。第四,“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破邯郸”“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听其自然”,只有这种精神境界才是能够创造太极拳的境界。

自陈王廷创太极拳至十四世,太极拳一直在陈氏家族内部传承,几百年间高手辈出、群星璀璨。大天王陈恂如、二天王陈申如、陈继夏、陈敬伯、陈有本、陈长兴等成为陈氏太极拳传承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练拳经验汇成了陈氏太极拳完整的、成熟的技术体系。陈氏第十六世陈鑫,是值得大书一笔的重要人物,他完成了陈氏太极拳以文字记载理论的历史性突破。他为阐发陈氏世传之太极拳理,在逆境中发愤著书立说,其主要著作有:《陈氏家乘》五卷、《安愚轩诗文集》若干卷、《陈氏太极拳图说》(原名《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出版时改为此名)四卷、《太极拳引蒙入路》一卷及《三三六拳谱》等,其中以《陈氏太极拳图说》为代表。他与陈王廷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朝代的更替、世道的兴衰造成了他们共同的人生个性,他们自强不息、逆境中求生存的精神为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王廷和陈鑫是陈氏家族中的重要代表人物。陈王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一生文武实践,创编了太极拳;陈鑫总结了历代前辈的习拳经验,完成了从技术到理论的总结,陈鑫的著作明确了太极拳是“文化之拳”,使太极拳成为造福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他们继承和发挥着移民家族中的文化传承内容,以陈氏家族中原有的文化形式与怀川地区文化形式相融合,创造出太极拳并发展完善,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太极武术文化体系。

猜你喜欢

陈氏太极拳移民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义宁陈氏家风
移民火星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陈远
林挺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12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
内陆移民(外二首)
陈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