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街区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8-10-31吴巧玉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7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解决对策发展现状

吴巧玉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城市规划体制已经不再适用于实际的情况,各种城市问题频出,城市病越来越严重,最为典型的就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务院于2016年2月6日发布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提出推广街区制和开放封闭小区为我国住宅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推广街区制,开放封闭小区,实现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该文件一经推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深入研究苏州的街区制的发展现状,提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街区制;发展现状;解决对策;苏州工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7.065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空前加快,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日益繁荣。但随着时间发展,城市过快发展弊端开始显现,原有的城市规划及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各种城市问题频出,城市病越来越多,最为典型的就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2月6日发布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見》提出中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推广街区制和开放封闭小区为我国住宅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文主要研究2016年以来街区制实行的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进行研究,获得了其在街区制实施方面的深度信息。在分析街区制发展面临种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街区制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2街区制的概念界定

我国现今小区基本上能够都是封闭式的,封闭的程度各有不同,但大都是具有明确的范围,通过围墙和大门进行隔离,就是建筑上常说的“红线”,将几幢建筑物、公建配套、绿地等划入小区内。实行封闭式管理、少设置出口、周边围墙盖起来的封闭式小区在形式上能够提升业主们的归属感,让人觉得小区的安全性大大提升,越是高端的小区,封闭性越强,越受业主欢迎。我国社区建设形成了采用“大地块、封闭式”的开发模式,马路宽阔、大广场、超大封闭住区的建设模式成为常态。

与我国传统的小区相反,街区制提倡建设开放式小区,将小区进行开放,将其中道路纳入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街区制是城市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在城市规划道路旁边进行小区建设,且不设围墙。街区制是在以城市道路围合的尺度适宜、规模合理的地域范围内,采用开放式的布局方式,将地域范围内公共资源、功能等与城市共享和融合,营造有活力的街区氛围和完善城市空间的功能,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发展街区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减少居住分异、营造社区文化的潜在力量。

街区制类似于国际上的“BLOCK街区”。BLOCK事实上是5个英文单词的缩写:B-Business(商业)、L-Lie fallow(休闲)、O-Open(开放)、C-Crowd(人群)、K-Kind(亲和)。街区制最早在国外兴起,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是众多国外社区建设的常用模式,美国纽约、荷兰阿姆斯特丹、德国柏林、捷克布拉格、日本等都有享誉世界的开放街区。

3苏州工业园区街区制发展情况调研实践

本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翰林社区和海德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1份,无效问卷29份,回收率88.4%。

3.1调查地点基本情况

本文调研样本选取了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的翰林社区和海德社区。

翰林社区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高教区,西靠林泉街,北面为独墅湖大道,交通发达。翰林社区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行政服务方面,社区建有行政办公室、一站式服务中心、社区学校、党员活动室、医疗卫生服务站;在商业服务方面,该社区周围建有较为完备的商业服务站点,邻里中心、广场仅在一墙之隔;在文化娱乐设施方面,翰林社区建有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和电子阅览室、公园、篮球场、健身房等。总的来说,衣食、住、行、教育、娱乐一应俱全;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影剧院、公园等也非常近。

海德社区位于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林泉路以东,文景路以北,其主要由15栋高层住宅、商业用房等组成,毗邻独墅湖。周边有可达市中心和车站的公交多班,社区交通较为便利。其位于高教区,附近汇聚了多所名校,文化气息浓厚。影剧院、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更有高教区邻里中心、文星广场、月亮湾等商业设施提供便捷生活。

3.2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如下:在问卷调查中,男士有98人,占比44.3%,女士有123人,占比55.7%。18岁以下有15人参与调研,占比6.78%;19-34岁有92人参与调研,占比41.6%;35-55岁有81人参与调研,占比36.7%;56岁以上有33人参与调研,占比14.9%。总的来说,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从学历来看,高中学历及以下有23人,占比10.4%;大专有49人,占比22.2%;大学本科有113人,占比51.1%;研究生及以上有36人,占比16.3%。

3.2.1街区制的大众认知情况汇总统计

街区制的大众认知的调查情况如下:很了解并且关注街区制的社区居民共17人,占比7.8%;听说过但是不怎么了解街区制的社区居民共103人,占比467%;没有听说过的社区居民共101人,占比45.7%。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街区制的大众认知程度非常低,有将近一半的社区居民连街区制是什么都不知道。在调查中仅有7.8%的居民是了解并且很关注街区制的发展动向的。街区制的推行是离不开居民的,如果连社区居民对街区制这一政策都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强行推行,肯定会引起居民的不满与反对。

3.2.2对于街区制损害居民物权的问题汇总情况

对于街区制损害居民物权的问题来看,认为实行街区制,将小区进行开放没有侵犯了自己的物权的有65个社区居民,占比29.4%;认为实行街区制,将小区进行开放侵犯了自己的物权的有83个社区居民,占比37.6%;不太清楚的社区居民有73人,占比33.0%。

從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三分之一的居民没有对街区制的开放是否会侵犯自己的物权进行思考,而在剩下的居民中,认为侵犯了自己的物权的居民偏多。

3.2.3是否愿意接受开放式小区若国家进行相应的补偿的问题汇总情况

对于是否愿意接受开放式小区若国家进行相应的补偿的问题来看,可以接受开放式小区的社区居民有116位,占比52.5%;不能接受开放式小区有105位,占比47.5%。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将近一半的社区居民还是倾向封闭式小区,不管有没有赔偿,他们更倾向于社区的私密感和安全性。而另一半的居民而认为若是给予足够的补偿,是愿意推行街区制,将小区进行开放。

3.2.4街区制实施后,居民担心的问题汇总统计

对于推行街区制社区居民担心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汇总统计。其中,有163名社区居民认为实行街区制后,自身及家人的安全没有保障,占比73.8%;有143名社区居民认为实行街区制后,小区内部交通公共化后,车辆行驶所产生的噪音影响正常生活,占比647%;有142名社区居民认为实行街区制后,本来只属于小区内部的公共设施会被占用,占比64.3%;有97名社区居民认为实行街区制后,本来就极为稀缺的停车位会变成公共的,那小区停车位将更为紧张,占比43.9%;有89名社区居民认为实行街区制后,物业费用的缴纳会成为问题,缴纳的物业费会被小区外的公众提供服务,物业费的收取成为问题,占比40.2%;有81名社区居民认为实行街区制后,小区开放,外来推销人员会随意进出,打扰居民的正常生活,占比36.7%;有73名社区居民认为实行街区制后,小区内部的休闲娱乐场所会被占用,缺乏休息场所,占比33.0%;有65名社区居民认为实行街区制后,小区环境会变差,占比29.4%。

从封闭小区变为开放小区,本来只有一部分人占有的资源被公共化后,社区居民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加,不满和反对之声也会越来越多。社区开放随之而来的安全和公共设施使用等问题确实是国家在政策推行时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加顺利的推行政策。

3.2.5对街区制政策能否落实问题的汇总情况

对于街区制政策能否推行问题上,18位社区居民认为街区制一定可以落实,占比8.14%;178位社区居民认为有可能会落实,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占比80.5%;25位社区居民认为街区制不可能落实,难度太大,占比11.3%。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现在社区的居民本身对于街区制还是处于一种观望态度,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反对,说明街区制的落实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

4推行街区制中存在的问题

4.1前期宣传不到位,居民认知程度不够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发现,社区中有将近92%的居民是根本不了解街区制或者说对其只是一知半解,这主要是由于前期的政策沟通和宣传导向不到位的原因。由于街区制的政策具体内容的制定并不精细,而由于政策内容的模糊性,公众只是知道要“拆围墙”、开放小区,由此形成了所有封闭小区都要拆墙的片面印象。此外,政策实行日期、推进措施、补偿机制、相关配套设施等分项信息并没有提及,公众对“街区制”缺乏具体认知,从而产生了普遍疑虑。信息不对称会让群众易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对这一政策产生否定的倾向。社区居民并不知道实行街区制,推行开放式小区的意义,也并不明白封闭小区对于城市交通系统的不利之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居民自认而然的会选择抵制街区制的推行,选择继续维持对自身有利的封闭式小区。

4.2街区制施行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冲突

街区制的实行是和现行的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的,这会给街区制的推广落实造成巨大的阻碍。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除城镇公共道路外)、绿地(除城镇公共绿地外)和车库,都归业主共同所有。但是封闭小区一旦进行开放,那么意味着原本仅为小区内部居民享有的资源公共化了,停车位、环境、小区娱乐休闲设施等会被小区外的人员使用,影响居民自身的使用,尤其是稀缺的停车位问题上,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更加激烈,这会造成社区居民的不满,从而引发纠纷。

此外,我国现在的治安管理规定中界定社区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是普通民事侵权行为,这个交通事故是由当事人双方进行协商处理的,而不是由公安机关进行解决。如果实行街区制。封闭小区开放后,小区里再发生交通事故时,会面临着更多复杂的处理程序。

4.3社区公共安全状况堪忧

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221名受访人员中,有163名社区居民认为实行街区制后,自身及家人的安全没有保障,占比73.8%,这体现了社区居民最为担心的是实行街区制后小区的安全问题,觉得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受到威胁。

街区制的实行对社区治安发起了挑战,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后,社会车辆可自由进出小区,车流量的增大可能会对社区居民尤其是小孩和老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居民都不愿意再让家人下楼,以防出现意外。其次,小区不再封闭,进出小区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推销人员甚至是一些危险分子进入社区越来越容易,影响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安全隐患。

4.4小区环境的污染问题

实行“街区制”后,极大可能会造成小区环境的污染。通行车辆的喇叭声、沿街商铺的音响声、摊贩的叫卖声等,都容易产生噪音污染。此外,摊贩设摊和过往行人增多也会加剧公共卫生污染,引发脏乱差等卫生问题。这些社会问题若不能预防及处理,会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使得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这也是公众反对“街区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5街区制推行的相关建议

在当前的形势下推行街区制还是具有重重阻碍的,街区制在实行过程中要维护平衡好社区居民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处理好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尽管街区制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博弈,但这一政策的直接影响对象是住宅区居民,在改革过程中,应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居民才能接受街区制,街区制的推行才能畅通无阻。

5.1加强宣传,提高居民认知

推广街区制要加强前期的政策宣传,提高公民的街区制的认识,让社区居民了解实行街区制,推行开放式小区的意义,明白封闭小区对于城市交通系统的不利之处,从而加强社区居民对街区制的认可程度。同时,政策实行日期、推进措施、补偿机制、相关配套设施等分项信息也要向居民进行详细说明。

在推行街区制这一政策时要尽可能地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政府要加强和居民的沟通交流,建立意见反馈渠道,增加公众的参与机会,及时处理社区居民对政策执行中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处理好社区居民的担忧。

5.2修改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政府应该基于集体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制定政策,修改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和广泛协商平衡各方利益,在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私权的基础上推行街区制,才能获得公众的支持。“街区制”改革需要有配套的专项法律加以规范和保障。

在立法上,要重新界定街区绿地、道路、停车位等资源的归属,减免业主对于小区开放资源的负担,给予业主合理补偿,制定完善的补偿机制;而且还需要修改房地产、物业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就物业管理、环境、街区安全等问题,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措施,确保开放小区后居民的权益不会受损。其次在法律制定上,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具体城市规划现实,借鉴参考国外社区建设的优秀经验,学习他们先进的制度和法律。例如英国制定的《街区保护法》和《城乡规划法》等。

5.3进行试点,差异化、循序渐进地推行街区制

政府在实行街区制的时候,要选好试点城市进行试点,树立典型,为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工作积累经验,推动提高各地城市街区制实施水平。在选取试点地区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取不同类型小区进行试点,以便给之后封闭小区进行开放提供范例和参考。对于不同的社区进行开放时,应该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差异化的保障方案,不能简单趋同;补偿机制、公共设施管理措施等方面也要根据小区特点进行制定,充分考虑社区间的差异。

在时间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尽可能降低拆除围墙、开放小区给业主生活带来的影响;对于已经建成的小区,则需要在业主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找到均衡点。

5.4加强小区安全防控,提升社区安全感

街区制的实行对社区治安发起了挑战,封闭小区进行开放,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后,车流量和人流量的增加使得社区居民安全受到威胁。生命安全是人的首要需求,确保社区中居民的安全可以说是实行街区制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保障居民的安全问题,政府、社区、居民要共同做出努力。首先要坚持群防群治原则,加强社区治安防范,社区治安需要公安、社区、物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多个主体间的协同,更离不开社区居民、管理者、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公众参与社区治安可以凝聚资源,实现社区治安多元化供给。此外,政府也应合理规划街区的范围,街区范围不宜过大,以便配置警力,加强街区周边的巡视,打击犯罪;同时可以在小区周边建设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引进先进的监控设备,全天候进行监控,减少罪犯犯罪机会。公民也要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公共安全素质,重视自我防范意识的提升。

6总结

街区制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广并落实街区制,开放封闭小区,实现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可以有效的解决我国城市拥堵的问题。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翰林社区和海德社区居民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和访谈得出现今街区制的推行存在前期宣传不到位,居民认知程度不够、街区制实行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宣传,提高居民认知,修改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小区安全控制,提升社区安全感等建议。

参考文献

[1]李超敏.论我国公共地役权制度的构建[D].南京:南京大学,2017.

[2]马元平.街区社会:城里的活力[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6,(4):37]37.

[3]曾烨璐,廖晓明.从封闭式小区到开放式“街区”:困境与出路[J].领导科学,2017,(3Z):34]36.

[4]齐涛涛,何建佳,刘举胜.街区制在我国城市推行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7,(3):21]24.

[5]吴晓林.从封闭小区到街区制的政策转型:形势研判与改革进路[J].江汉论坛,2016,(5):40]45.

[6]陆继锋.街区制对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的挑战与应对[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6,30(3):21]24.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解决对策发展现状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