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说”丝绸之路

2018-10-31朱七七

旅游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胡说胡麻唢呐

朱七七

丝路“胡食”

在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很多粮食蔬菜水果,其实都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而是在丝绸之路上引进来的,比如:芝麻、土豆、红薯、胡萝卜、胡椒、蚕豆、扁豆、胡葱、茴香、莴笋、芹菜、菠菜、苜蓿、黄瓜、辣椒、甘蓝、石榴、葡萄、西瓜、核桃、花生、无花果等等。这些都是“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从西域传入当时长安城的。

这些新食材,在刚刚传入初始,取的名字都是有标志性的,从西域来的,大多都有一个“胡”字。如:蚕豆就被叫作胡豆,黄瓜当时被称作胡瓜,当然还有名字保留至今的胡萝卜、胡椒等。而从古波斯传入的则加了“波斯”二字,如菠菜古时就叫波斯菜。这些全新食材的传入,使长安菜肴的品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道名叫驼蹄羹的唐菜,就是因为丝路而产生。这道菜的主料是驼蹄,而骆驼就是在西汉时沿着丝绸之路进入长安的。驼蹄羹调料有姜、葱、胡椒等,还要佐以香菇等清爽可口的菜蔬。做好后汁浓如乳,味道鲜美、回味不尽,是唐代的名肴。

唐天宝十四年(755 年)农历十一月,安禄山的反书已经传到长安,一场大祸迫在眉睫,可唐明皇却还在华清宫里拥着杨贵妃享乐。大诗人杜甫就在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长安上自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无人不喜“胡食”。《新唐书·舆服志》中就曾记载,“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唐代的“胡食已经品种非常多了,其中最常见的有胡麻饼。胡麻饼,又称胡饼,也就是芝麻烧饼,其特点是色泽黄亮、皮酥内软、芝麻油香、咸淡适中。唐代长安城里卖胡饼的店摊极为普遍,各地皆有,尤以辅兴坊制作的最佳。相传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就曾携带胡麻饼充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寄胡麻饼与杨万州》一诗中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就是对辅兴坊胡麻饼的赞誉。

丝路“胡器”

在山东的方言中,一说某人会乐器演奏,会讲这个人会玩“胡器”。不知道这个“胡器”与“胡人”是否有关,笔者没有去考证过,所以不敢断言。但很多我们认为是土生土长的乐器,其实都是舶来品,比如:土得掉渣,极为接地气的唢呐。

日本学者林谦三在他的著作《东亚乐器考》中谈及唢呐的起源: “中国的唢呐, 出自波斯、阿拉伯的打合簧(复簧) 乐器苏尔奈”。这就是说,唢呐是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的,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

早在西晋时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金、元时期,传到中国中原地区。曾译作“锁呐”“销呐”“苏尔奈”“锁奈”“唆哪”等名。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但仍将其視为外族的乐器。明代戏曲家徐渭的《南词叙录》载:“至于喇叭、唢呐之流, 并其器皆金、元遗物矣。”可见,徐渭认为,唢呐是金朝、元朝的遗物,是女真人、蒙古人带到中原来的,对这些“胡人”的乐曲盛行,颇有微词。

在戏曲家徐渭的抱怨中,我们似乎能感受到四百多年前的一场对决:一边是以古筝、笛子、阮咸为代表的本土乐器,一边是以唢呐、喇叭为代表的外来乐器,那时的唢呐犹如电影《百鸟朝凤》里的管弦乐,站在台上睥睨地望着太师椅上的本土乐器们。这个似曾相识的场景仿佛是历史的轮回一般。

除了唢呐,还有哪些我们看来老土的乐器,追根溯源,也是那些年从丝绸之路传来的舶来乐器呢?

琵琶?是不是又惊到了,竟然一直觉得是中国土著的乐器竟然也是“胡器”。

最早对于琵琶的记载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作批,向后挑进称作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 大约在魏晋时期,“批把”改写为“琵琶”,由此来看“琵琶”是从象声字而得。

琵琶在唐朝时期尤为盛行,当时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随后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是在明清时期。当时在宫廷音乐中起主要作用的琵琶开始走向民间,成为说唱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除了这些乐器,还有大胖子安禄山最爱跳的胡旋舞也是来自西域,这胡旋舞算得上是唐朝贵族的心头好,据说杨贵妃的胡旋舞跳得极为出色,所谓“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讲了这么多舶来品的故事,那丝绸之路,除了把我们的丝绸、瓷器、茶叶等送到了西域、古波斯、古罗马的贵族之中,还输出了我国伟大的造纸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人们在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着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

猜你喜欢

胡说胡麻唢呐
历史剧容不得“胡说”
又听唢呐
酒还能有剩的?
胡麻高产栽培技术
优化胡麻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地表深井降水在胡麻岭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无言的丰碑——记中铁一院胡麻岭隧道设计科研攻坚战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