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2018-10-30程建伟方银萍高磊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幻想量表检验

程建伟,方银萍,高磊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在网络成瘾成因方面,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探索并提出众多理论进行解释。社会—心理—生理模型认为,社会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对网络成瘾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建立在现实的传统友谊能够提供社会支持、社会认可和归属感。而社会资源比较缺乏时,个体则会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己的这些需求,尤其是当个体因环境改变而需要重新建立社会关系网络、与他人进行感情交流时更是如此[1]。

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认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两个方面,即近端和远端[2]。远端的易患素质和生活事件,是网络成瘾产生的必要条件;近端的社会支持和非适应性认知,则是网络成瘾产生的充分条件。有研究指出,大学生缺乏社会支持可能导致网络成瘾,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有直接和间接的预测作用。而Wills等提出的“压力-应对模型”(stress-coping model)解释了成瘾的过程,研究者认为物质的使用是一种对生活压力的应对反应[3]。应对方式是个体面临压力做出一些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以减轻可能导致的负面作用。有研究表明,有网络成瘾的学生,会更多地使用非适应性的应对方式,如发泄、否认、幻想、退避等[4]。类似的研究指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高分组的被试较少地采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来应对困难,他们更多地会使用幻想与发泄的应对方式[5]。有研究发现,积极的应对方式在领悟性社会支持与网络依赖之间起到中介或部分中介作用[6]。因此,可以假设社会支持会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影响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拟通过回归分析了解高职生应对方式影响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的预测路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方法,于2016年6月从某高职院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选取了当年大一年级学生的8个班级,向425名学生发放了问卷。最后的有效问卷为408份,有效率为96.0%。其中女生166名,男生242名;文科162名,理科246名;平均年龄18.65±0.51岁。

1.2 调查工具

1.2.1 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7]

该量表由叶悦妹和戴晓阳编制,分为3个因子,分别是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共有17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6;以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为效标进行效度检验,显示中等程度以上相关;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1.2.2 应对方式量表[8]

该量表由肖计划和许秀峰编制和修订,共有6个因子,分别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自责、退避、幻想。该量表共包括62个条目,采用2点计分,其中4个为反向计分条目。其中6个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62-0.72之间,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后来肖计划又把6个因子划分为3种类型应对方式: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不成熟型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和混合型应对方式(合理化)[9]。

1.2.3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10]

该量表由白羽和樊富珉在台湾学者陈淑惠等人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有19个条目,分为4个因子,分别是时间管理、人际健康、耐受性和戒断反应。其中,总分<46分的为正常群体;46-53分界定为网络依赖群体;≥53分可界定为网络成瘾群体。本研究中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68到0.90之间,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达到0.90。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皮尔逊相关分析,中介效应使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在进行回归分析时用casewise排除极端数据。在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上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该方法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有放回的随机抽样检验,一般采用5000次迭代检验,获得参数估计的稳健置信区间和标准误,若所获得的置信区间不含零,则表明统计具有显著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职生网络成瘾情况分析

通过表1可知,女生的网络成瘾分数显著低于男生;是否独生没有显著差异。

表1 网络成瘾性别及独生与否差异检验表

表1 网络成瘾性别及独生与否差异检验表

注:*P<0.05,**P<0.01,***P<0.001,下同

性别 男 242 40.93±9.36 1.78 .038*女 166 39.15±10.66独生 是 103 40.42±10.08 <1 >.05否 305 40.16±9.45

2.2 网络成瘾、网络依赖及正常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比较

根据《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的筛选标准,共有32人的网络成瘾分数≥53分,检出率为7.72%,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已有的相关研究报告的网络成瘾检出率大致为4%-14%[11-14]。测试结果根据量表总分分类,总分<46分为正常群体;46-53分为网络依赖群体;≥53分为网络成瘾群体。对三组被试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各个维度上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组被试在社会支持各因子上差异不显著,而在应对方式3个维度上差异显著,网络成瘾分数越高群体倾向于采用不成熟应对方式和混合型应对方式,而网络成瘾分数越低(正常组)群体则越倾向于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成瘾倾向组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显著性检验

表2 不同成瘾倾向组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显著性检验

主观支持 17.34±4.06 16.54±3.40 16.63±3.99 1.17 .17客观支持 22.32±5.3 21.48±4.29 20.73±5.21 2.01 .135支持利用度 19.60±6.40 18.78±4.18 19.20±9.31 .65 .519成熟型应对方式14.22±3.47 13.22±4.06 12.53±4.13 4.85 0.008不成熟型应对方式16.36±6.27 20.82±5.61 23.00±8.06 28.8 .000 4.19±1.81 5.12±1.87 5.90±2.50 17.5 .000混合型应对方式

2.3 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各因子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分析

对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各因子和网络成瘾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各因子与应对方式各因子之间相关显著(ps<0.01),但与社会支持相关不显著(ps>0.05),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成熟型应对方式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3。

表3 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相关系数(r)

2.4 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完全中介作用

为进一步探索网络成瘾、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各因子(成熟型应对方式、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以及混合型应对方式)为预测变量,网络成瘾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显著,见表4。

表4 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的回归分析

在网络成瘾、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结果基础上,按照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原则[15]对网络成瘾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使用process进一步检验成熟型应对方式影响网络成瘾的间接效应。

表5 中介效应检验

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1=-.072, P>.05)。在控制了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作用之后,社会支持仍然对网络成瘾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社会支持能够预测成熟型应对方式(β1=.137, P<.01),且成熟型应对方式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β=-.447, P<.01)。因此,成熟型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如图1)。

图1 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3 讨论

3.1 网络成瘾、网络依赖及正常组的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女生的网络成瘾分数显著低于男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6-17]。三组被试网络成瘾得分在社会支持各个因子得分上差异不显著。而在应对方式各个因子上差异显著,这表明正常组被试选择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高于网络依赖组和网络成瘾组,相比之下,他们较少选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等不成熟型应对方式。这说明,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学生更不容易网络成瘾,而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就想逃避,或者幻想天上掉馅饼的学生更倾向于到网络虚拟世界去找安慰,则容易网络成瘾。

3.2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分析

结果表明,应对方式各因子与网络成瘾各因子有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网络成瘾各因子之间相关不显著,但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成熟型应对方式因子相关显著,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8-19]。这说明,个体的社会支持和成熟型的应对方式是网络成瘾倾向的保护性因素,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后有来自亲朋好友的支持与帮助,或者他们自己能够运用成熟的方式解决问题;而自责、幻想等不成熟应对方式则可能成为网络成瘾倾向的危害因素,使得个体容易到网络中找支持。

3.3 成熟型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效应

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在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通过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网络成瘾倾向。社会支持是个体经历被爱、有价值感和他人所需要的一种信息,是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们适应各种人际环境及应对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20]。缺乏社会支持的个体在生活中经常有被抛弃感,容易体会到无价值感,而在网络游戏中却能体会到成就感和价值感,并且有虚拟的朋友和同伴的支持,因此他们特别容易沉溺于网络,通过网络游戏来逃避生活中的困境。而有利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感受到爱与包容,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或者向家人、朋友等求助来面对困难和挫折,没必要去网络中寻求支持和获得价值感,从而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抑制他们的网络依赖倾向。这就启发教育与心理工作者,想要更好地预防网络成瘾,需要教育学生,逃避、幻想、沉迷于网络世界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身边有很多的积极资源可以利用,有需要可以向身边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求助,这样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和困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也应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知会学生身边有哪些积极的社会资源,以及如何利用好身边的积极社会资源,并学会积极面对困难,如果自己无法解决也要学会主动求助,求助并非示弱,求助也是强者的表现,是积极和成熟的应对方式。

4 结论

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容易网络成瘾。正常组被试选择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高于网络依赖组和网络成瘾组,其较少选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等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网络成瘾各因子与应对方式各因子之间相关显著。社会支持可以通过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完全中介作用负向预测网络成瘾。

猜你喜欢

幻想量表检验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锁不住的幻想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