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铁多式联运运输在中国的研究

2018-10-29范翔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展望

范翔

摘 要: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全社会货物运输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要,我国综合运输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改变传统运输模式的变革。本文针对公铁多式联运运输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希望对公铁多式联运的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多式联运 研究 体系构建 展望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2

一、多式联运运输概述

多式联运主要是指以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运输,或货物全程由一种且不变的运载单元通过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无缝接续、并且在更换运输方式过程中不发生货物操作的一种货物运输。近年来,随着欧美等国家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多式联运方兴未艾,已成为综合运输系统发展的主导方向。

二、驮背运输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全社会物流运输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亟需提升综合运输能力,为驮背运输在我国的开行创造了机遇:

(1)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驮背运输融合了铁路中长距离低成本运输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对降低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具有促进作用。

(2)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铁路运输能力得到释放,快捷货运和“门到门”运输市场需求旺盛,为我国发展驮背运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在我国物流转型升级等大环境下,驮背运输这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已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引导政策,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借鉴北美、欧洲驮背运输发展经验,创新我国驮背运输装备技术,建设铁路公路一体化的公铁联运标准体系、运营管理体系,搭建信息化商务平台,逐步健全导向多式联运的政策法规体系。

1.公铁多式联运运输与单一铁路、公路运输对比

驮背运输综合铁路与公路两者的优势,摒弃不足。融合了铁路大运量、长距离、安全、高效、节能环保、全天候等优势,和公路方便灵活、门到门的优势,通过驮背车辆和站场配套实现货物转换便捷、减少辅助时间,实现高效、便捷的全程物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1运输效率

一是铁路运输速度高于公路。公路货物运输高速限速90km/h,实际运行速度60km/h。而公铁驮背运输可以在北上广之间开行特快货物班列,运行速度标尺160km/h,在其他地区开行快速货物班列,运行速度标尺120km/h,在途不解编、不进行技术作业,可从发站全程不停直接运达到站,速度明显优于公路。

二是铁路运输较公路运输抗干扰能力强。驮背运输特快、快速货物班列可制定开行计划,定点定时开行与到达,沿途除极偶然性突发事件和不可抗力因素,在途时间可严格按照计划落实。

总之,公铁驮背运输整体运输时效高于公路,在当前公路车辆日益增多,城市内道路普遍存在拥堵问题的前提下,按照货物班列运行,正点到达比公路更有保障。

1.2运输安全性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数据,2014年我国公路、铁路数据如下:

公路:货物发送量334.3亿吨,周转量61017亿吨公里。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共计196812起,其中重大事故16起,死亡人数58523人,受伤人数211882人,10亿吨公里死亡率为9.5913%。

铁路:货物发送量38.12亿吨,周转量39134.94亿吨公里。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发生较大事故6件,死亡人数1232人,10亿吨公里死亡率0.3148%。

事故死亡率公路运输为铁路运输的30.5倍,铁路仅为公路的3.2%。可以预见,当公铁驮背运输开行之后,将在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提升货物的运输安全方面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1.3节能环保

对交通运输行业而言,铁路产生的二氧化碳排量仅为公路的1/30,世界欧美各国都在促进公路转向铁路、水运等更环保和可持续的运输方式,欧盟提出2030年前转移30%、2050年前转移50%的发展目标。采用驮背运输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利国利民。

1.4减少高速公路养护投入

造成高养护经费支出的重要原因是车辆严重超载对道路的破坏,大型货车又是其中的主要因素,根据专家分析,车辆超限重量增加和其对路面的损害是呈几何数增长的,超限10%的货车对道路的损坏会增加40%,司机和车主超限运输每赢利1元钱,就会造成公路破坏100元代价。如果将重载货车通过铁路转运,将大幅延长公路路面和桥梁的养护周期,同时降低养护经费支出。

綜上所述,综合驮背运输效率高、安全准时、节能环保等因素,当公铁驮背运输开行之后,将带来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并使公路运输导致的道路拥堵、安全性差、污染严重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2.我国发展驮背运输市场分析

我国多式联运尚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发展形式单一、覆盖面小、运行不畅,面临许多设施装备技术和运输一体化组织瓶颈。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将多式联运列为12大重点工程之首,明确提出探索构建以半挂车为标准荷载单元的驮背运输,为我国发展驮背运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铁路方面

(1)铁路运量持续下滑,货运改革推进转型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全社会货物运输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铁路货运所占比例持续下降。原来占铁路货运量90%以上的煤炭、矿石、钢材、粮食等大宗“黑货”运量急剧下降,“白货”、集装箱运输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国内铁路运输中“白货”运量占比不到10%,相比美国铁路“白货”运量占比达40%,市场提升空间巨大,“白货”运量增长将成为拉动铁路货运的新引擎。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铁路深入推进货运组织改革和建设现代物流企业,挖潜铁路运量大、成本低、绿色环保、土地节约等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公铁联运发展,努力推动全社会物流理性回归铁路运输,无疑会成为当前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运输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货运组织改革和建设现代物流企业的目标之一就是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构建“门到门”接取送达网络,实现“门到门”全程“一口价”收费,推动铁路货运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变。

(2)路网规模不断扩大,释放运能为驮背运输创造了条件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路网规模已达到12.1万公里,预计“十三五”末将达到15万公里。释放出来的铁路运能为我国发展驮背运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2公路方面

(1)公路运输总量

2015年全国公路总运量为354亿吨,同比增长6.4%,在公路货运量逐年增长的情况下,公路拥堵情况日趋严重。此现象表明公路运输已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单一的货物运输方式不能满足国内物流发展的运输需求,发展驮背运输等多式联运运输方式已成必然。

(2)公路货运车辆规模

据统计,2015年全国货运车辆近2100万辆,其中重型货车为540万辆,包含半挂车250万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超载超限问题对公路运输行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公铁驮背运输能吸收一定的公路运能,有效地解决目前公路运输所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铁路货运改革和运能释放,以及公路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驮背运输提供了土壤和支撑,驮背运输是转变我国的运输方式,提升综合运输能力的加速器。

三、我国驮背运输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我国多式联运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而驮背运输刚刚起步。驮背运输涉及公路、铁路两大系统,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统一的标准体系,以標准化的驮背运输装备技术、标准化的载运单元带动驮背运输行业的发展,建设高起点的驮背运输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搭建产学研用开放创新体系

以铁路货车、公路汽车优势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联合铁道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研究院,以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装备研发、制造、运营,发挥各自优势,搭建产学研用开放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物流技术发展,推进驮背运输装备技术进步。

2.构建公路、铁路创新交流平台

驮背运输在我国已处于实践初期,随着驮背运输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将促进以驮背运输为核心的装备研发制造、公铁联运组织,以及商品产销供应链等产业群的发展、结构优化等。在政府指导下,积极推进行业协会搭建铁路、公路创新交流平台,实现开放、共享、协同发展。

3.构建统一的公路、铁路装备标准体系

统一、标准化的运载装备体系,是公铁联运健康发展的基础。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统一铁路、公路装备的标准体系,由公路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研究院、公路和铁路装备研制企业,共同创建、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4.政策规范、市场引导,推进驮背运输发展

政府主导,建立多式联运经营法规、联运规则、统计与监测等政策法规;市场引导,驮背运输技术研发、制造、试验及产业化,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四、驮背运输发展展望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建设一个高效、便捷和安全的公路、铁路综合货运体系势在必行,中国的多式联运已经迎来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驮背运输作为多式联运的重要环节,将为提升我国综合运输能力,建设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驮背运输综合了铁路长距离、大运量和公路灵活、便捷的优势,是铁路公路共赢的运输方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分工合理,符合国家发展多式联运的政策方向,也是铁路运输模式和技术装备上的一项创新。

驮背运输不仅能改善目前公路运输途中存在的超载、超速、超限、疲劳驾驶等问题,减少公路交通恶性事故的发生,而且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货物运输方式,对于公路和铁路货运实现无缝衔接,促进物流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安全、高效、准时、节能、环保,驮背运输具有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前景广阔。以驮背运输为主力的多式联运必将在通往综合运输的宽广道路上,开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崭新时代。

猜你喜欢

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展望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