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科学“核心经验”浅析

2018-10-27薛旬旬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浅析

薛旬旬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幼儿科学教育应能够促进幼儿学习,它的核心价值也在于引导幼儿“乐于学习”和“会学习”。并且研究表明,幼儿科学“核心经验”主要分为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维度。可见,两者是相通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幼儿科学“核心经验”;浅析

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的思想发源而来的。[1]皮亚杰有一个著名的认知观点-主体与知识相互作用,使知识转变为认知结构,和“文化-历史”理论,为建构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建构主义在这些观点与理论的基础之上,又逐步地发展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一套理论,对于教学以及学习阐明了新的观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又借助于一个实例来说明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如何形成幼儿科学“核心经验”。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者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知识,而是认识主体主观的经验;人们所谓的学习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而是学习主体主动地将知识转化为个人经验。幼儿阶段是知识刚刚被传输的时期,认识主体在这个阶段也刚刚形成一些自己的主观经验,这些主观经验可能会对认识主体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处于幼儿阶段的主体必须通过适当地引导来形成对自己有帮助的经验。

根据这一理论可以得知,幼儿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是通过创造出一定的环境,来帮助认知和学习主体来主动地建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通过老师的帮助以及和同学的协作,借助于各种学习资源,使自己旧的经验与新的经验相互作用,以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自己的经验,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教学就是为知识建构主体创造出一定的学习环境和文化背景,激励他们形成自己的主观经验,并不断地引导他们更新自己的经验,最终使他们建构自己所学的知识。

综上可知,在认知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知识建构者;教师则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组织并指导他们学习的引导者,最终的目的是使得学生们“乐于学习”和“会学习”。

二、建构主义下的幼儿科学教育案例及分析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幼儿学习的过程并非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经验,相反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幼儿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去理解知识、建构知识的。因此,身为一个教师,应该懂得去尊重幼儿已经形成的某种经验,然后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加以引导,不要随意抹杀掉幼儿的观点。

下面是一个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科学教学的案例—裁缝。

有个孩子想要在演出时穿自己做得服装,老师没有反对,并且提供了一块布料,他问小朋友:“你要做什么衣服啊?”孩子看了看说:“这块布只能做条裤子。”然后孩子开始做裤子,但是做好了试穿后发现并不是很合身,老师就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裤子做得合身?”孩子说:“用尺子量。”老师又问:“用什么尺子啊?”孩子答:“直尺或者卷尺。”然后孩子开始尝试用这些尺子,但都无所用,最后孩子决定自己制作尺子并用粉笔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于老师的引导,孩子认识到了计量单位、尺子刻度等知识。孩子把裤子做好后,试穿中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腰里太松,裤子总是往下掉。通过老师讲解,他知道了松紧带的存在,经过自己的思考,他觉得他可以用松紧带来收缩裤腰,但是他怎么缝上去呢?老师又帮助他找到了一个裁缝,裁缝教给了他完整的做裤子流程。孩子又开始以一种完善的方法重新做他的裤子,在做裤子的过程中,他自己思考怎样把裤子做得更加完美,对其中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裤子做得也越加完美。

上面的案例就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孩子从产生问题,到提出假设,最后验证假设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更新、优化,最终有效地建构了自己的知识。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總结出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科学教育的具体策略如下:

(一)了解幼儿的认知结构

幼儿自身会运用感官来对某些事物进行仔细地观察分析,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建构主义的重点就在于其关注幼儿自身对某种事物的理解并适当地对其引导,以求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游戏等方式是分析幼儿认知结构的有效途径,并思考怎样对幼儿提出新的问题,使其掌握更多经验。

(二)构造情景式教学环境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包括情境、交流、合作和意义建构等在内的因素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2]。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已有的知识建构,来构建有利于他们更新知识架构的情景。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孩子做的裤子不合理的情况下,并没有急于给孩子解释相关知识或者直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导孩子运用各种尺子来进行尝试,从而为孩子构建了一个学习尺子有关知识的情景。最后,孩子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相关知识,还学会了一项技能,同时,内心还无比喜悦。因此要善于在幼儿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营造符合幼儿认知的问题情境,使其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三)重视幼儿与外界的交流

建构主义者关注根据经验社会的建构,坚持幼儿在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助于建构起其对外部世界的知识,最终使自身得到发展。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与他人交流,使得智慧得以共享,促使整个群体知识的提高。在上例中,幼儿通过与裁缝交流合作来反思自己的做法,最终获得了做裤子的正确做法,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将裤子做得越来越好。

(四)协助幼儿进行意义建构

所谓帮助儿童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幼儿对学习对象所蕴含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内在联系形成深刻的感知与理解。[2]如上例所述,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将问题深入,来引导和启发幼儿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并纠正自己的错误,最终形成自己的意义建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幼儿科学“核心经验”(知识、技能、情感)更新的有意义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晓芬.建构主义视域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吴荔红.建构主义价值取向的幼儿科学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84-185+190.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浅析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浅析搓法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浅析明代漕运轻赍银
浅析“谯”字“酷烈”义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