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盏油灯

2018-10-27赵若涵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那盏几代人油灯

赵若涵

在我的记忆里,家中最珍贵的东西,便是那盏由陈独秀先生赠给曾祖的油灯。那盏油灯流传至今,见证了几代人的困顿和迷茫,也是支撑着几代人从困境中走出来的重要信念。

一百年前

民国六年春。

这年的冬天格外漫长,春寒料峭,整座北京城没有见着初春丝毫的明媚。前些日子的府院之争,依旧是那些成日坐在茶馆里的长衫客反复咂摸的话题,外边街道上间或又有一两队开道的军爷凶恶的叫嚷声。下午那场浩大的集会似乎又给铁狮子胡同里的那些官人们带来了不小的恐慌:再这样下去,怕是要坐不住这舒服的办公室了。

从下午的集会回来之后,他就一直坐在书桌旁,眉头紧闭,一动不动。天一点点地暗下来,他却没觉着冷。集会上,陈先生说的每一个字都为他心中那盏即将枯灭的油灯添上了新的灯油。此时,他心中的灯在燃烧,火焰让他热血沸腾,让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伸手不见五指,整座古城陷入了一种混沌的寂静之中,只有偶尔的几声鸦鸣搅动这一潭沉水。他还记得,几天前,陈先生收到他的来信之后专门找机会与他交谈。他还记得陈先生说,即使是在这样的黑暗中也不要放弃,要对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要全力发挥新青年的作用。临走时,陈先生还把自己的油灯送给他作为纪念。哦,灯,该点灯了。他摸索着点上那盏陈先生赠与的灯,火光一下子在黑暗中蹿起,照亮了整个房间,也照亮了桌上的那本《新青年》杂志,封面上“陈独秀先生”五個字闪着熠熠的光。下午集会时,陈先生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又忽然炸响:“把两千年的这座大山,彻底推翻!”

他决定不再沉默下去。从民国五年陈先生受聘来学校教书开始,他就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作为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北大学子,作为承担民族危亡重担的新青年,他怎能又怎会在这样黑暗的社会,在这样关系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自欺欺人地苟延残喘下去!

五十年前

一九六八年秋。

秋老虎还在肆虐,一阵阵滚烫的热气在大地上蒸腾,一天的耕作下来,整个人就像是刚从泔水桶里捞出来似的。知了声嘶力竭地聒噪着,蝉鸣震得人心里更加烦躁。村里的大喇叭一直在不断重复广播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他刚刚简单收拾好东西,就向着村外奔去了。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一点,再快一点!再晚那么一点,爹可能就真的撑不住了。

经过牛车、汽车、火车、自行车的颠簸,他终于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他冲进屋子里去,“扑通”一声跪在了床边:“爹!”望着奄奄一息的老人,早已泣不成声。

老人勉强睁开眼睛,环视床边的儿孙们,嘴角艰难地挤出一丝笑:“回......回来了,回来了就好。快......快把我的灯点上!”

看着那盏老旧的油灯上蹿起的火光,老人的眼神又清亮了起来:“这两年......一直在闹革命、批斗。我知道,你们心里不痛快,但我自己心里也清楚,我无愧于我自己,无愧于新中国,这就够了。你们在,农村,要多锻炼锻炼,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正好,我走了,你们......也不用记挂着我这个老头子。记住,不管遇到什么事,别慌,别乱。对新中国的未来要有信心,一切......很快都会好起来的。现在的情况是暂时的,很快,一切都会明朗起来的。不要忘了心中的理想,信念,,坚定地走下去。撑住,光明......很快就会来的。”说完,老人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脸上带着安详地笑。

旧油灯的光虽然微弱,但却散发出持久而坚定的光芒,照亮着小屋,也照亮着他们出发的方向。

二零一八

这盏油灯现在在橱子里摆着,但我却分明看见,那理想与信念之光熠熠生辉。那束光,照亮了曾祖面临的黑暗,也照亮了爷爷前进的方向,以后,它还会照亮更多的人,教会他们相信,教会他们坚持……

猜你喜欢

那盏几代人油灯
LARDER THAN LIFE
Larder than Life
那盏叫父亲的灯
呼 应
石磨
几代人的扶贫路
油灯收藏或成市场新宠
“过时”的油灯
厨房小助手
——神奇的“阿拉丁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