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小学德育

2018-10-27朱玉珺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信息技术

朱玉珺

【摘 要】文主要从信息网络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强化德育的措施;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德育教育实效性,四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小学德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生;德育问题

一、信息网络技术对学生德育影响

随着现代手段应用于传统课堂,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良好的硬件环境,各类媒体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信息功能,带来了人际交流愉悦的感受,增强了教育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学习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但是,我们在充分享受现代网络教育条件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短处”所在:网络时代离开了传统课堂,人机交流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以往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频率,会使学生思维的空间变得狭窄,精神的享受成为奢望,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综合起来看,信息网络技术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积极影响

一是可以开阔中小学生视野,帮助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需求信息;二是可以借助虚拟空间,广泛对外交流;三是可以利用互联网络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培养,增强了自主、竞争、务实等新观念;四是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促进青少年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当今青少年教育的空间。

(二)消极影响

一是网络病症问题;二是不健康网点问题。一些渲染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的网站,把那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带给青少年,让他们失去或弱化了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以至于导致精神空虚、缄默孤僻、理想信念淡漠、纪律散漫、方向迷失、诚信缺乏、行为习惯差、缺乏社会责任感,荒废学业,误入歧途。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强化德育的措施

1.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和人文道德教育,增强辨别选择能力 ,网络道德行为,就是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行为在网络世界中的表现。学校教育应以人为本,教学为主,德育为首,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进而,学校应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增强辨别选择能力,帮助学生认清网络实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2.建设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培养,要求我们中小学要迅速建设一支懂得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现代教师队伍,重视网络环境下德育人才队伍建设,使教师自觉成为时代需要学生欢迎的懂技术素质高的教师,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3.开展与网络道德有关的活动,形成良好的道德舆论氛围,学校德育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当前要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采取积極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培养学生有益的网络道德行为,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

4.构建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德育和网络密不可分。在进行德育教育上,应把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有机结合起来,抓好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的清理,努力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学校办学环境,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逐步建立家庭教育辅助机制、学校家长双向交流反馈机制和多方配合、全社会共同关爱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主导作用,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努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沟通。发挥综合依托优势,协调各方面关系,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阵地资源、智力资源。

三、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德育教育实效性

顺畅交流是德育教育成功的基础,学校为此从两方面为师生搭建网络交流平台。首先,建立公共交流平台——学校论坛、贴吧、QQ群、微信群、微博等,拓展交流途径,政教处定期发布信息,开辟网上德育活动,鼓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可以允许学生用昵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矫正自我,提升自我;通过评论、留言和跟帖等,老师和家长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跟踪学生的心里状态。

其次,在网络心理辅导交流时,学生可以不用真实姓名,可以放心大胆地吐露心声;教师可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专业疏导。网络架起了心与心沟通的桥梁,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带来了高效、方便与安全。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各学科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

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在整个德育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德育的主渠道。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手段过于单一,以课本为主、以理论说教为主,造成学生厌上品德课,教学效果也就强差人意。而现代信息技术使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信息都能在第一时间反映出来,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补充教材、更新知识、扩大学生视野。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效果必然显着提高。其它学科也可利用互联网上的德育资源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那么德育的渗透自然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品德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网络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上网是青少年的必然,我们不能把网络看作洪水猛兽加以禁止,我们只能以积极的态度引导他们提高信息化的素质,同时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网络,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人。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要切实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做到正确应用网络知识,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这样不仅能阻止所谓的“电子海洛因”对青少年的侵蚀和毒害,而且能利用网络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