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8-10-27李旭鑫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电力电子电工电子技术实践能力

【摘 要】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包括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本文结合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针对目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办法。

【关键词】电力电子;课程改革;实践能力

一、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内容是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一般大部分高职院校为大一学生开设《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只有具备了有关电的基本知识,才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好的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的授课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操,目的是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希望他们学以致用,能够具备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电工电子技术领域更是飞速发展,它们在工农业、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与实际教学不匹配。器件主要参数的定义介绍不多,导致器件选择盲目;缺少典型驱动电路和缓冲吸收电路的介绍,导致电力电子系统设计困难重重;缺乏基于课程内容的典型设计案例,导致学生“学”与“做”严重分离;课后练习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进行应用设计;缺少磁性元件设计的相关知识,导致变压器和电感器等磁性元件不会绕制;除了教材和 PPT 等常规教学资源,其他类的配套教学资源不多,导致学生课后自学不便。

2.教学内容与组织不够合理。介绍主电路拓扑结构、工作原理、运行分析方法,缺分析方法在工程设计中综合化应用的案例,从设计层面看,设计方法碎片化,不易领会;大部分教材缺乏缓冲保护电路的介绍,更缺乏简单可行的缓冲保护电路设计方法,甚至国内相关工程手册上也难找到,导致应用设计中参数选择盲目;课后练习中学化,为练习而练习,沦为公式与电路结构的无聊游戏,与工程应用基本无关联,对工程应用能力无助益;缺乏磁路设计相关知识介绍,磁性元件设计成为难点。

3.实践能力培养的常见模式缺乏针对性。比重较大的往往是验证性实验,固定电路、固定参数,学生操作试验,对比理论结果,此类训练对应用设计能力的培养基本没有助益。虽然会有少量的设计性实践训练,但一般的形式都是提出设计目标,给出设计方法。学生自主设计,通常不能仔细考虑训练内容与课程知识的有效衔接,无法理解和体会设计方法与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导致实训教学与课程教学两张皮。

4.考核模式体现高职应用性不到位。传统的课程考核中学化,仅在记忆性考核的基础上增加部分理解能力的考核,考核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缺乏关联性,对平时实践考核、过程考核不多,往往考试合格的学生面对实际应用问题仍然束手无策。

三、教学改革措施

(一)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有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高专学生情况,需要调整《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做到少而精,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除了安排学生做常规实训以外,根据实训室设备情况,增加创造型实训,如制作电子时钟、收音机等。创造型实训需要学生积极思考,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考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实训室教学的方法,教师先讲理论知识,然后可安排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进行实操,如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课前告诉学生项目内容,让学生事先去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预习;课堂中教师讲完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及要求后,安排学生进行实操,并对他们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这样会大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去学,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三)改进考核办法,增加实践成绩的比重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走出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误区,课程改革中要调整考核方案,改变考核方法。考虑到《电工电子课程》是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课程,课程考核的安排如下: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30%,实践教学占总成绩的 30%,期末试卷成绩占总评成绩 40%。平时成绩主要是考勤情况,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教学主要是实训内容和实训報告的完成情况、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调整后的考核方案,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课程学习有正确的认识,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最终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成为具备的栋梁之才。

(四)注重技术应用。

网络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学习者,学习者通过学习来实现,并不是只有技术应用的起点和终点。网络学习不仅要关心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现,更要关心实现的过程以及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层面能力发展,而不只是关心教学。

四、总结

通过把课堂放在实训室,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样能更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教学,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实训操作更是积极参与。从而更加突出以生为本的要求,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本次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对今后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李旭鑫(1985.12-),男,汉,辽宁营口人,辽宁师范大学物理学硕士,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增国.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1):61-62.

[2]吴建.浅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8):35-36.

猜你喜欢

电力电子电工电子技术实践能力
推动高职电力电子教学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
电力电子技术在农业电气化中的应用
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专业基础课中的改革与实践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浅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
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