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段五步导学稿”在备写和使用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018-10-26田华

甘肃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关系预设教材

田华

【关键词】 导学稿;教材;预设;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8—0081—01

我校在借鉴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和东庐中学 “讲学稿”的基础上,从2006年秋季起开始模仿“讲学稿”教学模式,2012年开始推行“三段五步导学稿”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导学稿的备写和使用受制于诸多因素,下面,笔者就如何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论述。

一、导学稿与教材的关系

导学稿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但在实际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未能与教材有效结合,未能深挖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是简单照搬教材,导学稿是教材的“小样”,备写缺少创意与新意;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只关注导学稿上的问题,做导学稿上的题目,丢弃了教材,舍本逐末。教师在使用导学稿上课时把教材丢到了一边,舍弃经典例题和原文阅读,架空分析,断章取义。为了处理好导学稿与教材的关系,我们对“三段五步导学稿”的编写要求是:通过“会课会”方式,帮助教师提高对教材解读的精准度,让教师在贯彻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找到最合理的导学路径及解决办法,以期实现导学稿“源于教材、活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设计和使用理念。

二、导学稿备写中“主备”与“二备”的关系

导学稿的备写历经个人到集体再到个人的备写环节,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是个人特色的体现。要备写出既具共性又有个性的导学稿,关键在于处理好“主备” 和“ 二备”的关系,遵循明确责任、发扬民主、合作共享的原则。我校的基本做法是:主备人提前钻研教材,依据教学内容提出教学手段、方法,设计教学预案,形成初稿,再通过“会课会”集体研讨、集思广益,对主备稿进行讨论、优化,经主备人整理形成师生共用的“三段五步导学稿”。具体到班级教学时,每一科任教師又要根据班级学情、自己的教学特色等进行个人“二备”,这时的导学稿才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主备”“集体备”是基础,是研读教材、把教材内容变成教学内容的过程,“二备”是个性化的备写,是在前两种备写基础上的微调,是为了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更适宜于班级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导学稿设计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导学稿应该为不同学生提供“自选式”的问题和达标训练,学生只要能够完成相应层次的基本要求就可以了。设计和使用导学稿要坚决摒弃“一刀切”的思想,在设计时,要尊重课标、尊重教材,体现其统一性;在应用时,要尊重学生学习现状,体现其差异性。在还不能真正实现 “一生一稿”的情况下,只有把统一性和差异性认识清楚,才能实现教学的实效化。同时,在组织管理和评价评估上要体现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分层评价、多元评价的原则,学会用多把尺子来衡量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状况。

四、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三段五步导学稿”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生态性和生成性特征。导学稿不是一个单一性、封闭性的学习文稿,而是既有预设又有生成的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设计。教师在使用导学稿的过程中,往往受传统教案观念的影响,不考虑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很少给学生发言权,按部就班,由之前的照本宣科到现在的“照稿宣科”,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运用“三段五步导学稿”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面临如何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问题,所以在导学稿的二次备课和使用中, 教师要充分预设那些开放性的题目,要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瞬时性生成,这些往往是“不按套路出牌”,应仔细辨识生成是否有效,并机智处理。

五、课堂教学中“收”和“放”的关系

“三段五步导学稿”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极容易产生两种极端现象:重“讲”轻“学”和重“学”轻“导”。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教师不放心学生,感觉只有自己讲了学生才能学好、学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过分依靠学生,教师引导、指导少,甚至不作为。由于缺少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学习处于放任状态,自主学习迷失方向,合作缺乏目的,探究不能深入,拓展偏离主题,生成没有价值,目标难以达成。这种“收”与“放”的尺度,一时难以形成统一标准,但只要我们在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的教学原则,按照导学稿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去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关系预设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