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五年制高职物理直观对比教学

2018-10-24姜龙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6期
关键词:物理现象表象浮力

姜龙

摘 要: 物理直观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运用物理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里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直观对比教学法,辅以精辟的分析讲解,可以加强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在某些方面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直观对比教学在五年制高职物理的运用。

关键词: 高职物理;直观对比教学

物理直观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运用物理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里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育学家朱子元先生说:“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一些理论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他画龙点睛般地道出了直观教学的重要性。直观对比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图形、实例、实验的作用,通过观察对比等教学手段,从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灵活恰当地引入新知识。这种教法的优点:一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由“旧”引 “新”,由以前学过的内容逐步引导到要讲的新内容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可以克服学生心理上“知识间断”的错觉,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从多个方面引导,将前后的知识巧妙连接;三是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信息从不同感官输入人脑时;可使信息相互强化,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接收。利用直观对比教学法,辅以精辟的分析讲解,可以加强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在某些方面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直观对比教学在五年制高职物理的运用。

一、用于由“旧”引“新”的教学

物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在五年制高职物理概念体系中,各个概念之间不仅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且还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例如:在学生还没有掌握速度的概念之前,就不可能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只有在学生切实掌握了功的概念以后,才有可能帮助他们形成能的概念。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力学概念掌握得好不好,往往会影响他们对电学概念的理解。因此在引导学生发展物理概念时要注意抓住新旧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概念。这样就能使学生顺利地形成新概念,掌握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在电磁学教学中,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伦兹力)的概念就是建立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安培力)的概念基础之上的,如果不抓住将洛伦兹力和安培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以安培力的概念为基础,就来研究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学生就会感到抽象而不易接受。但是如果在复习了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的基础上,强调通电导线里的电流是运动电荷产生的,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正是磁场作用在运动电荷上的力的宏观表现,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二、用于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的教学

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从感知到形成正确的表象,是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的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概念的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进行演示实验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主要途径。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就可以观察到他们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获得一定的感知,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构成对有关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严格说来,表象不同于感知,感知所反映的是在一定的具体情况下作用于学生感官的个别物理现象,它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而表象与感知相比是一种较为概括、较为抽象的反映,它带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性。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在演示实验时,教师须反复进行几次,并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有关浮力的演示实验中,为了让学生形成“一切物体在流体中都受到浮力作用”的表象,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在液体中浮起,还要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在气体中浮起;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到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还要让学生感觉到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这样就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浮力概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看照片,或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也是常用的方法。例如在弹性碰撞的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两个弹性球在碰撞中发生形变的照片,对于学生形成弹性碰撞过程的表象就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浮力的教学时,让学生回忆游泳时刚脱离水的感觉等等。教材和课外读物所举的生动实例同样也起着提供感性材料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经常阅读课本和课外读物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表象的途径之一。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通过列举实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显然不如通过直接的感知所形成的表象那么深刻、确切。这就是为什么在物理教学中要强调加强演示实验的根本原因。

三、用于物理结论的教学

让学生从一些实例、实验、图形中观察和发现出其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分析、综合、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的认识过程。它不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因此,教学中讲授某一结论时,应注重让学生通过对实例、实验、图形、教具等的分析观察,对要讲的理论先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中,比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和对比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特征,确切地认识不同事物以及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和综合也是重要的思维方法,形成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不断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归纳(从个别到一般)和演绎(从一般到个别)是在形成结论的过程中常用的推理方法。不过单纯由归纳(不完全归纳法)推理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在热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蒸发和沸腾的概念,在学生观察了一系列有关的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这两种汽化方式的本质特征: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而沸腾则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又如在电学教学中,演示各种形式的电磁感应现象以后,可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概括出电磁感应的本质特征:磁通量的变化引起闭合回路产生感应电流。

力学教学中,在学生初步建立了位移的概念以后,可以引导学生把位移和路程两个概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比。仅仅让学生了解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学生明确位移所反映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动情况;而路程所反映的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只要掌握了质点的原有位置和位移,就可以确定质点的新位置。如果只知道质点路程是不能确定质点的新位置的。又如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也是學生往往容易混淆的。可以布置如下的一些思考题:“加速度等于零,速度也一定等于零吗?”,“速度很大时,加速度可以很小吗?”。通过讨论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实践表明,运用直观对比法,教学效果令人满意。但是教学方法的改进、革新,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抽象的概念、结论尽可能想象出它们的直观模型;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怕麻烦地造“型”,并注意实例、图形、教具的恰当应用。只有这样,做到教者得法,学者有心,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云雄.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及克服方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

[2]田学军.浅谈大专院校中的普通物理教学.科教文汇,2008,8(中旬刊):166-177.

[3]秦建国.职业教育物理实验教学初探.教育研究,2008,09:114-115.

猜你喜欢

物理现象表象浮力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神奇的浮力
微重力作用下的物理现象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