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产业经济学视域下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

2018-10-24高瑛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6期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发展

高瑛

摘 要: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迅猛发展,占据了市场的大面积领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渗透,与人类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有着比较好的条件,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但如何实现物联网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发挥物联网的产业效能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产业经济学视域下我国物聯网产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些许建议,希望对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物联网产业;发展

作为经济学的分支,产业经济学简单来说就是将研究对象指向产业,深入研究产业的结构、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物联网的诞生,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冲击了传统的产业结构。物联网拥有着庞杂的关系网,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小到生活购物,大到公共安全、环保监测等,不但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也使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为了实现物联网产业的稳步发展,必须从环境背景着手,全面认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优势,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动物联网产业走向巅峰。

一、物联网的概念

对于物联网的概念,难以用统一的标准去界定。从字面意思来看,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网络,从技术层面来看,物联网又是传感网。物联网以互联网为核心,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扩大。物联网的载体是传感器,将传感器配到各种事物中,如电网、铁路、桥梁等,实现信息流转和通讯,达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有机整合。物联网通过传感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在全面管控设备、机器等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人们可以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提高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环境

与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不同,我国如今的经济实力大增,科学技术水平也已实现质的飞跃,在政策、市场和人力资源方面都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可以说,物联网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是十分有优势的。

(一)政策环境

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遵循政策先行、技术主导、需求驱动的原则。我国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体系可以追溯到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将科技创新引入了社会公众视野。时至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将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纳入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的召开,则标志着物联网正式成为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员。近年来,我国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举不胜数,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打开了物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大门。

(二)市场环境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实际应用还存在规模不大、范围较小的特点。然而作为人口大国,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速一直比较高,且经济增长状态也比较稳,有足够的市场和经济能力满足消费。从这一角度看,物联网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市场潜力巨大。而且,物联网本身也带有规模成本的优势,一旦市场开拓成功,就会带来无穷的发展机会。另外,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较好,并已初具规模,各地纷纷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和产业示范区,有力推动了物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

(三)人资和技术环境

1.我国人口规模庞大,人力资源具有总体成本低的优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国民素质和知识水平不断提升,专业化人才越来越多,使人力资源的结构逐渐合理化。目前,我国拥有比较充足的人力资源,研发人员规模逐渐扩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正在日趋完善。

2.长期以来,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发技术,借鉴了很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物联网体系已经逐渐标准化,在物联网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发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在国际上开始享有话语权。

三、我国物联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筹规划

中国物联网的发展节奏十分迅猛,但是其发展具有自发性特征,物联网在地域、行业等方面各自分离,出现普遍分割、盲目复建等现象,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统筹规划线路图。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加之规划意识淡薄,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物联网的发展研究成本上升,资源利用率下降,信息共享不畅,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也阻碍了物联网产业在我国的持续发展。这种情况必须引起高层重视,积极构建物联网产业链,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二)缺乏核心技术和行业应用

物联网核心技术缺失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传感器、芯片等核心设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不足、智能化通讯的核心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新能源应用型产品产能过剩,这些都是目前中国在物联网领域需要攻坚克难的方向。同样重要的还有行业应用缺失的问题,我国社会整体性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物联网的市场应用仍旧是低层次、小规模的,各环节未能形成完备的体系,难以激发参与热情和投入力度,限制了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1]。

(三)缺乏产业链构建,商业模式不成熟

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构建不完备是限制商业模式的主要因素。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利益分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物联网产业各环节要采取何种机制实现价值的产生和传递、采取何种手段在市场中体现价值、采取何种方式使使用者认可价值。我国物联网产业链还存在界定和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关键环节发展不到位,各环节合作伙伴缺乏默契,在系统设计、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力有限,这些因素在长远的发展角度都制约了物联网产业链的构建,阻碍了商业模式向成熟化发展。

四、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能动的选择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

1.产业发展初期,采用公共管理创新模式。这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企业、高校、科研部门加以配合的模式。在发展初期,物联网主要应用于政府管理、公共服务、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通过技术联盟的方式实现政、产、学、研的资源整合,促进组织创新,保证物联网产业的稳定发展。

2.产业成长期,促进商业模式应用创新。在物联网实现重点领域的有效应用后,其发展重点将偏向企业和行业。这个阶段要更注重各环节的分工,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强化核心技术水平,积极构建标准化的产业体系。

3.产业成熟期,采用公共服务应用模式。这一阶段,物联网产业的市场逐渐扩展到家庭和个人,物联网的将实现高速发展[2]。因而要将商业模式转向公共服务,不断在应用平台、网络运营、系统研发等方面创新思路。

(二)统筹规划,强调顶层设计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环节多,更要求各层面的有效配合。因而国家层面应给予高度重视,强化对物联网产业的统筹规划,制定标准化的发展体系,规范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秩序,提升物联网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另外国家应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政策支持,各部门应深入研究发展战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关法规,为物联网产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

(三)构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

实现物联网的长久发展,必须将产业的上下游相互连通,形成多方共赢、可持续的商业产业链条,将政策驱动力转化为市场驱动力,让参与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所受益,获得商业回报。商业行为的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加强产业链条相容度,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产业上下游高效连动,提高共同收益,才能推动物联网产业整体发展,达到合作共赢。

(四)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提升研发水平

1.国家层面应针对技术难题,开展技术研究,积极构建物联网标准化体系,为企业攻克难关提供专项示范,掌握市场主动性,推进先进技术的普及。

2.培育物联网产业试点,促进关键环节发展。我国在实现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时不应盲目,要突出重点,妥善布局,有序实施。要发挥示范作用,建设物联网技术试点,整合资源,以成功的范例指导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拓宽物联网的应用范围。

3.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实现集群化、生态化。各级政府部门应发挥地区优势,有所选择的开展物联网产业建设,要不断加快物联网技术渗透速度,优化管理手段,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推动物联网产业实现结构合理化[3]。相关部门要注重物联网产业与本地产业良性互动,建立生态产业园,放大产业协同效应。

(五)培养和引进核心人才

技术型人才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根本,为了提高竞争力,保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招贤纳士,为技术创新提供新鲜血液。另外,要积极组建产业联盟,实现“政企学研”多方人才的互动交流,在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合作,深入探讨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題,让我国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打造更高端的技术品牌。

结束语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极大的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社会经济进步,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社会各行各业的相关人员都应该重视起物联网产业的应用,在时代的发展需求指引下,不断优化物联网产业模式,创新物联网技术,辩证的看待物联网的作用,去粗取精,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华, 梁晶, 韩玉,等. 产业经济学视域下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3):266-266.

[2]韩宇晴, 秦尚坤, 靳博. 以产业经济学为基础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探究[J]. 经济, 2016(4):00073-00074.

[3]周美英. 浅谈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J]. 经济管理:全文版, 2016(6):00299-00299.

猜你喜欢

产业经济学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产业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及构建应用
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看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信息经济下的产业变革与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地位与应用性质
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分析
政府补贴、国企国有化系数与中国企业的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