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尧帝陵祭祀广场设计浅析

2018-10-24

山西建筑 2018年27期
关键词:尧帝大殿轴线

贾 丽 娜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0 引言

临汾尧帝被世人尊为中华“文明始祖”,是中国的“国祖”。历朝历代对尧帝的景仰屡代不废,到尧都平阳拜谒尧帝者更是络绎不绝。目前,由政府投资的尧帝陵修缮工程以及祭祀大殿建筑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这也是近30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复。

1 尧帝陵祭祀区概况

中国尧帝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城东北35 km涝河北岸的郭行乡北郊村。是中国上古五帝之一尧帝的陵寝。墓高50 m,周长300余米,依山傍水。陵祠依陵而建,清流环绕而过,景色十分秀丽壮观。1960年临汾县立碑保护,1986年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帝祭祀区位于尧帝陵主景区东侧1.5 km处,南北长约为600 m,东西宽约526 m,总面积为185 658 m2,已建成祭祀大殿建筑占地6 983 m2,祭祀广场及周边环境178 675 m2。建筑台阶至水边长约250 m,高差17 m,场地内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大体呈4层台地上升之势,在空间上形成层次丰富、气势磅礴的景观轴线。

现状场地内有一条12 m宽的旅游车道从中间穿过,将场地割裂,一分为二。临近南侧山体有一条5 m宽的涝河河道蜿蜒经过。尧帝祭祀大殿位于场地北侧,靠近山体,是一座仿汉风格明堂建筑,6层楼高,建筑高约53 m,在4层有平台可以眺望。大殿建筑以灰色、黄色、红色为主,四面回廊环绕,景观视线通透。大殿北侧丘陵谷地纵横,山体呈半围合式将祭祀大殿建筑拥入其中,山体绿化较差,黄土裸露严重,植被以灌木为主,少有大型乔木。南侧山体形成环抱式峭壁,蔚为壮观。东西两侧各有一片景色宜人的果林和人工经济林。

2 祭祀广场设计理念

尧帝陵祭祀广场以祭祀大殿为核心,以谒祖祭尧为主要活动,通过营造极具仪式感与尧文化特征的祭祀广场聚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凸显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尧帝祭祀区主要由祭祀大殿、祭祀广场及周边山水环境组成,纵向主轴线采用对称的布局形式。整体场地呈现出由南往北层层上升,使游人从下至上,走向崇高;从上至下,高台俯临。已建成的祭祀大殿建筑依山就势立于高台之上,整体空间气魄宏大又深沉肃穆。广场设计采用中轴对称,高台迭起,将蜿蜒起伏的山峦,曲曲柔媚的水溪,错落有序的建筑共同编织一个风景如画,充满生气的山水氛围,创造出气魄恢宏,充满纪念气氛的空间环境(见图1)。

3 祭祀广场布局结构

3.1 尧帝祭祀广场布局

广场采用矩形对称式布局,外方内圆象征天圆地方,同时也寓意尧天舜日。祭祀性广场设计主要突出序列感强,庄重威严,古朴肃穆的特点,中心大气震撼,是具有古老而神秘的仪式感场地,四周自由而灵动,借景两侧山水景观,让整个纪念场地融于自然,更加和谐而完美的诠释祭祀先祖,灵魂与神对话,与自然共生的精神世界观。

南北方向形成秩序感强烈的中轴线,东西对称,通过开场—半开敞—开场的空间设置让整个轴线形成丰富的变化。设计根据现场地形高差由南向北从水面开始4层台地层层向上抬高,最后抵达祭祀大殿跟前,让祭祀者通过拾级而上的过程感受从自然到神圣的一个心灵升华的仪式过程。

3.2 规划设计结构

在对场地进行合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轴一环”的设计结构,同时将尧帝文化主题与祭祀场地和大殿完美结合,寓意和谐万邦,天下太平,形成具有纪念意义的宏大景观,让人们领略尧帝功绩,祭祀尧帝先祖。“一轴”即祭祀主轴,是具有引导性、序列感的空间轴线。由北向南主要分为“尧天舜日钟鼓乐、尧封舜壤炎黄土、尧趋舜步敬天阶、尧风舜雨沐苍生”四个组成部分。“一环”即山水休闲环,是围绕祭祀轴线营造的自然生态休闲区域。

4 祭祀广场功能分区

广场功能分区为:入口区、祭祀前广场区、前殿区、中心祭祀广场区。

4.1 入口区

入口区主要有交通集散,交通换乘,引导人流的功能。

入口大门以两个10 m高单阙分立道路两侧的形式形成入口标识景观,占地共10 m2,简洁明朗,引导游人快速进入祭祀广场,单阙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

管理用房建筑位于广场入口区入口大门西侧,建筑占地280 m2,1层,坐北朝南,面宽27 m,进深9 m,高6.5 m,功能包括管理用房及售票处、厕所。风格为仿汉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颜色与祭祀大殿建筑协调统一。

4.2 祭祀前广场区

祭祀前广场区也是以尧风舜雨为主题,双重牌坊形成框景,将包括大殿山体在内的整个景观收纳其中,形成完美的构图,站在亲水平台上仰望大殿及天阶,恢宏而壮观,让人产生远距离的神圣感和庄严感。

祭祀前广场铺装面积4 100 m2,主要采用透水砖铺地宜选择石面嶙峋、肌理褶皱、浑厚高古、深沉坚实的材料,以此来启迪人们对悠悠古史的联想,寓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尧帝被喻为是赤龙后代,牌坊以赤龙为特色造型,形成双龙吐水的动态景观,水由龙嘴喷出落在下方的净手池中,人们在此净手,让身心得到净化,来迎接神圣的祭祀。牌坊由两组四个组成,整体宽度28 m,内侧柱子直径1.8 m,外侧1.2 m,高度7 m,采用花岗岩石砌。净手池6 000 mm×6 000 mm,采用花岗岩,底铺瓷砖。

4.3 前殿区

前殿区是整个祭祀轴线的过渡区,以“尧趋舜步”为主题。“尧趋舜步”出自《宋史·乐志十三》:“皇帝降席,流云四开;尧趋舜步,下蹑天阶。”指尧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稳定而清明。设计在这里设置了中心建筑德政堂,两侧沿地形设爬山廊,共同形成围合的半开敞空间,在轴线景观上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让视线不会一下望穿整个轴线,产生丰富的空间变化。

1)德政堂。

德政堂是为了纪念尧帝德政而得名,位于前殿区,是前殿区的主要建筑,坐北朝南,面宽32 m,进深9 m,高9.5 m,附属建筑高6.5 m,建筑占地3 800 m2,1层,是一组仿汉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中间为穿行通道,两侧可设置管理房、咨询处与纪念品售卖处。建筑以青瓦覆顶,飞角虚檐,通施彩漆。与祭祀大殿建筑遥相呼应,形成大殿及主祭广场的配景。

2)爬山廊。

位于前殿区,与前殿区的辅助用房及景观亭相连。占地268 m2,依地形之势,弯曲盘绕,建成仿汉长廊,长廊通高4.5 m,跨度3.6 m,长100 m,为游客提供休息、展览、游玩等场所。

3)天阶。

广场设计了118步寓意为福寿吉祥的天阶连接祭祀前广场与中心祭祀广场,中间穿过德政堂,形成层层递进之势。台阶采用花岗岩条石,高度120 mm,宽度350 mm。

4)中心祭祀广场区。

中心祭祀区是以“尧天舜日钟鼓乐、尧封舜壤炎黄土”为主题。整个空间以祭祀大殿为中心景观控制点,中心祭祀广场铺装面积10 564 m2,铺装采用300 mm×300 mm青灰色透水砖,满足万人祭祀需求。竖向上以12个图腾柱进行围合,北侧祭台上放置左钟右鼓,整体场面宏大而庄严,以体现尧帝“平章百姓,协和万邦”的理念。

祭祀广场为方形,中间设置圆形的龙盘图腾,寓意天圆地方,表示尧帝精神同天地共存之意。设计将其形象通过景观处理手法进行艺术展现,形成直径18 m的圆形汉白玉石雕,石质坚硬,色泽古朴,浑厚凝重,石面粗犷豪放。

祭台位于中心祭祀广场与祭祀大殿台阶之间,长30 m,宽15 m,高出中心祭祀广场1.5 m,与祭祀大殿台阶平接。铺装面积450 m2,采用青灰色花岗岩铺砌。

在祭祀广场东西两侧设计12根图腾柱,以体现尧帝始创“中国”之伟绩,图腾柱也将撑起祭祀广场的竖向的空间变化,通过柱子的围合,让广场看起来非但不空旷,反而增强了场地感与仪式感。图腾柱一共12个,每个高18.5 m,柱子直径4 m,材质采用大理石,内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

5 结语

整个祭祀区设计在规模、景观、功能使用上都要充分满足祭祀需求,利用现状地形和祭祀大殿建筑,因地制宜,丰富和完善祭祀广场的前导作用,组织富有感染力的室内外空间展示序列,使人产生神圣庄严、悠远古老的仪式感,并烘托出盛大祭奠仪式的场景氛围,体现尧帝“神灵不朽,与天地共存”,从而促进谒陵者在精神情感上的升华。

猜你喜欢

尧帝大殿轴线
尚书·尧典
房县磬口漫谈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空铁联运+城市轴线,广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圆柱轴线相交相贯线解析性质分析
尧造围棋 教子丹朱
故宫三大殿之火
故宫三大殿探秘
尧帝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