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投资东盟产业布局分析

2018-10-23王倩

对外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东盟福建省

[摘 要]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福建省应充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优势,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本文分析了福建省投资东盟的基础,并利用联合国UN COMTRADE数据库,依次测算了福建省和东盟十国出口产品结构、出口产品相识度指数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福建省相对于东盟各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省投资东盟产业分层次布局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福建省;东盟;产业布局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6-0066-05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romotting the“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Fujian should make the full use of advantages of the core area of maritime Silk Road, and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cooperation on production capacity with ASEAN count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s of Fujian investment in ASEAN, and uses the United Nations UN COMTRADE database to calculation the export product structure, export product identification index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Fujian and ASEAN countries, and analyz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ies of Fujian relative to ASEAN countries. In the end,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ujian investment in ASEAN.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Fujian; ASEAN; Industrail Distribution

[作者簡介]王倩(1986-),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宏观经济。

[基金项目]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省对外产能合作路径探析”(项目编号:JAS170673)。

一、引言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将福建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这是福建省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赋予了福建省重大的历史责任。由于地缘与文化的优势,为尽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11月福建省政府发布《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指出应“推进产业合作,支持企业扩大境外投资”,由于地缘优势及良好的经贸关系历史,东盟是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重点方向,也是福建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区域。截至2016年9月,经核准的在东盟十国投资的福建省企业累计有258家,投资总额为45.3724亿美元,中方投资额35.7813亿美元,占福建省对外投资总额的16.24%,占福建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的50.05%。投资的领域涵盖有色金属冶炼、水产养殖及渔业加工捕捞、农产品生产加工、工业制造业(包括金属加工、玻璃制造、木制制品、服装辅料加工等)等。福建省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如何优化空间产业布局,对于加快福建省产业升级和产业优化以及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一带一路”框架下福建省投资东盟的基础

(一)良好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福建省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双边贸易累计总额从1985年的5588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4522亿美元,福建省与东盟国家中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的累计贸易总额分别超过30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福建省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据福建海关统计,2017年1—11月福建省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17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福建省与东盟双边贸易的领域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机电产品及其零件、矿产品、塑料及其制品、植物产品、橡胶及其制品等。目前,东盟已经成为福建省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是最大进口市场和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为产业投资提供了条件。

(二)政治及制度保障

中国于1996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并于2012年11月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于2010年1月建成,自贸区的建成有利于中国充分利用东盟的更广阔的市场、更便利的贸易条件和更优质的投资环境。在金融合作领域,中国于2011年出资成立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此外,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都为中国投资东盟提供了融资支持。2015年2月,中央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明确了福建省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核心区地位。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11月福建省政府发布《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愿景与行动》和《方案》的发布,是福建省投资东盟的顶层制度设计,为福建省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政策及制度保障。同时,福建省持续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例如,向对外投资的企业的前期费用和外派劳务人员给予补贴,对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的企业给予金融支持等。

(三)地缘及历史人文基础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与东盟地理距离近,是中国向东盟国家开放的重要窗口。福建省拥有諸多天然良港,海洋运输条件优越,这为对外投资物资以及人员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福建省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四、五千年的海洋文化历史,地域特色鲜明的妈祖文化、船政文化,在我国乃至世界海洋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东南亚地区得到广泛认同。东盟国家2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近1000万人的祖籍为福建省,福建省与东盟之间地缘相近、习俗相似、文化趋同,民间交流量大面广,广大华侨在东盟各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福建省与东盟交往历史悠久,经贸合作源远流长。福建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点和发祥地,福州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基地;漳州月港是明朝中后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福建省投资东盟具备良好的地缘优势及历史人文基础。

三、福建省投资东盟国家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本文采用福建省与东盟的出口产品结构、出口相识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三个指标来衡量福建省对东盟产业投资的比较优势。研究数据均来自联合国2016年UN COMTRADE数据库和2016年《福建统计年鉴》,其中UN COMTRADE数据库涵盖了全球90%以上的贸易流量,有HS(海关编码)和SITC(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两套分类方法。SITC分类编码体系在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研究方面使用更方便,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经贸合作。本文根据商品性质,把SITC分类码分为两大类,一是初级产品类,对应的代码范围和中文注释为:SITC0(食品和活动物)、SITC1(饮料及烟草)、SITC2(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SITC4(动物油、植物油、脂肪和蜡);二是工业制成品类,对应的代码范围和中文注释为:SITC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8(杂项制品)和SITC9(未分类的货品及交易)。

本文根据2016年各国人均GDP水平将东盟十国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国家(人均GDP20000美元以上)为新加坡(5.3万美元)和文莱(2.69万美元);第二层次国家(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为马来西亚(9508美元)、泰国(5910美元)、印度尼西亚(3570美元)和菲律宾(3051美元);第三层次国家(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为越南(2170美元)、埔寨(1269美元)、老挝(2338美元)和缅甸(1195美元)。

(一)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表1为2016年福建省与东盟各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构成,从东盟十国来看,在初级产品出口中,文莱和印尼、老挝、缅甸三国初级产品的出口占比超过50%,其中文莱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在出口产品中,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占比为87.88%,而印尼的初级产品出口大部分集中在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和SITC4(动物油、植物油、脂肪和蜡)两类。老挝出口则集中于SITCO(食物及活动物)与SITC2(饮料及烟类)。缅甸的初级产品出口主要为SITCO(食物及活动物)和SITC4(动物油、植物油、脂肪和蜡)两类。在工业制成品出口方面,新加坡具有较强的技术及资金优势,其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和SITC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在SITC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的出口上占据较高比例,但是SITC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类产品的出口优势并不明显。柬埔寨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8(杂项制品)出口所占比重最大为77.34%。越南SITC8(杂项制品)产品出口也占据较大比重,达到30.59%。

在福建省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的出口占比仅为10.49%,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占据绝对优势。福建省初级产品的出口主要为SITC0(食品及活动物)。在福建省工业制成品出口中,SITC8(杂项制品)出口比例最高,达44.61%,该项分类下包含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两个子项是福建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此外,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与SITC6(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分别占23.17%和20.19%,体现技术及资金优势的SITC5(化学及有关产品)在福建省出口产品中占比较少,仅为2.79%。

(二)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

在分析出口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计算福建省与东盟各国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Export Similarity Index, ESI)由 Finger和Kreinin (1979) 提出,常被用于衡量两地对某共同目标市场出口商品结构的相似程度。计算公式为:

从表2数据可知,在初级产品中,福建省与东盟十国的产品结构相似度均较低,ESI指数均在10以下,这说明福建省与东盟国家在初级产品的竞争上非常弱。而在工业制成品中,福建省与柬埔寨、越南两国在SITC8(杂项制品)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究其原因,鞋服类制造业是福建省的传统优势产业,而受国内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中国向柬埔寨、越南等国转移。而在体现技术和资金优势的SITC5(化学及有关产品)与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两类产品中,福建省与东盟各国在SITC5(化学及有关产品)上的ESI指数均较低,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在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的出口上比例相对较高。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RCA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由 Balassa(1989)提出,是目前衡量某地的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最为权威的指标,公式为:

式中,Xia表示a 地区特定商品集合中所属第 i 类商品的出口额,Xa为 a 地区特定商品集合的总出口额,Xiw表示在世界范围内特定集合中所属第i类商品的出口额,Xw表示在世界范围内特定商品集合的总出口额。一般将RCA指数划分为四个水平:RCA>2.5,1.25

从表3的测算结果可知,在初级产品中,文莱、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老挝、缅甸六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在SITC0(动物和活动物)的产品,缅甸和老挝的竞争力最强,RCA指数分别为5.23和3.12。而老挝SITC1(饮料及烟草)产品的RCA指数为9.61。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则在SITC4(动物油、植物油、脂肪和蜡)产品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其RCA指数分别为13.41、25.38和4.03。而对于工业制成品,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四国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的RCA指数介于1.25与2.5之间,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越南、缅甸及柬埔寨则在SITC8(杂项制品)产品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其RCA指数分别为2.42、1.28和6.11。福建的优势则集中在SITC8(杂项制品)、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0(食物和活动物)上,RCA指数为3.52、1.63和1.29。

从以上分析可知,福建省和东盟十国在出口产品类型上各有优势,福建省企业在对东盟投资过程中,应与技术实力雄厚的国家合作并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经验,充分利用东盟国家的丰富自然资源,弥补自身资源不足的缺陷,将边际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满足福建省产业升级的需求。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省投资东盟产业布局政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对东盟国家实行分层次的对外投资策略

通过本文第三部分对福建省与东盟出口产品结构、出口相似度指数以及RCA指数的计算,福建省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发展各具特点,在对东盟投资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实行分层次分产业的对外投资策略。表4为福建省对东盟国家分层次产业优势及投资重点分析情况。

第一层次是新加坡和文莱。根据前面的计算,新加坡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据较大的优势,产品出口集中在SITC5(化学及有关产品)與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两类产品上。新加坡科技实力2017年排名全球第18位,生物制药、机械制造、电子业等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新加坡同时也是金融和贸易中心。因此,在对新加坡投资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学习其先进技术,企业应在该国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并助力福建省产业升级。文莱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福建省在对文莱的投资过程中应以获取资源为主。

第二层次是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及菲律宾。这四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建省接近,第二产业在这些国家中都超过50%,都具有丰富自然资源,SITC3与SITC4出口占比很大,这两类产品也具有较高的RCA指数。其中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的RCA指数较高,在区域内具有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因此,福建省在对这类国家投资的过程中,一方面获取自然资源以弥补自身发展经济资源不足的短板,同时要积极与这些国家开展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层次是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这四个国家在区域内发展水平最低,农业经济地位重要,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自然资源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这些国家的SICT8(杂项制品)出口占比较大,也具有较高的RCA指数。福建省在对这些国家的投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获取资源的同时转移边际产业,加快自身产业升级转型。

(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扩大与东盟各国的产能合作领域

国家明确福建省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对福建省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新时期福建省扩大开放的重要抓手。福建省应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充分利用与东盟国家的良好的经贸关系、地缘优势、产业互补优势及悠久的文化交流渊源,全面推进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建立企业“走出去”支持服务体系,鼓励企业设立境外生产基地,重点培育一批本省跨国企业和集团,推进福建省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海外华人华侨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的总部基地。同时根据福建省与东盟国家产业发展特点和比较优势,并结合各自发展的需要选择产业,重点发展纺织业、机械制造业、海洋渔业及家电化工业等产业的生产网络,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毅,郑美清.福建与东南亚: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科学版),2017(4): 22-30.

[2]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J].世界经济研究,2015(3): 89-99.

[3]桑百川,李计广.拓展我国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关系——基于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1(10): 69-74.

[4]王勤.“一带一路”框架下福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J].东南学术,2016(3): 1-9.

(责任编辑:乔虹)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东盟福建省
我国天然花岗石临矿产业布局初见端倪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布局特征研究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多产业布局就业扶贫车间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隆力奇 加速“一带一路”产业布局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