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制造业“走出去”融资能力探讨

2018-10-23徐珺文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

徐珺文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已经受到了国内外高度关注。自从20世纪60、70年代起,世界的产业结构也出现了很大的调整,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制造企业发展速度也在迅速的上升。而我国制造企业如何能够很好地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将自身产业推销出去,最关键的还是需要一定的融资能力。因此我国政府就要出台相应政策给予制造企业的相关支持,为制造企业创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针对“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制造业走出去融资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业;融资能力

中国制造企业是中国的龙头产业支柱之一,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将我国制造企业更好地发展和壮大,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由于全球工业革命的迅速崛起,传统的中国制造企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会受到很多的困境。因此只有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才能提升融资能力。

一、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从2013年到2017年为止,我国的制造企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全国的制造业总值高达二十三万亿元,占国内总产值的30%,增长率为7%。在人力成本逐步在上升趋势下,劳动密集型就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国内制造业也仍旧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为主,附加值相对比较低,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的产值也在逐渐的上升,到2016年底已经高达22.35%,因此转型势在必行。这样才能降低我国的人力成本,削弱制造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的成本。

纵观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虽然受到2008年金融风暴的影响,但是在政府政策的干预下逐渐也呈现出了上升的发展趋势,制造企业的经济指数也在稳步上升。生产能力、产业规模和出口增长都得到快速的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也积极加入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从此中国制造企业的出口贸易量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预计将在202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将会达到25%左右,显然制造企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由于人口基数比较大,劳动力丰富而且比较廉价,就吸引了很多国外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建设。中国的各种能源供应和能源开发都非常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资源都非常丰富,因此中国的石油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二大产业,位居世界第五。再加上中国的土地成本和原材料成本都比较低,因此占据了很大的国际市场,制造企业也在迅速的发展中。随着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力在逐渐的上升,中国的商品也已经快速的流入了国际市场。

二、中国制造业走出去融资能力的要素分析

中国的制造企业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就需要采取一定的融资方式获得资金,制造企业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企业组织,因此融资方式要具有灵活性,融资目标要具有多元性,融资影响要具有广泛性。融资能力的要素一般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资金在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内源融资来源于企业内部,是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途径或者向其他经济主体筹集的资金,然后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两种方式。外源融资属于一种比较灵活的资金筹集方式,也成为企业大量和高效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融资能力所需要的环境要素保障

1.金融环境

金融环境主要是指包含了很多经济结构为主体的一种环境要素保障体系。金融环境的良好发展才能够促使我国制造企业的经济体系正常运转,将与企业融资能力不相符的因素相去除。因此“一帶一路”战略下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的融资结构就能够进行改革转变,才能使中国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首先中国制造企业要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和银行的大力支持,为了顺应中国制造企业在“一带一路”策略下走出去,中国国内的各大商业银行都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才能够降低中国制造企业的融资成本与信贷成本,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使融资能力为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发挥有效的作用。从我国信贷行业发展状况来进行分析,大约都有65%的贷款都趋向于一些基础设备类的企业。此外中国有限投资责任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都出资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扶持,然后为中国制造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中国制造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打下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其次就是各种商业金融机构也给予相应的支持,在横跨各大国家和地区建立相应的金融机构。这种大面积和幅度的经济跨越,也为我国制造企业的商业金融机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国除了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银行带动企业的发展,一些商业的金融机构也需要大大力的扶持。

然后还要建立良好的银行与企业合作关系,中国制造企业在走出去发展中,只有良好的银行与企业合作关系才能使制造企业获取更多的信贷融资能力,这样就可以降低银行信贷的风险,增加企业信贷的资金成本。所以中国的各大商业银行都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减少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促使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还要不断地改善信贷融资的环境,国家需要建立相应的信贷法律体系,面对制造企业在国外发展的融资困境,给予相应的优惠,可以适当的减轻税收,加大补贴,促使制造企业的成功转型。国家还要建立和完善制造企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要求企业在市场发展的环境中对自身进行全方面的评价,降低由于担保引起的风险。还要对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审计和监督,搭建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的信贷交流平台。

2.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指一种由国家政策生成与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条件总和。当我国的经济出现大幅波动或者低迷时,政府就要出台各种政策进行经济的干预,才能保证制造企业的经济平稳运行。此外还有加强各个国家质检签署的相关货币兑换协议,这样就会为中国走出去的制造企业降低相应的交易风险。还有推动整个银行的设立和运行,就为走出去的制造企业提供更直接和便捷的融资平台。推动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建立,开展一些跨境支付和清算业务,就能够带动银行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能力。还有加快一些国家企业的建设和改革,就能够从企业内部结构的改变上进行转变。

当中国制造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时,经常就会出现一些由于外汇结算问题等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损失案例。因此为了规避风险,就需要国家质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如果货币之间的汇率换算协议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也就意味着经常会出现一些企业因为汇率不稳定和结汇程序非常繁琐因素导致外贸交易的经济利益受损。因此在实际的实践中,只有在签订协议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交易正常顺利完成,保障我国制造企业走出去之后能够获得有效的融资能力。签订协议之后,交易双方都会规避各种变动进行汇率的互换,避免了很多在货币结算过程中的程序和麻烦,一些融资资金也能够更好地为跨境贸易进行服务。直至2016年底,我国已经与30多家境外货币签署货币兑换协议,这样就会为我国制造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稳定健康的外部发展环境。

其次还要加大资金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它属于政府性质的亚洲地区多边开发机构,工作重点是对于一些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这一战略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的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范围化,还能够促进中国的金融行业进一步的迈向国际发展的大舞台中。为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还能够将中国制造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减轻我国对于制造企业走出去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最后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创新机制的建立下,及时转变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调整发展战略,努力适应体制改革大发展,不断加大信贷的投放力度。这样更多地走出去中国制造企业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获取更多的融资资金。只有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才能够使制造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保障,解决各种在实际中遇到的融资问题。此外丝路基金的设立就能够针对制造企业的一些基础设备制造,是一种专项的融资专项投入。因此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才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需求。

四、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制造企业对于融资能力的需求

中国制造企业在走出去的发展中,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因此融资渠道也比较多。但是中国制造企业由于自身因素的限制,融资能力就会有所限制。

首先中国的制造企业要加强内部的控制能力,企业内部需要通过治理控制和管理控制以及生产控制进行相互配合促使企业的协调发展,制造企业在发展中才会获得更多的机遇和时机。还要不断的鼓励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信用能力,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融资能力。使制造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投資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来获取融资。企业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的拓展自身的发展规模,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稳步前进,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机制和融资需求,定期提供准确地财务信息,推动企业的发展。

从制造企业走出去的外部环境来看,为了制造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还要将我国国内的融资市场相接于国际金融市场,这样才能便于我国制造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市场份额。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国家制造企业走出去的规划还处于初步阶段,中国无论是外汇管制还是金融机构发展方向都趋向于传统化。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积极鼓励国内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走向国外发展,在国外中占据一定的市场氛围,设立相应的分支机构。这样我国的制造企业才能在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中,不断总结发展经验,不断壮大企业发展。

除此之外,我国的各大商业银行也要紧紧抱团,将力量汇聚在一起。中国的金融机构数量本身就很少,发展时间也不是很长,因此缺少一定的相关经验。要想让中国商业银行走出去,也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一些银行之间的竞争也会使中国商业银行寸步难行。所以就要壮大我国金融力量,才能让中国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制造企业。我国就需要带动四大国有银行参与其中,然后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主要要以重大型企业为主,各个金融机构全力配合,才能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企业。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不仅对于基金的选择要慎重,还要促使基金组合走向多元化的道路。由于丝路基金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基金招募,属于私募的一种,因此在实际的融资中无法满足我国所有的制造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供给和需求。丝路基金的时间比较长,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单一的基金方式也无法满足很多投资者的众多需求。因此还要加大监管力度,才能够降低投资的风险。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项目中,由于企业之间所从事的项目类型不同,因此投资风险也就不同,还要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此外还要定期对相应项目给予充足的人才,将项目进行细化分解之后,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就会逐渐转为专一型,然后就会吸纳更多的投资者投入资金。

五、结语

在“一带一路”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要使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就要提升融资能力。面对这一发展机遇,制造企业首先要加强内部企业的管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其次还要不断的总结成长经验,各大银行也给予相应的扶持,国家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支持,才能吸纳更多的资金,提升融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61-62.

[2]李月好,杨震.“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7.

[3]鄂志寰,李诺雅.“一带一路”的经济 金融效应分析[J].金融博览,2015(4).

[4]姜志达.“一带一路”:以“空间”换“时间”的发展战略[J].和平与发展,2015(4).

[5]田惠敏,田天,曾琬云.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1).

[6]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1).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战略
基于SWOT分析的VR平台的战略选择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中国外交战略需大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