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十年华润,高质量再出发

2018-10-23张曙霞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华润转型发展

张曙霞

今年的管理主题增加“质量”二字,变成“转型创新、质量发展”。

1938年,“联和行”在香港成立,它是华润集团的前身。

80年来,华润在转型创新中破茧重生、发展壮大,如今已成长为拥有42万名在职员工、近2000家实体企业的大型多元化央企,主营业务涵盖大消费、电力、地产、水泥、燃气、大健康、金融等领域。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华润位居第86位。

近期华润集团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实现营业额3429亿港元,同比增长22%,经营利润481亿港元,同比增长63%。

此外,华润2017年的各项经营指标也是创下历史新高。

成绩虽然亮眼,不过,在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育宁眼中,“华润正处在转型创新、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他表示,科技成果爆发式增长的当下,能否拥抱新科技成果并推动华润各板块产业转型创新,直接决定着华润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

进入新时代,华润将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又如何紧扣国家改革创新脉搏、把握战略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逐梦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就这些问题,傅育宁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专访。

成绩单背后

《财经国家周刊》:2017年华润各项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营收达5513亿元,同比增长9.5%,利润总额658亿元,同比增长36.1%。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傅育宁: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成绩单基础上,华润集团去年向国家上交的利税也超过620亿元。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得益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得益于中央的有力领导和支持,还得益于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转型效果显现,尤其是过去五年来,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经济结构的变革恰与华润的产业组合契合度很高,這也是我们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从华润自身来说,我们取得的成绩与集团雄厚的产业基础、经理人和员工团队的拼搏和奋斗息息相关。2017年华润各项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这离不开每一位华润人的拼搏付出。

此外,华润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也非常关键。

《财经国家周刊》:体量这么大,增速这么快,华润集团未来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又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压力?

傅育宁:首先,华润集团在香港市场乃至国际市场都有很大的影响力。稳定华润、改革华润、发展华润,对于华润人而言,信心和决心坚定,动力非常强。

这得益于华润近年来坚持的文化重塑。通过对华润80年优秀文化、精神财富的梳理总结和不断传承,华润人对于“正道致远”这一理念有了全新的认同感,坚定了争取优秀业绩、跑赢竞争对手、擦亮华润品牌的信心。也就是说,全体华润人强大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是华润未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

与此同时,华润不断完善市场化机制体制,有效调动员工和管理团队积极性。

当然,在科技成果爆发式增长的当下,拥抱新科技成果并提升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从而推动华润产业转型升级、保持高质量发展,这些既是我们的任务,也是压力。

为此,我们正在推动各个产业板块转型创新。这个工作能否做好,直接决定着华润各个产业板块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华润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的实现。

既要发展又要有质量

《财经国家周刊》:如何理解“华润正处在转型创新、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这句话?结合市场需求和当前的技术创新趋势,华润自身业务结构将如何转型?

傅育宁:华润2017年管理主题就是创新转型发展。今年的管理主题增加“质量”二字,变成“转型创新、质量发展”,也就是说,转型和创新的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发展,又要有质量。

传统产业的转型创新,需要紧扣国内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可以说,我们每个产业都有待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华润高度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技术领域,并探索与自身业务发展相结合。

同时,华润组建产业基金,推动各业务板块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并探索跨界新产业领域。例如,旗下的水泥、电力产业,都在利用自身装备能力参与到垃圾处理和环保工作中,既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又为提高大众生活品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又如,在新一轮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华润微电子、化工材料产业也通过把握市场端供给端机遇,找到了与新技术结合发展的道路。

从提升公司投入产出效率方面看,华润部分产业面临落后产能淘汰、低效产能改善以及产业调整的任务。

比如,在煤炭产业去产能方面,华润在过去两年都超额完成了国资委下达的任务,今年还要继续,尤其是必须要妥善处理员工利益问题。

此外,华润部分产业板块已经做到全国乃至全球领先,下一步,实现其“均好发展”,是华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例如,华润有很多六星级标杆工厂,但在同一板块中也有做得不够好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工厂都能达到五星级、六星级。

当然,华润旗下还有一些产业板块目前尚未在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取得领先地位,追赶乃至超越一流企业的任务也很重。

《财经国家周刊》: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面对这一历史使命和实现百年华润的目标,你有何思路和规划?

傅育宁:首先,世界一流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一定很高,而且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具有品牌影响力。

其次,世界一流企业要能不断结合新科技成果,形成持续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能力,还要有不断优化发展战略的能力。

此外,世界一流企业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良好、高敬业水平的经理人和员工团队,以及健康优秀的企业文化。

对于华润来说,要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从短期看,要加速转型和创新。具体而言,我们要积极调整产业组合,提升产业整体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并积极推进产业与新技术成果的结合,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中远期来看,在华润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提出百年华润的目标,也是希望以此引领整个团队考虑企业长远发展、基业长青的问题。

百年华润目标的实现,有赖良好的产业组合和发展战略,还需要不断改善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华润要不断培养人才,建设人才队伍。这个问题目前比较突出,结合新技术、开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以及配合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产业布局乃至企业国际化发展等方方面面,我们都亟需更多复合型创新和管理人才。

《财经国家周刊》:在创新这块,华润这两年重点做了哪些布局?

傅育宁:这两年,创新是华润重要的管理主题。集团于2016年专门成立创新发展和知识产权委员会,引导、支持和推动各单位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创新能力。

我们还搭建了对外开放的创新平台,一方面调动企业内部员工提供创新思路,开展创新探索。另一方面,平台对全社会开放,华润每年组织创新竞赛,吸引著名大学院校研发团队的成果到平台竞争,并探索与华润的产业投资、基金相结合。

基于这个平台,我们能够聚集全球智力资源,吸引全球科技、产业领域的专家网络,为我们的转型创新给予必要的智力支持。

“走出去”和改革新思路

《财经国家周刊》:作为最早一批进军国际市场的企业,华润在“走出去”方面,经历了什么样的路径?有哪些成功经验?

傅育宁:早期,华润“走出去”主要侧重跨境贸易,包括组织对港出口、为内地进口重要物资、海外资源投资等。例如,从1952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国家在港澳地区及东南亚的贸易总代理,华润在香港架起了新中国与世界贸易往来的桥梁。闻名遐迩的广交会就是由华润发起和創立的。

但总体而言,由于当时国力不强,国内市场吸引力不足,加上我们对海外发展风险把控能力不足,发展不太顺利。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对发展策略做了全面调整,收缩大量海外业务。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过去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兴起,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地,推动华润国际化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配合国家战略“走出去、引进来”,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和发展空间。

总体来说,华润“走出去”的特点是紧密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我们不仅通过贸易合作,也通过资本纽带,将具有优势产业能力、管理能力的产品和服务拓展到新兴市场,同时将海外的产品和技术嫁接到国内市场。

例如,我们去年投资新西兰的优质消费品,将其引进来提供给中国消费者,同时也加大与海外药企的合作力度,将优质的医药健康类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此外,华润发展至今,驾驭国际市场、把握风险的能力都有很大提升。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内市场强大的吸引力,这是我们此轮“走出去”寻求国际化发展最有力的基础。

今年,我们依然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华润的优势和海外的资源、技术潜在优势结合好,同时高度关注并把控国际化竞争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可能引发的风险。

比如,大健康领域,我们会通过资本纽带将海外优秀的医疗服务机构嫁接到国内市场,带动国内医疗水平提升。另外,大消费领域也是重点要引进的板块。

对于华润的优势产业,比如能源、城市建设等方面,我们会抓住海外市场机会,推动“走出去”。

《财经国家周刊》:据了解,华润2018年改革重点是完善市场化机制体制。请具体谈谈。

傅育宁:去年,我们参与设立了十几个产业基金。对于这些基金,我们并不追求控股,而是和其他资本一起投资。当然,这些基金会依托华润的产业优势,围绕华润的产业创新进行必要的探索性投资。

在设立过程中,我们推动了体制机制改革,引进智慧的资本和外部专业能力,发挥基金市场化决策和容错机制的优势,从而更有效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此外,在科技创新类的产业基金也设计了必要的跟投机制。

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使投资机制、激励机制更有效,更能让团队充分发挥优势,推动基金发展和成功运作,从而实现商业回报,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创新和探索的目标。

以大健康助力美好生活

《财经国家周刊》:华润集团在大健康领域是全国的行业排头兵。医疗健康在华润整体发展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未来在这一领域有什么发展规划?

傅育宁:健康产业是华润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未来资源配置的主要领域。

2017年,华润集团旗下的大健康板块营业额达到1750亿港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28%。目前华润集团的健康产业板块已经拥有医药、销售、医疗服务、康养服务、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基金、健康教育等多个业态。

在医药领域,华润主要在新药研发、国外新药引进以及推动和配合国内医疗行业改革方面发挥价值。例如,在医药流通领域,我们积极参与和配合流通环节降成本;在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方面,我们推动智慧药房建设,开展“慢病患者送药到家”等服务,助力分级诊疗。

在医疗机构和康养机构方面,华润积极参与公立医院、企业医院改制,发挥运营管理优势,提高改制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效益。

目前华润管理、投资的医疗机构超过120家,分布在全国各地。未来我们会继续沿着这个思路扩大旗下医院数量。此外,我们首个健康小镇落户杭州。

从未来趋势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渐增加,为健康产业、医疗服务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所以,下一步华润健康将以医疗服务和康养服务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搭建投资运营、健康小镇、健康基金和健康教育四大业务平台,布局高水准的医疗和康养业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其中,健康基金平台将围绕医疗、康养等核心业务进行创新投资和投资孵化,健康教育平台将设立独立的健康学院,并建立健康智库。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持续服务“健康中国”的大目标。

猜你喜欢

华润转型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起底华润系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