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的勇气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问题解决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2018-10-23程翠萍隆明凤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心理品质勇气

程翠萍, 隆明凤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 400065)

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明了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基本内容就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1]。勇气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积极心理学概念,而且是一种基础的心理品质,非常多的优秀品质需要勇气品质才可以展现出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等中小学有关德育的文件中均提到,要发扬见义勇为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小学生在面临挑战与改变、挫折与恐惧时做出相应的决定并采取行动。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小学生的勇气与学业成就

勇气(courage)是指人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来的以坚守、进取、突破等为特点的一种心理品质,分为个人和社会两种不同取向[2]。勇气贯穿儿童成长的全过程,对个体的生存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并且有助于个体提升自己的生活幸福感、增强学业自信。勇气,作为小学生的一种积极心理品质,对其学业成绩也有重要的影响。学业成就(academic achievement)主要指经过一段时间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后,进行主观或客观测评所得到的成绩,学业成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衡量学生智育水平的主要因素[3]。影响小学生学业成绩的积极心理品质有许多,如研究者卫萍的调查发现,小学生的心灵触动、求知力、合作力、友善和谦虚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以预测其学业成绩[4]。朱其方的研究表明抱负、好胜心、坚持性等与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中等相关,且愈能克服困难向既定目标迈进,意志坚持性愈好,学业成绩愈好[5]。还有研究者对大学生群体调查发现,勇气品质能预测其在校的学业成绩,具有高水平勇气的学生学业成绩显著优于低水平勇气学生的学业成绩[6]。另一项针对高中生的调查研究,再一次验证了勇气美德具有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功能,且勇气中克服困难这一要素对高中生学业成绩的预测力最高[7]。以上研究都表明勇气这一积极心理品质能正向预测学业成绩,但研究范围仅局限于大学生和中学生群体,勇气对小学生群体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究。故本文提出假设1:个人取向勇气与小学生的学业成就正相关,个人取向勇气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学业成就更大。

(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倘若小学生的个人取向勇气能够预测其学业成绩,那么探讨这种勇气影响其学业成绩的具体机制就具有现实意义。应对方式是指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认知和行为努力时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或策略[8],其中有一种重要的类型是问题解决型应对方式(problem-solving coping style)。应对方式常被当作学生的适应性和社会技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实际生活中,勇气水平高的学生在学习效果方面往往表现更佳,他们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是由于面对高难度的课业困难、考试压力、心理痛苦时更加从容、更少退缩,他们常常愿意采取独立解决问题,向家长、教师、同伴等寻求帮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取退缩、否认、忽视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有些研究发现,问题解决型的应对方式与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正相关,而自责、幻想、退避三种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9]。故本研究提出假设2: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在小学生勇气预测学业成绩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总而言之,本研究通过对小学生勇气水平和学业成就状况的问卷调查,试图探讨出小学生的勇气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寻找两者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以期为教师和家长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勇气品质,从而提高其学业成就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分别从重庆市大足区某镇中心小学2、3、4、5、6年级各选取一个班,共2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删除未作答完整、效度题得分低和极端数值问卷之后,有效被试共计235人。其中:2年级52人、3年级32人、4年级38人、5年级56人、6年级57人;男生125人,女生110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程翠萍、黄希庭(2016)编制的《中国人勇气量表》(CCI)[10]测量小学生勇气水平。CCI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由个人取向勇气和社会取向勇气两个分量表组成,均包含担当之勇、坚毅之勇、突破之勇3个维度。CCI共34个条目,如“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会不惜生命代价冲锋陷阵”属于社会取向,“我敢于主动承担学习或工作中失误造成的不良后果”属于个人取向,得分越高则说明此类勇气水平越高。大量研究者使用和测评后,证明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此次研究中,两个勇气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4、0.79。

采用黄希庭、余华、郑涌等人(2000)编制的《应对方式量表》(MCS)[11]中的问题解决维度测量应对方式,问题解决维度共8个题项,代表性题目如“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吸取自己或他人经验去解决问题”等。量表为李克特五点计分法,1~5依次代表“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说明越容易采取这种应对方式。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在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

学业成就的测量包含客观考试成绩和主观学业成绩两种。主观学业成绩测评由被试对自己语文、数学学科的学业表现进行5点评价,1~5依次表示“很不好”“较不好”“一般”“较好”“很好”,代表性题目如“我认为我的语文成绩”“我认为我的数学成绩”等。客观测量指标为语文、数学期中考试的分数,原始分数经等级转化成1~5分。计算主观和客观指标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学习成绩越好。

(三)研究程序

在征得小学校长、班主任以及小学生本人的同意后,研究人员以班级为单位,对小学生的勇气水平和应对方式进行测量,之后由班主任提供小学生书面考试的成绩。每个班都由主试在被试作答之前进行统一讲解指导,强调问卷的答案无对错之分,具有匿名性和保密性,并且要求被试必须依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认真、独立作答。被试完成问卷的全部内容大约需要20分钟。在汇总所有问卷后检查问卷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进行有效问卷的筛选,剔除效度题得分低于3分的所有问卷,计算极端值并删除3个标准差以外的被试之后,进行反向题转换。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描述性统计结果、相关分析结果,并通过PROCESS程序实现中介效应的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表1报告了本研究所涉及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小学生达到了中等偏上水平的勇气和学业成就。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学生的两类勇气与其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相关程度达到中等水平。

(二)问题解决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检验

根据Hayes和Preacher提出的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的程序[12],设置样本量为5000、95%的置信区间、Bias Corrected的取样方法,对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在两种勇气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可能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即依次检验三个回归方程,考察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在个人取向勇气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95%的置信区间为[0.07, 0.28],且个人取向勇气→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学业成就的中介效应值为0.17。控制中介变量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后,个人取向勇气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不显著,95%的置信区间为[-0.10, 0.25]。因此,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在个人取向勇气和学业成就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如图1所示。同理,检验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在社会取向勇气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其在社会取向勇气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效应也显著,社会取向勇气→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学业成就的中介效应值为0.21,95%的置信区间为[0.11, 0.32];控制中介变量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后直接效应不显著,95%的置信区间为[-0.20, 0.15]。

表1 小学生勇气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N=235)

注:**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图1 个人勇气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

四、讨论

(一)小学生勇气的分布状况

描述性统计结果反映了当前小学生的个人勇气与社会勇气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小学生的成熟发展和教师的教育作用有关。入校以后,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环境的影响、知识量的增加发生质的改变,因此勇气品质也会随之逐渐发展[13]。本研究调查的小学生,其勇气水平较高,恰好印证了俗语“初生牛犊不怕虎”,说明世世代代的中国儿童都展示出不凡的勇气,正是少数勇者敢于跳出尘封,突破常规进行改变、创新,敢于创造才有收获。

然而,个体的勇气水平并非越高越好,勇敢行为也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对力量弱小的小学生而言[14]。在存在风险的现实情境中,小学生不宜冲动地直接展示其勇气。例如,小学生在返校途中,独自一人发现公交车或校门口有几个歹徒正在实施盗窃、打斗等犯罪行为,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不宜不顾自身安危,以身犯险、冲动莽撞地见义勇为。又如,并不具备游泳技能的小学生遇到有人不幸落水呼救,不可草率行事。因此,小学生是否应做出勇敢行为,某种程度上需要依据现实条件来做出决定。

(二)小学生勇气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首先,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的两种勇气均与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以说明小学生的勇气水平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越勇敢的小学生学习成绩越好。这一结果与前文所提到的研究者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研究结果一致[15],正如实际教育背景下随处可见的教师不断鼓励学生遇到学业困难要迎难而上、勇于攻坚,才能取得好成绩那样的教育理念。而且,小学生的勇气与学业成就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勇”和“知”相辅相成的思想。“勇”以达知与仁,“勇”是能够促使人生智慧、仁德、理想得以实现的行为意志。其次,相关分析结果也显示小学生的两种勇气与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勇敢的小学生面对学业困难时更倾向于采用积极主动解决的应对方式。同时,相关分析的结果还表明小学生的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与其学业成就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常常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的小学生可能会获得更优秀的学业成就。这一结果,也得到了前人关于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能提升学业成绩的研究结果的支持[16]。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提示,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在小学生的勇气和学业成就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这表明勇敢的小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主要是因为他们面对困难时采用问题解决型应对方式;相反,勇气水平较低的中学生常常害怕困难,消极应对压力,导致学业成绩下降。此研究结果与前人对问题解决指向的应对方式与学业成就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相似[17]。应对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有些学生面对学业困难时迎难而上、越挫越勇、想方设法寻找解决之道,而有些学生一遇到难题就逃避、发泄退缩,或是置之不理。学生面对学习方面的困难和失败,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结果[18]。

(三)教育启示

学业成就是衡量小学生学业成果的主要指标,是教师和家长都非常关注的焦点;一个学生是否能够升学取决于它,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样也主要根据学业成就来进行评估。前人研究显示某些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调查发现愉悦感和亲近性感受越高的学生,其学业成绩越好[19]。而且,还有调查显示学生的自我教育期待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越好,自信心水平也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20-21]。本研究中小学生勇气能够促进学业成就的结论,给教育工作者就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儿童期向青春初期过渡的关键期,心理发展处于骤变期,该阶段是小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22],其勇气的培养尤为重要。除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后习题外,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气品质。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可以主要采用游戏、活动、表演等形式,营造一种愉悦的班级氛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勇气。在课堂活动中语言要通俗易懂,内容要具体形象,方法要变化多样,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鼓励小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敢于面对失败,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寻求其他的解题方法,敢于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遇到困难坚持不懈,有担当,愿意主动承担自己的失误所造成的后果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和同学喜爱,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也会偏向积极评价,这种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也会促进学生做出更多勇敢进取的行为。不仅如此,教师需要排除影响勇气的不利因素,避免小学生在学习方面产生习得性无助。因为随着学业任务越加繁重,小学生易受学习困难、学习失败的影响,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自我不信任等较低的自我评价,进而不敢表达自我和展示自我。

家长在生活中树立榜样,遇到困难不放弃、不退缩,而努力克服、突破改进,这些行为有可能被孩子观察学习。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学生有勇气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付出,进而获得了更多的成功机会。这也给家长一些启示,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不只是努力学习这一条途径,对其勇气品质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接受挑战。例如,鼓励孩子尝试以前想做却不敢做的某项活动,挑战、突破、战胜自我的弱点。在勇气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家长应注意指导学生区分真正的勇气,与莽撞、冲动、凶猛、蛮干、鲁莽等品质之间的区别,缺乏理智的思考与行动,最终也许只会化为一场愚蠢的活动[23]。

五、结论

运用勇气量表测试了274名小学生的勇气和学业成就水平,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勇气与其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即越勇敢的小学生越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其学业成绩可能越好。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心理品质勇气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寻找勇气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勇气何来?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