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地区高碳产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以山西为例

2018-10-23刘旭东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年13期
关键词:高碳煤层气增加值

刘旭东

(山西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09)

1 研究概念的提出

1.1 高碳产业评价指标

低碳经济术语于2003年2月首次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随后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等相关术语出现。低碳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相对概念。因此在目前没有对高碳产业做出明确定义和边界时,可以抽象地认为高碳产业就是以“高耗能、高碳排放、低碳生产力”为主要特征的行业。评价生产行业是否高碳、低碳,必须有简便可行的评价指标。归纳分析现有关于低碳发展的指标体系,本研究选取碳排放总量、碳生产力作为评价指标来简便判断山西省现有的产业是否高碳。

碳生产力是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碳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用更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产生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它是低碳经济的主要量化指标之一[1]。衍生到工业行业中则可表示为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工业增加值(如式 1)。

1.2 高碳行业衡量标准

1.2.1 碳排放贡献

该研究选取了2012年数据作为样本,划定高碳行业和低碳行业。选取2012年是因为2013年下半年后受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大气污染治理等政策影响,煤炭市场需求放缓,旺季不旺,价格持续下降,库存暴涨,引发煤炭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幅下滑。再加上进口煤冲击、产能过剩、水电增发影响,煤炭行业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山西省2012年工业行业主要涉及38个行业类别,其中包含5个采掘行业、30个制造行业和3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根据各工业行业能源消费和工业增加值情况,初步筛选31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31个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99%;工业增加值约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97%,见下页表1。

初步估算,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下简称煤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以下简称炼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下简称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下简称建材)、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下简称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下简称有色)、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下简称电力)等7个行业排放量在1 000万t以上,约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的96%。

1.2.2 碳生产力现状

根据碳生产力计算公式,计算获取上述行业碳生产力值。初步估算,山西省工业行业碳生产力跨度较大,为0.04~15.63万元/t二氧化碳,最高为烟草制品业,最低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全省碳生产力平均水平为0.25万元/t。碳生产力大于等于1万元/t的行业共有11个,其工业增加值总和仅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左右,基本可忽略不计,见下页表2。碳生产力在1万元/t以下的行业为20个,其中大部分行业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见下页图1。

1.2.3 山西省高碳产业的划分

表1 山西省2012年主要工业行业能源消费和工业增加值情况

表2 山西省碳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

综合考虑各工业行业碳排放总量和碳生产力水平的现状,本研究确定将碳排放总量大于等于1 000万t或者碳生产力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行业归为高碳产业,满足其一则可被纳入山西省高碳产业范畴。具体的划分依据见下页表3。

根据山西省高碳产业划分依据,碳生产力小于等于0.25万元/t二氧化碳的产业共有10个,分别为:纺织、造纸、炼焦、化工、化学纤维、建材、钢铁、有色、汽车制造、电力碳排放总量大于1 000万t的行业有煤炭、建材、钢铁、有色、炼焦、化工、电力等7个。具体见表4。

图1 山西省主要行业碳生产力水平

表3 山西省高碳产业划分依据

表4 山西省高碳产业一览表

初步筛选的31个行业中,煤炭、纺织、造纸、炼焦、化工、化学纤维、建材、钢铁、有色、汽车制造、电力等11个行业均可纳入山西省高碳产业范畴。另考虑到纺织、造纸、化学纤维、汽车制造等4个行业对全省的经济贡献度极小,其2012年工业增加值总和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均不到0.4%,因此后续研究中将不予以讨论。

2 高碳产业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2.1 以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低碳发展

推进重点技术与装备研发。聚焦能源产业清洁、高效、低碳、绿色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需求,构建煤炭、煤层气、煤电、煤化工、煤机装备等产业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明确科技创新重点,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煤炭清洁高效、煤层气抽采利用、现代煤化工、煤基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能电网、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及转化利用、矿区生态修复、新一代储能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2.2 加快发展低碳能源产业

山西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丰富,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太阳能资源仅次于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属于日照充足地区,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山西省属风能季节性可利用区,32%的区域属于风能资源较好利用区,60%属于一般可利用区。全省2 000 m以浅煤层气资源总量约83 098亿m3,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量的四分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5 600亿m3,占全国的88%。因此,大力发展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快“四气”产业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扩大煤层气(瓦斯)消费规模,是推动山西省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

2.3 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

碳市场启动后,企业管理成本的增加。企业组织专门人才学习与碳排放有关的知识,企业参加培训会、向专家咨询等。企业必须自己培养或者委托相关机构实施碳产管理,同时将碳资产的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整体重视起来,为企业核定企业碳排放量,洞察政府政策变化,关注碳市场行情,确定企业履约配额量,实现履约与交易双赢。同时技术改造、购买配额的费用的投入增加。这个主要体现在山西省60万kW机组以下,能耗比较高的电力企业在免费的配额不够的条件下需要更换高能耗设备、实施低碳技术创新、购买碳排放配额。能耗低的企业通过卖配额增加收益。山西省60万kW机组占比为29.8%左右,这部分电力企业技术先进,能耗较低,可以通过碳交易体系将自己多余的配额进行交易增加了企业自身的收益。

因此,碳市场的启动将为山西省发电企业实行转型低碳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成为推动企业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2.4 深化能源领域改革

1)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理顺价格体系,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深入推进能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公平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

2)完善现代能源市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实行统一市场准入制度,推动能源投资多元化,积极支持民营经济进入能源领域,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3)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严格成本监管,合理制定输配电价。加快建立相对独立、运行规范的电力交易机构,改革电网企业运营模式。

猜你喜欢

高碳煤层气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榜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2019年《中国煤层气》征订单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国的“高碳困锁”与国际低碳科技转移的非对称博弈
DFS-C02V煤层气井高产因素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