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研究

2018-10-23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9期
关键词:胃管先天性排气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

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是常见的新生儿消化道畸形,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影响患儿康复[1,2]。对手术患儿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促进了术后康复,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新生儿8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日龄6 h~10 d,平均(3.9±0.14)d;早产儿8例,足月儿32例;体质量 1.41~3.79 kg,平均(2.54±0.45)kg。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日龄6 h~12 d,平均(4.2±0.16)d;早产儿10例,足月儿30例;体质量1.35~3.85 kg,平均(2.50±0.42)k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长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基础护理、切口护理、对症护理等。观察组患儿接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主要措施:⑴术前优质护理:术前患儿易因呕吐导致误吸、呼吸道感染等,给患儿取侧卧位,头部偏向一侧,若呕吐则立即清理口鼻分泌物,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前禁食给予胃肠减压,同时予以补液,根据患儿的生命体征补液,控制输液速度,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胃液的颜色、量,保持胃管通畅。手术方案确定后,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工作,并用肥皂水清洗患儿腹部皮肤,将未脱落的脐带消毒后包好。同时准备好培养箱,保持通电状态,维持适宜的温度,便于术后及时将患儿送入培养箱中。⑵术后家属心理护理:术后患儿病情变化、出现并发症时,家属都可能出现恐慌、紧张等情绪,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给家属传授疾病、病情变化、预后转归知识等,介绍其他康复患儿的情况,鼓励家属,稳定情绪,使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⑶促进肠道功能恢复:①术后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腹胀、肠鸣音以及排便次数、颜色、量等,确定患儿术后消化道是否通畅,若术后排出与胃液颜色相近的大便时,说明消化道通畅;②术后给予灌肠,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必要时给予肛管排气,减轻腹胀症状,刺激肠蠕动。③患儿麻醉清醒后6 h,予以低斜坡卧位休息,每1~2 h给患儿翻身1次,促进肠蠕动;在病情稳定后抱出暖箱,给患儿定时进行全身的被动活动,四肢、关节的被动屈曲等活动,进行腹部、背部轻柔按摩等,促进肠道功能恢复。⑷营养支持:患儿术前、术后需长时间禁食,为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在术后24 h开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第1天给半量,次日开始全量,逐渐增加剂量,使患儿适应。待患儿腹胀症状消失或是排气排便后,开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在经口喂养前3 d开始给予半量部分肠外营养支持,经口喂养需十分小心,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使肠道逐渐适应。喂养液维持38~40℃,每次约5~10 mL,间隔3 h再次喂养,增加奶量20~30 mL/d,循序渐进适应。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肠道功能恢复指标(胃管留置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黏膜出血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新生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χ2=5.000,P=0.025,P<0.05);胃管留置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胃黏膜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讨 论

先天性肠闭锁是胎儿期肠道血管受损引起的消化道发育畸形疾病,闭锁可发生在十二指肠到结肠的任何部位,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进行性呕吐等肠梗阻症状,及时的手术治疗是挽救新生儿生命的关键[3]。为提高新生儿存活率,促进新生儿术后早日康复,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十分重要。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总结过去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结合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的临床特点,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以保证患儿能顺利渡过手术期;加强术后的基础护理、对症护理等促进患儿康复[4]。结合患儿术后易出现的胃黏膜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特点、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如由于患儿手术前后长时间禁食、胃肠减压,术后易出现肠动力功能障碍,影响肠道功能的恢复。对此,我院改进传统的营养支持方式,在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待腹胀症状消失,排气排便后即开始,根据患儿的肠道耐受力逐渐增加奶量,直到胃肠功能恢复,随后又逐步过渡到经口喂养,经过这种方式的营养支持促进术后早期的肠蠕动以及肠道功能恢复。另外,术后病情稳定后给予患儿被动活动和全身按摩,刺激胃肠蠕动,减少术后的肠道动力障碍,减少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胃黏膜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胃管留置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术后康复,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的肠道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的肠道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留置胃管时间(d) 首次排气时间(h) 胃黏膜出血率[n(%)]对照组 15.4±2.0 78.5±10.4 11(27.5)观察组 11.9±1.5 40.2±5.5 3(7.5)χ2/t 8.854 20.589 5.541 P 0.000 0.000 0.019

猜你喜欢

胃管先天性排气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胃管末端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