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评估肺结核治疗效果中的价值

2018-10-23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9期
关键词:涂片胸部低剂量

400036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肺结核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1,2],选用可靠的疗效评估标准对判断其是否治愈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多以患者是否痰菌转阴作为治愈的标准[3],然而患者往往无法提供高质量痰液标本,致使痰液涂片检查具有局限性,易呈现假阴性。本文选用低剂量CT扫描对76例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其是否可作为治愈停药的新的评估标准。

资料与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初治菌阳和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76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菌阳18例,菌阴19例)和对照组39例(菌阳19例,菌阴20例)。其中男32例,女44例;平均年龄35.8岁。

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抗结核初治方案(2HRZE/4HR或2HRZE/6HR)治疗6~8个月,治疗期间每月进行痰菌涂片检查。其中对照组以痰菌转阴(治疗终末连续2次痰菌涂片阴性,每次间隔30 d)作为治愈停药标准。试验组根据CT影像提示病灶吸收消散、硬结化、纤维化、钙化作为停药标准。全部患者均采用常规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痰涂片、痰培养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CT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和治疗转归的判定。患者停药后3、6、9、12个月复查CT随访观察,并随访临床表现,对部分咳痰患者进行痰细菌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采用东芝Aqulion 16层螺旋CT机进行低剂量胸部CT扫描。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对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结果评估:治疗期间极少数患者出现白细胞、血小板稍减少,肝功能轻度异常等表现,经处理均能改善且不影响抗结核治疗。其中对照组1例治疗0.5年病灶增加,痰涂片仍阳性,判断为治疗失败并调整治疗方案。在随访中,试验组1例、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复发。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对比,见表1。

两组患者停药时间比较,见表2。

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停药时的临床症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停药时间对比

停药后随访观察1年临床症状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停药后试验组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见表4。

痰抗酸杆菌涂片(培养):除1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仍菌阳外,其余患者在停药前均为菌阴或无痰。在停药后1年的随访中,每月定期检测两组患者痰菌情况,其中治疗后复发的8例患者中,2例痰菌阳性,6例痰菌阴性。

低剂量胸部CT扫描影像改变:本院多次对比研究得出低剂量胸部CT扫描较常规剂量既不影响临床诊断,又能降低辐射剂量,具有显著的防护价值,值得推广,如李春华等研究胸部低剂量CT扫描在AIDS合并PCP体重低者中的应用价值[4];戴欣等研究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低剂量胸部CT扫描和防护的价值[5]。本次研究同样采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分析影像改变。在治疗2、6个月后,CT影像学所提示的病情好转后临床表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8、10、12个月及之后的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析比较,以试验组CT扫描停药的复发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和表6。

表3 两组患者停药时临床症状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停药后随访观察1年临床症状对比[n(%)]

讨 论

根据《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2012年版)》及“WHO肺结核治疗指南”,对初治、复治、耐多药肺结核停药的标准主要通过是否完成疗程及痰菌阴转来判断[6]。本研究将76例初治菌阳和菌阴的肺结核患者分别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研究,发现按CT扫描停药组的患者复发率低,临床症状极少,无明显阳性体征,胸部CT复查大多仍为肺部病灶吸收消散、硬结化、纤维化、钙化;而对照组按痰菌阴转停药的患者有出现临床表现反复、胸部CT复查病灶吸收不良或病灶扩大等情况。本研究中对照组7例患者停药前均为菌阴,但其胸部CT检查未达到消散、硬结化、纤维化、钙化的停药标准,并且在之后的随访中出现了复发。提示影像学治愈相对于细菌学治愈明显存在滞后性,痰菌阴转早于胸部CT影像病灶的好转,而胸部CT扫描作为肺结核停药的主要指标是可行的[7]。针对该类患者,以胸部CT扫描作为停药标准可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减少其复发的可能性。

表5 两组患者胸部CT提示的病灶转归比较

表6 两组患者临床观察病情转归比较

该项研究证实胸部CT影像改变与临床疗效有相关性,并且CT影像学表现比临床症状出现的要晚,提示即使患者临床结核中毒症状已经好转或者消失,也不应停止抗结核治疗。“影像治愈”的患者大多为临床治愈,而临床治愈者不一定能达到“影像治愈”。俞志中等也证实了CT检查能够较准确的判断肺结核的临床转归[8],对临床诊断及制定治疗计划具有指导意义。因此,胸部CT扫描对于肺结核活动、非活动征象的判定及转归中的随访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临床用药、疗效观察及停药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9]。

本项研究的不足在于纳入病例量较少,停药后随访观察时间不够长。今后仍需纳入更多的病例进行治疗后的长期观察,以判断其远期复发率。总之,本研究发现以低剂量CT扫描的“影像治愈”作为肺结核的停药标准要优于常规痰液涂片,该研究为进一步完善肺结核诊疗规范提供了试验依据。

猜你喜欢

涂片胸部低剂量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