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肾安宫方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水平的影响

2018-10-23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9期
关键词:苯三酚先兆流产

441300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医院

先兆流产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治疗该病方法诸多,但主要依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该病效果明确。但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以及近年来该病发病率的上升,使得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治疗手段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间苯三酚是临床治疗先兆流产的常用药物之一,其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但有文献报道,单纯间苯三酚治疗该病起效时间以及临床疗效仍存在一定不足[1]。因此,本研究运用益肾安宫方联合治疗先兆流产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先兆性流产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6.2±4.6)岁,平均孕次(1.7±0.4)次,平均孕周(10.52±1.21)周。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7.8±5.1)岁,平均孕次(1.8±0.3)次,平均孕周(9.87±1.32)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妇产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临床症状、病史以及B超检查均支持先兆性流产;③未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物;④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④合并有神经、精神类疾病,认知、沟通功能障碍者。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患者给予间苯三酚治疗,具体剂量40 mg间苯三酚配5%葡萄糖溶液,采用静脉给药,静脉滴注初始速度8滴/min,此后每10 min滴速增加2滴,最大滴速不超过35滴/min,若患者静脉滴注时出现不适,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滴速。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采用益肾安宫方养阴益肾、固冲安胎,处方如下:生地15 g,熟地15 g,炒白芍15 g,续断10 g,山药12 g,阿胶珠15 g,桑寄生15 g,黄芩15 g,墨早莲10 g,甘草10 g,茯苓12 g,杜仲15 g,党参15 g。1剂/d,开水煎服,早晚分服。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2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血清P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两组血清P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治疗后3周对照组 45 90.32±9.01 91.19±8.75 116.39±12.26 134.39±13.52#观察组 45 90.08±10.25 106.36±9.54#⋆ 122.18±11.32#⋆ 139.25±14.69#⋆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⑴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关于先兆性流产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治疗5 d内阴道出血以及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B超提示子宫大小以及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孕周相符,治疗结束后胎儿发育正常;②显效:治疗9 d内阴道出血停止,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B超提示子宫大小以及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孕周相符;③有效:治疗10 d后阴道出血停止,腹痛等临床症状减轻,B超提示子宫大小以及胚胎发育与孕周基本相符,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孕周基本相符;④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腹痛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与孕周不符。⑵血清P水平测定,于治疗前、治疗后1、2、3周分别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液,测定患者血清P水平;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血清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清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周血清P水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周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出现头痛2例,乳房胀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头痛1例,乳房胀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先兆性流产是指因多种原因导致的在妊娠28周前而终止妊娠。导致先兆性流产的主要原因有染色体异常和母体因素。先兆性流产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期少量阴道出血以及阵发性下腹痛等。该病治疗方式诸多,但主要依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该病效果明确。但近年来,先兆性流产的发生率逐渐上升,临床治疗的药物也越来越多,因此,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如何选择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治疗手段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P是六项性激素之一,孕妇在妊娠8周前由黄体以及滋养细胞分泌,8周后由胎盘分泌。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血清P含量也随之增高,血清中一定含量的P是维持孕妇妊娠的必要条件,其可松弛子宫纤维减少子宫收缩,同时也可使胚胎不被排斥。因此,当P分泌不足时,极易造成先兆性流产[4]。

间苯三酚是亲肌性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解痉药物,其可特异性地作用于患者生殖系统的平滑肌上,对生殖系统痉挛的平滑肌产生作用,不影响正常平滑肌。因此,该药物可有效抑制先兆性流产患者的先兆症状,如腹部不规则紧缩感、下腹部坠胀感以及阴道出血等,且该药物不影响胎儿发育,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率,此外,间苯三酚基本无心血管不良反应,还可有效缓解早孕反应[5]。但据相关文献报道,单纯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性流产,其临床起效相对较慢,且临床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其他药物辅助治疗。

中医认为,先兆性流产属于脾肾两虚、肾虚血热之症。治疗当以益肾健脾、固冲安胎、养阴清热为主[6]。益肾安宫方中,生地黄凉血,阿胶珠、熟地补血,白芍补虚而生新血,黄芩退热,墨早莲、杜仲滋阴补肾,山药、茯苓、党参健脾胃,桑寄生、续断补肾固冲,甘草有调和诸药之功。全方益肾养阴、补胃健脾、清热凉血、益气养血、固冲安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水平上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这表明了益肾安宫方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性流产的可行性。总之,运用益肾安宫方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性流产其临床起效快,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苯三酚先兆流产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先兆流产,别害怕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间苯三酚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