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8-10-23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9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障碍

045000山西省阳泉市南庄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医院内科

脑血管病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意识障碍是脑血管疾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脑血管意识障碍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发展快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1]。因此,在平时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针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患者,如果能够做到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那么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以50例患者为例,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15年-2018年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6岁,平均(58.3±4.3)岁;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2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7例。患者意识障碍程度:深昏迷8例,嗜睡12例,浅昏迷11例,昏睡19例。

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发病规律,总结诊治经验。脑血管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高发季节一般是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尤其是多见于年龄45~70岁的人员。导致脑血管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原因包括劳累、饮酒、情绪激动等。患者的病情决定了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时间,如患者病情进展较快,那么短时间内患者就有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患者病情较轻,进展的速度比较慢,那么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时间可能就会相对向后推迟一些。据此,我们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意识障碍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目前疾病的严重程度,做到对患者疾病情况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从病理机制上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发病机理与患者所出现的脑水肿进而造成的颅内压增高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要及时地联合应用利尿剂以及脱水药。如患者没有好转,而是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了昏睡、意识混浊、昏迷等临床表现,那么此时我们就需要进行意识状态、呼吸、运动功能等动态检查。对于此类患者,在上述有关治疗的基础上可以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以及醒脑静静脉滴注,1次/d。具体的治疗时间要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来进行把控,严重的患者一般治疗1周,病情一般的患者治疗5 d,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治疗3 d。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意识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意识障碍症状显著改善为显效,患者意识障碍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发展快的特点[2]。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有了明显的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脑血管疾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容易诱发意识障碍,这是由于脑血管病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颅内压升高的情况,脑组织发生位移,进而就会影响到患者的意识障碍[3]。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针对该疾病,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治尤为重要。

在治疗方面,应该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患者在患病后脑血管容易发生痉挛、梗死,如果发生此类情况,多数会进一步诱发患者脑缺氧、细胞代谢障碍,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给予患者脱水剂抗脑水肿[4]。在脑血管意识障碍疾病治疗中,纳洛酮有着较为明确的治疗效果,从作用机制上讲,该药物可以有效逆转ATP酶活性,从而使得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范围得到缩小并控制。除此之外,纳洛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在给予患者用药后患者的脑组织血流量和微循环状态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进而能够及时有效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总之,针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予及时有效的诊治对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障碍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