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望的田野上
——第十九届全国少儿版画作品展作品赏析(一)

2018-10-23供稿李永永

少儿美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版画艺术孩子

■供稿/李永永

1985年7月,在一群关心支持少儿美术教育的老艺术家的奔走呼吁和推动促进下,第一届全国少儿版画展在北京成功举办,引起社会关注。同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以较大篇幅发表了部分参展作品。至此,少儿版画开始以集体呈现的形式在中国登堂入室,为助力中国版画艺术的发展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十二年雪雨风霜,三十二度播种耕耘,当当年蹒跚学步的画童已经接近或进入中年,第十九届全国少儿版画作品展暨第三届全国教师版画展又再度吹响了少儿版画的集结号,以大量充满童真、富于幻想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华少年镌刻在指尖上的梦想和希望。

悠悠三十二载光阴,我们无法知道有多少孩子通过这个平台踏上了艺术的征途,但可以肯定的是,有无数的孩子正是通过这扇窗户眺望到了远方更美的风景,开启了不尽相同的诗情画意的人生。艺术给人以力量,更给人创造和想象。而这种创造与想象,正是激发和滋养人类不断自我发展、自我进步、自我强大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张望和追问。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色彩之斑斓,不受任何的约束,没有任何的拘谨,这正是儿童画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版画作为一种用刀具或化学药品等在版上刻出或蚀出画面,再复印于纸上的艺术,已经走过了上千年历史。早期的版画也叫复制版画,是为印刷和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独立分工,在画者提供画稿的基础上,刻者按照画者的画稿刻版,印者按照刻者的刻版印制。版画在艺术上赢得独立的地位,源起于画者、刻者、印者都由版画家一人担任,这种可以充分发挥版画家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版画也称创作版画。……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也成立了中国少年儿童版画学会,国家教委在1990年开始实施的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也增设了版画课。内容和形式的生动活泼,很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启迪了智慧、开拓了思维。

现将这次展览的部分优秀作品发表于后,供读者赏析。

喂食 龚佩思 6岁

彭产兴点评:

《喂食》是一幅凹版画作品,出自6岁的龚佩思小朋友之手。画面形象生动,整体协调,无论从内容或是形式都给人以天真烂漫的感觉,尤其是板材自然边印出概括性的背景,不仅反映出当地自然生动的环境,更增加了画面的审美趣味。看到这幅画面让人联想起了“乌鸦反哺”的感恩故事。画面戴眼镜的人是孩子的妈妈或者老师,言传身教地引导孩子树立信心、关爱生活、学会感恩,从实际行动中让孩子潜移默化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远处的桥梁 徐子涵 7岁

冬趣 祺永欣 12岁

花间小事 彭海馨 9岁

蝴蝶飞 何乐遙 9岁

老师点评部分优秀作品

老渔船 林子玮 10岁

孝 王译璇 9岁

张洪卫点评:

艺术创作是不能预设的,不可意料的随机生成最为重要,儿童版画创作尤其如此。它是点燃孩子智慧之光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让人浮想联翩,可以让人智慧飞扬,这也是创意思维培养的重要价值体现。

该作品作者巧妙地运用生活中废弃材料的不同肌理,采取撕、剪、刻、粘等综合版画的表现方法,创意表达了一艘停靠在岸边的老渔船。其表现过程充满乐趣,该表现方法难度不大,但贴近孩子,满足了孩子善于思考,乐于创新的认知心理。该作品艺术语言简约,从表现材料的选择到画面效果的呈现,都给人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

薛兆点评:

从古至今的二十四孝图、节日中对长者的跪拜等等,既是对长者的尊重,也是对孝文化的传承。文化需要不同载体将其传播,小作者用黑白版画的形式,选取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洗脚这一小事表现自己生活中的“孝”。

该作品利用个性化的版画艺术语言,将打扇、洗脚、端礼物情景内化出浓浓的深情,一派祥和之意油然而生。画面白色块相互呼应,明快刀法编织出的灰色与黑色的背景构建出自然和谐的韵律之美。这些美与意境的获得不是偶然,而是小作者在长期的美术创意表现的必然。

读书的乐趣 乐歌儿 10岁

金晓华点评:

读书能使人陶冶情操,画面中大人和小朋友们围坐在桌前,正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图书,他们神态各异,从专注的表情可以看出,书中的内容已深深吸引了读者。作品为白、浅棕、黑三个颜色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色调高度概括统一。其中,白色部分采用“留白”的处理方法,印色由浅至深,黑白灰层次分明,人物用深色表现,突出了画面的主体。作品在一块板上经两次刻印完成,刀法自由稚拙而丰富,三角刀和圆口刀将点、线、面有机结合,刻画出了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

大嘴鸟 孙杨 8岁

张翠娟点评:

20世纪美国版画大师罗克威尔·肯特说过:“版画的最早起点是黑白,最大难点也是黑白木刻。”“以刀代笔”用力作画,让画面上的线条、点、色块都具有鲜明刻刀雕琢的“刀味”与“木味”。该作品是以小鸟为主题的小版画组合,每一幅的小鸟形态和纹路不同,小作者利用三角刀刻制白色部分,刀法自然放松,或许正是因为小作者的力度与控刀能力没有成人那样精准,在画面上的刀味与木味之外,独特的“稚味”与“拙味”让画面妙趣横生,直击心灵。

白马印记 汪韵伦 9岁

梁军点评:

小作者生活在甘肃陇南地区,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形成了作者独特的表现视角与个性化的审美。版画《白马印记》夸张的面具上插着寓意为吉祥的动物尾羽,表现了白马人正直豪放的性格。画风粗犷稚拙,黑白对比强烈,阴刻阳刻相结合的刀法,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把黑版与套红版组合后,形成了大气、强烈、率直的艺术风格,更好地表现了白马人勤劳、勇敢的性格,让观者感受到这个古老而神秘民族的别样魅力。

看我的 姜德坤 9岁

马明点评:

鼓起腮帮,龇牙咧嘴对视的眼神,身体的前倾后仰……将拔河竞技的情景表现得栩栩如生。没有对生活的真切热爱,没有对生活的细心感悟,是很难有如此的表现的。这些神韵从哪里来?就是从孩子得意忘形的表现中来,孩子为了表现自己的所感,对人物形象、比例等进行了大胆任性的夸张,在构图的处理上也是随心而为,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和谐之美。儿童美术表达不是准确地描摹形象,而是用自己的审美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感受。

家乡日出 王世博 9岁

谢阳点评:

纸版画《家乡日出》用简洁的线条,红绿的对比色表现了家乡日出时的自然景色。小作者用线条的长短、曲折表现出山脉的连绵起伏;树木、房屋的纸版堆叠与线条和谐统一,画面丰富。整幅作品层次丰富、色彩跳跃而和谐,让我们看到了太阳升起时照射在树木、房屋上的光芒。儿童艺术表现不是原样照搬,而是根据自我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就行自主取舍,由此呈现儿童艺术作品的不同面貌。

得奖了 附艺欣 11岁

仙女 宋阳 18岁

叶碧笑点评:

得奖是每个孩子都向往的事情。该作品为了突出孩子对获奖的期待与喜悦。构思独特,采用了“大人国和小人国”艺术形象的处理方式,将奖杯放大,人物缩小,采取夸张特写奖杯的方式表现主题,在画面的艺术处理上,是将画面中多余的部分剪切掉,运用了自然外形边框的艺术处理方式突出主题。孩子的艺术表现不是刻意表现自己亲眼所见,而是着力表现自己所感,为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孩子艺术创意表现可以得意忘形,可以随心所欲。

韩名丽点评:

作品《仙女》整体中充满了“线”的语言。“仙女”的长发用整齐、工细、柔和的组线,十分秀美;背景大量放射状直线,刀法犀利,充满张力和动感,表现光环的耀眼;云朵用圆的点线,与直线对比鲜明。占据画面大面积的排线分区块有分割,有方向的不同,使众多的线有变化而不感单调。在密不透风的线丛包围中,留了几处未刻的“面”在主体“仙女”的面部和身上,动中有静,凸显“仙女”的端庄和沉静,这是一幅艺术语言运用较好的作品。

动物组画 周思奇 袁飞( 6人合作) 8岁

猜你喜欢

版画艺术孩子
版画作品选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纸的艺术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因艺术而生
孩子的画
艺术之手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