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野下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2018-10-22阮朝辉毛越华

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去库存内涵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阮朝辉 毛越华

摘要:通过对贵州省2010—2016年的普通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贵州省高职高专学校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发现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根号型发展趋势非常明显,目前已进入高位持续发展和深化“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7-0025-04

一、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贵州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工作总结》和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内涵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阶段。

(一)高职院校及本专科招生、普通高中毕业生情况

贵州省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及本专科招生、普通高中毕业生情况见表1。

另外,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网站公布的数据,2013年以前,贵州省高职高专录取人数都低于普通本科录取人数;自2014年开始,高职高专录取人数已超过本科(贵州省2014年高职高专录取129 244人、普通本科录取116 276人,2015年高职高专录取155 757人、普通本科录取128 793人,2016年高职高专录取169 923人、普通本科录取156 196人)[1]。近幾年,贵州省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参加普通高考人数和高校招生人数呈现出明显的“■”(根号)型发展态势——2014年后已进入生源数和高校招生数基本持平的高位发展时期,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全省普通高校生源发展规模已基本定型。

(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分布情况

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来看,贵州省不仅普通专科院校招录专科学生,而且部分本科院校也招收数量不等的专科生。从各高校近年招生层次来看,全省19所公办本科院校中有15所招录数量不等的专科学生。

二、贵州省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状况

(一)政府规划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

《贵州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3—2020年)》提出:“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0.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6%以上。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达到2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7.78%,全省建成100个左右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成50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快技工院校建设,力争2020年前全省建成10所左右技师学院。”《贵州省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统计公报》显示:“到2015年,全省已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62个。”

(二)贵州省近年来人才需求趋势

《贵州省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人才需求总量为29.13万人,同比增长7.43%,求职总量22.66万人,同比增长7.05%,求人倍率达到1.29,同比增加0.01……求职人员中,高中生占52.29%,大专及本科毕业生占25.49%,初中及以下毕业生占22.22%,初级工和无任何技术等级的占93.15%,拥有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依然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贵州省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登记求职和要求提供流动服务人员117.18万人次(其中:大专及以下76.87万人次,本科37.54万人次,研究生及以上2.77万人次);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同比增长2.7%(其中:企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9%,机关从业人员同比增长7.9%,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同比增长3.4%,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同比增长0.9%),2015年末全省登记注册的私营单位雇工人数同比增长23.86%(其中:城镇私营单位雇工人数同比下降2.98%,全省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4.82%,城镇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0.18%。)”

《2016贵州省人才需求白皮书》显示:2016年“全省各地、各单位需求岗位共5 561个,需求人数共16 341人,其中人才需求量排名前三位的是大数据、大健康、大教育,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

从人才需求的上述数据和近年来贵州省高职高专毕业生数看,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发展规模上去了,但与贵州省经济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也不可忽视。

三、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表征

(一)学校办学与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需求的矛盾

截止2016年9月,贵州省除了5所学校是上世纪组建的老牌高等职业院校外,其余30所高职高专院校都是本世纪在原中职(或中专)学校基础上升格组建的。部分新升格的专科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校升格了,也新增了不少热门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但专业设置、师资结构、资源配置、教育教学质量等与社会真正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差距还很大。近十年,由于省内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快速发展,各高职高专院校都不同程度地采取扩充专业、扩大招生数量等发展模式,全省高等职业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规模化、同质化发展态势,各高职院校原有特色(或优势)学科(或专业)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弱化;高级专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与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

(二)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建设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贵州省近3个五年发展规划(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调整,从“十五”规划的“支持有条件的中专学校联合升为大专,专科学校联合升为本科院校”,到“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再到“十二五”规划的“创建适应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需求的高等院校和学科专业”,使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得以快速增加,专业也不断递增,招生数量快速递增,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实验实训设施更新迟缓、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等结构性矛盾。各专科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生师比失衡、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凸显,“双师型”师资队伍占比不足,优质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亟待加强,学科(专业)带头人尚需大力培育,产学研创的高素质师资稀缺,行政教辅队伍快速扩大,文科类高级职称教师数占比偏大等结构性矛盾。

(三)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与本省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矛盾明显

由于贵州省的基础设施、山地农业、新型工业、现代建筑业、旅游业、商业服务、前沿现代技术等基础比较薄弱,导致高级应用型人才培训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嵌入式实验实训、订单式人才培养等的执行力亟待提高。近年来,不少专科学校的毕业生不在本省就业,而到外省谋发展;部分高职学生由于深入相关行业、产业开展前沿技能提升训练的整体力度不足,导致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原学专业不相关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由于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新兴行业在贵州省快速崛起,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引进域外高端人才,使域内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空间被不断挤压。

四、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

陈文举教授早在2008年就针对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紧密结合贵州经济和社会的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加强合作,走集团化发展之路”等六条建议[2],部分高职院校吸纳了相关建议;但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视角和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已然状态来看,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行“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找准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的交集,全力建设一流学院、一流专业

从前述2014、2015、2016年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数和普通高考录取率的数据来看,贵州省高等院校的生源已趋近极限,继续实施在校生规模效应的发展策略已经不可取。对此,高职院校只有实施“三去一降一补”的先试先行改革,才会赢得更大、更多的发展空间。应以国家倡导的“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开展“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一流专业”行动,紧密结合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做大做强、做深做厚“大教育、大数据、大医疗、大旅游”等相关专业。当然,不是每一所高职院校都要全面开设和发展这些学科的所有专业,而是要紧扣市场人才需求,大力发展学校历史积淀下来与“四大”领域相关的优势专业,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深化内涵建设、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主动开展弱势专业及其招生的稳步退出改革,淘汰陈旧实验实训设施,提升优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优势专业的产学研创成果的质量和效益等。当前和未来贵州省各高等职业院校只能积极主动地以建设一流学院、建设一流专业为统领,大力发展校本特色优势专业并补足其发展短板,对弱势专业主动实行去产能、去库存并快速退出等改革,才能争取到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机和动力。

(二)政府主导,加快高等职业院校“三去一降一补”改革

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6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所优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引导10所左右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这说明,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推进普通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是要大力扶优扶强、快速去产能、去库存。贵州省各级政府的“托底保障”和“补齐短板”将呈现如下态势:其一,将大力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院)、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并以此考评各高校的发展成效,促进各高校主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二,将重点扶持各高校的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促进一些院校的弱势学科(专业)快速退出,推动高校办学的“去产能”改革;其三,從近几年政府对支持贵州高等教育发展的“补齐短板”来看,政府正在大力引进域外顶尖人才和跨行业高端人才;政府在主导盘活不同高校存量师资的同时,正在主导实施“去杠杆”改革,尽快消除省内、同城之间、跨行业的人才(师资)流动的壁垒,推动优质师资的域内、校际和跨行业流动。

(三)强化内涵发展,促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革

随着贵州省“10所左右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渐趋明朗,以及省内外本专科院校的生源争夺、省内高中毕业生已趋近峰值、政府扶优扶特扶强政策、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加强等,高等院校发展的优胜劣汰趋势已成常态。对此,贵州省各普通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应以“争创双一流”、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全面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改革。其一,应主动配合省政府积极推进本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和弱势专业退出机制改革,加大力度补齐特色优势专业发展的短板,大力引进应用型高端人才和学科(专业)带头人,构建“传帮带”一体化队伍;其二,应强力推行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每5年到企业顶岗实践不少于6个月;其三,应强力推行人事制度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考核中的比重,应强力推行存量师资校内转岗的“去库存”改革;其四,应把高职高专的灵活办学机制发挥到极致,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加大“订单式”人才培养力度,确保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其五,应做大做强优势学科(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和提升其产出质量,强化产学研创及其效益一体化建设;其六,应强化教育资源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和企业支持,及时更新实验实训设备,确保师生能及时使用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第七,应加大力度提升对口“中职报考高职”的招生数量,为录取的中职生单独设班,另设课程及评价体系,这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和缔造一流应用型专业不可忽视的路径,也是确保生源和规模化运营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贵州省2016年普通高考录取全部结束[EB/OL]. [2017-10-30].http://www.gzszk.com/s/21/t/5/14/30/info5

168.htm.

[2]陈文举.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管见[J].教育与职业,2008(5):29-31.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去库存内涵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潜能德育视角下中职内涵发展与招生规模问题的对策研究
“去库存”没指望“接盘侠”
中国“去库存”刺激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