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晨三点的乡愁

2018-10-22韦一凡

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异乡人乡音汤圆

韦一凡

凌晨三点,这是一个奇妙的时间点。星星和月亮隐约都已经落幕了,而太阳却又不知闲置在何处。就是这么一个万物失声的时候,只有乡愁最浓。

在我六岁的一个夏夜,时针在不知不觉间走到了三点。我被一些奇怪的声音所惊醒。“沙沙沙”,听起来像是巨蟒吃人时候发出的声音,或是泥沙怪卷起的驚天狂风,沙石飞溅。

心里如此害怕,也就再也睡不着觉了,我只好壮起胆子来,想要一探究竟。我起身,悄悄地贴着墙走。一步,一步,一步……忽地打开了灯,没有什么吃人的毒蛇,也没有什么呼啸的风怪,是奶奶拿着面粉在“沙沙”地倒着。

奶奶有些惊异地看着我,而我之前大战怪物八十回的勇气一下子破灭,像一个犯错的孩子低下了头等待训责。她忍不住笑了,用慈爱而带有乡音的话问我:

“睡不着吗?要不要一起来包圆儿?”

我看见她笑了,便也不由得笑了起来,回应道:“嗯。”

奶奶摸着我的头,又用很好听的乡音告诉我该干什么。我立刻忙碌起来,像收到什么指令似的,一会儿倒水,一会儿和面,一会儿揉白面团子。

到正式包汤圆的时候已经三点半了,奶奶教我一边分面团,一边跟我说些陈年旧芝麻谷的事儿。

奶奶说,她是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长大的。有一年,家里遭到了变故,才迁到了现在盐城一带。幼年时突然离开故乡,她的心中总是有着一份对异地的惶恐不安,而那一份惶恐则是化作了三点半的哭闹。我的太奶奶,也就是奶奶的母亲,不得不早早地起来同她一起包着家乡的汤圆来安抚同为异乡人的她们。似乎只有汤圆才算是故乡的东西。她还说已经记不得最早的家在哪里,家里有哪些人了。风吹雨打,人事变迁,一切都模糊了,只剩下了曾经一早包汤圆的习惯。

奶奶包的汤圆我从小吃到大,平日里吃,过节吃,好像从未停过,也从未变过。奶奶包的是纯白面的汤圆,没有豆沙、芝麻那些华丽的内馅,只是一个朴素的,最家常的面丸。

分完了面团,开始团。我总是团得“方方正正”,一点也不像个汤圆。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她手里的汤圆一个一个地出来,白白胖胖的,一排一排,工工整整地排在砧板上。汤圆一个个像挺着大肚子的将军,又像胖娃娃白乎乎的小脸一样惹人欢喜。

我干脆放弃了包汤圆的使命,欣赏起奶奶包的一个个汤圆来。奶奶看我趴在台子上,叫我小心点,撞到可就痛了。

我歪着脑袋左看右看,发现什么似的对奶奶说道:“奶奶奶奶,你包的汤圆像小月亮一样,又圆又白!”

“是啊,像月亮一样。”奶奶答道。

我又闹了半天,抵挡不住睡意,大概在三点快结束的时候睡着了,手里还拿着一个“小月亮”。

……

如今,奶奶已经不在人世,而我却才悟懂,她所追忆的那一份感情,是一份两代相传的手艺,是一份同为沦落人的家乡习惯,是经历了世事坎坷后却在岁月中闪闪发光的感情——乡愁。多少人苦苦地追寻,将乡愁寄托在文章、诗句里,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日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明白了,奶奶同千万异乡人之间,有着一点即通的乡愁。如今,我继承奶奶的记忆,继续追寻千古不变的家乡,那一轮三点半的“小月亮”。

(指导老师:张静怡)

猜你喜欢

异乡人乡音汤圆
元宵VS汤圆
乡音永久
致异乡人
Listen and Number 等
家中异乡人和异乡人之家:《退潮》中的“家”之想象
汤圆
乡音如歌
听到乡音(外一首)
异乡人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