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病人院内转入ICU 前4大基本流程环节评估和质量控制

2018-10-22孙存芹鲍金凤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危重病气道年度

孙存芹,鲍金凤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资料回顾分析法,对比分析2016年度和2017年度我院院内重症医学科转入患者4大基本流程中各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对照组)和2017年1月~2017年12月(观察组)接受院内转运的ICU危重症人分别为195例和248例,对照组原发病种构成:损伤45例,心血管疾病50例,呼吸系统疾病40例,神经系统疾病34例 ,消化系统疾病23例,其他3例。观察组原发病种构成:损伤54例,心血管疾病60例,呼吸系统疾病53例,神经系统疾病48例 ,消化系统疾病26例,其他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各科室和部门转运病人入ICU之前,先行电话沟通,由转送科室或者部门医护人员陪同护送入ICU,交接后病人收入ICU进行救治。

1.2.2 观察组:

院内重症医学科转入患者4大基本流程环节评估和质量控制:

在临床工作中,ICU为全院危重症病人集中收治区域,经常出现需要将危重和急诊病人从各科室或者部门转运到ICU,病人本身病情危重,转运过程中常因为运输、颠簸、预处置不当、氧合不足、过床搬动等原因,导致出现病情变化等后果,严重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1]。因此,2017年起,我院实行ICU院内危重病人转入4大基本流程环节评估和质量控制管理,确保院内转运进行的更加稳定顺利。实行一年来,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2.2.1 转运前的风险评估:

(1)目的必须明确:转运的目的为到达具备抢救患者生命能力的ICU,患者受益大于风险;(2)最基本转运原则,在现有的条件下,经过积极处理仍然不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气道不能有效开放,通气和氧合不能保证的情况下,不要进行转运。(3)转运前把转运的必要性和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字同意。签署危重病人转运 / 检查或治疗病情谈话及风险告知书,向患者家属说明,患者目前诊断,需要做某种检查,或者治疗,在转运和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2]。

1.2.2.2 转运需要的硬件设备评估:

(1)人员方面:转运医生和护士为接受过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训练,具备建立人工气道、救治休克、识别心电监护的改变、熟练操作各种转运医疗器械的能力。转运医生为转运负责人,医生需要一直陪护到安全到达ICU后,陪护返回病房。(2) 器材准备:必须确保所有转运设备正常运转并满足转运要求。所有电子设备都应能电池驱动,平时充满电量备用。①体温:高热患者出发前提前处理;②循环:使用心电监护仪和除颤器;③呼吸:末梢血氧监护,必须携带氧气瓶及其他气道管理等;(3)转运药物:备好常规抢救药物,放入抢救箱并随身携带,除了药物以外,还必须有足够的注射器和输液器,随时可以用药。(4)转运车辆:最好用专用的重症病人转运车,建议使用可以半卧位,对于特殊疾病,如心衰,腹腔感染等病人,可以改善病情[3]。(5)沿途准备:所有转运设备都必须能够通过转运途中的电梯、门廊等通道,走廊必须能同时并排容纳两辆平车,避免与对面其他危重病人拥挤。如果需要经过室外转运,必须做好防寒,防晒,防雨工作。

1.2.2.3 转运前的病人评估:

(1) 呼吸方面:转运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气道安全性,高风险患者,不宜使用喉罩转运,应积极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出发前给予适当镇痛、镇静,并标定气管插管深度后给予妥善固定。尽量使用转运呼吸机,使用与此前相同的呼吸支持条件通气,观察患者能否耐受并维持稳定。观察患者能否耐受转运呼吸机并维持恰当的通气及氧合浓度[4]。(2)循环方面:转运前应保持两条通畅的静脉通路,低血容量患者给予有效液体复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至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 [收缩压 (SBP)≥ 90mmHg,平均动脉压 (MAP)≥65mmHg]后方可转运[6]。(3)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殊处理:转运前对原发疾病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①创伤患者:使用颈托等保持脊柱稳定.长骨骨折应行夹板固定;②因高热惊厥、癫痫患者:可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因此,转运前必须控制其发作并预防复发;③气胸或血气胸患者:如果有指征,在转运前应完成胸腔闭式引流,在转运全程中引流瓶 / 袋必须保持在患者身体平面下方。

1.2.2.4 转运过程中的应急处置能力评估:

(1) 转运过程中严密监测和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监测指标、接受的治疗、突发事件及处理措施等,并记入病历。为ICU接收方提供相关记录,转运前后监测治疗力争做到无缝衔接。(2)转运时需持续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机械通气患者需要记录气道插管深度,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压力、吸呼比、氧气供应情况等。(3)转运途中应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妥善固定患者,特别要注意防止气管插管的移位或脱出、静脉通道的堵塞和滑脱等严重意外事件发生[7]。(4)当到达ICU,转运人员应与ICU医务人员进行正式交接,以落实治疗的连续性,交接的内容包括患者病史、重要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以及转运中有意义的临床事件,交接后应书面签字确认[8]。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个年度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记录,共有如下情形:气道不能有效开放,呼吸心跳骤停、胃内容物返流导致的误吸、窒息和痰液堵塞,诱发原有 / 潜在疾病加重或者恶化,各种导管脱落等。(2)使用ICU院内转运专项检查记录表,对院内转运4个基本流程环节进行评估和评价,包括评估病人风险、评估转运风险、评估设备、评估应急处置能力四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个数(率)表示,无序变量采用x2检验,有序变量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016年度(对照组)共转运危重病人195例,2017年度(观察组)共转运危重病人248例,两个年度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个年度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对比[n(%)]

2.2 观察组护理安全转运质量质控评估病人风险、评估转运风险、评估设备、评估应急处置能力四个项目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个年度护理安全转运质量质控平均得分比较(±s)

表2 两个年度护理安全转运质量质控平均得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评估病人风险 评估转运风险 评估设备 评估应急处置能力对照组 195 75.33±11.21 74.68±12.34 71.33±11.21 73.87±12.65观察组 248 88.96±10.55 87.68±12.68 85.54±10.75 84.67±11.42 t值 - -12.288 -12.727 -13.103 -10.408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 论

在实施院内危重病人转运入ICU的环节评估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全体医护人员均要接受危重症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理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学习,使护理人员对危重症患者的评估、预判、监测、治疗等相关护理技能得到全面提高,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模拟演练实践考核,做到人人过关。

在实施院内危重患者转入ICU的4大基本过程中,转送患者科室能全面评估病人风险和转运过程的风险,通过设备风险评估,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相关转运准备,避免了转运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发生。院内转运还强调医护一体化工作机制,ICU医护人员应在转运过程中起到前馈控制的作用,以确保院内转运各环节的安全。通过一年的运行,有效保证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安全,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了患者转运过程各环节评估的护理安全转运质量。

猜你喜欢

危重病气道年度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年度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危重病患者周围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气检测的意义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