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偶像粉丝社群内部冲突关系的建构研究

2018-10-20高巍孙黎

炎黄地理 2018年10期

高巍 孙黎

摘 要:本文以TF boys的粉丝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聚焦于团体偶像粉丝社群的内部关系,试图揭示既往研究中粉丝群体呈现出高团结、强凝聚的关系背后,粉丝社群内部也在同时建构冲突关系,形成某种意义上的粉丝内部的群体极化。本研究將运用科塞的冲突理论,针对偶像组合粉丝内部的三类属性粉丝——唯粉、CP粉、团粉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粉丝社群典型个案分析寻找粉丝内部冲突关系的正功能和负功能,探究如何持建构冲突关系,分析其建构背后的意义。

关键词:粉丝社群;粉丝属性;矛盾关系建构

1 问题缘起与文献综述

1.1粉丝群体内部冲突关系研究面向的缺失

粉丝文化研究中有两个偏向,一是将粉丝视为病态、疯狂、非理性的人群,二是沿袭着“积极受众”立场以及詹金斯的文本盗猎观,着重呈现粉丝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所带来的正面意义。近几年的研究也似乎更为集中于后者,旨在破除对粉丝固有的刻板印象。粉丝群体通过日常讨论和其他仪式活动维系情感,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高度的行动同质性(潘曙雅,张煜祺,2014);粉丝群体具有结构清晰、分工明确的特点(马志浩,林仲轩,2018);粉丝社群内部易形成礼物经济、混杂经济和非正式经济(杨玲,2015);网络粉丝社群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朱丽丽,2016)。

此外还发现,目前的粉丝文化研究中重粉丝形象的整体性特征,轻群体内部的微观性特征,特别是在对粉丝社群成员关系的描述中,大多指向高团结、强凝聚的友好关系,以及小部分追逐权力的竞争关系。但是,冲突关系、群体极化也是粉丝社群内部非常真实的写照,既往研究这部分的关照略显不足,且仅有的相关研究聚焦于不同的偶像团体粉丝社群之间而非同一偶像团体粉丝社群内部。

通过美国社会学家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我们可以得知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是关于价值观、信仰以及对于稀缺的地位、权利和资源的分配上的争斗。冲突具有可以提高团结、权威等的正功能和一定的负功能。

1.2团体偶像粉丝属性分析

在偶像粉丝圈(俗称饭圈)中的粉丝属性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唯粉、CP粉和团粉。唯粉,指的是只喜欢团队中其中一位偶像的粉丝,可能对其他团队成员没有好恶感受,也可能带有强烈的厌恶情绪;CP粉源起于韩国娱乐圈,CP是英文单词couple的缩写,CP粉指的是同时喜欢的两个明星并把他们假想成情侣关系的粉丝,且偶像CP组合方式并不限制性别。团粉即整个偶像团队的粉丝,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团粉追捧的对象,因而团粉不接受成员争端和组合解散。

综上,本研究将以同一偶像团体粉丝群体内部关系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运用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研究同一偶像组合的粉丝群体内部分离出来的不同的粉丝属性之间冲突关系的形成,探究不同粉丝属性下冲突关系的正功能和负功能,以及如何维系关于冲突关系的建构,分析其建构背后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确定为TF boys这一偶像团体的粉丝群体。TF boys是目前首屈一指国内偶像团体,他们在团体的高热度和广泛的关注度以及粉丝的强大力量方面有着其他组合不可比拟的优势,且其粉丝群体内部的属性构成完善,因此,TF boys的粉丝社群无疑本研究最合适的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对TF boys这一偶像团体的粉丝进行个案分析和研究,针对发生在TF boys粉丝社群中的部分典型事件进行具体语境的具体分析。此次资料的采集选取了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通过深入TF boys粉丝社群内部以及各类微博账号的评论现场进行跟踪,进而对收集到的案例和资料进行整理,对具有代表性的引发粉丝争端的事件进行针对性分析。

3 研究发现与讨论

研究发现,粉丝社群内部管理非常严格,如明文规定禁止发表不良言论、禁止互相攻击等,但是,粉丝社群内部的矛盾关系却或隐或显地在日常中表现出来。尤其在各类粉丝属性出现和发展壮大之后,粉丝群体内部的分崩离析就更为明显。具体来说,在TF boys的粉丝社群中有“凯唯”“源唯”“千唯”三类唯粉群体;凯源CP、千凯CP、千源CP三类CP粉群体;还有取名为“四叶草”的团粉。基于此,粉丝社群内部大致存在着以下四组不同的冲突关系:

3.1 唯粉和唯粉之间的冲突关系

唯粉和唯粉的冲突关系最初源于粉丝资源的分配不均。如“凯唯粉”和“源唯粉”便是在一次影院场地的争夺中引发了争端。粉丝有自身的利益归属,当偶像的权益受到侵犯,粉丝也会产生自身利益的剥夺感,这种剥夺感自然会引起群体的反抗,而在此类有组织性的粉丝斗争中,往往会有粉丝头头进行计划和引领,这便是粉丝群体中的意见领袖,这一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的组成通常是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比较强大的粉丝大大或是偶像最早的一批粉丝群体,他们在粉丝圈内掌握广泛的话语权。因此,意见领袖的态度往往决定了粉丝社群的态度,当他们振臂高呼,向对方粉丝发起挑战,粉丝群体就会如同帝吧出征事件一般,成百上千的人自发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产生十分有效的动员效果。

“凯唯粉”和“源唯粉”的争端之后延伸到了线上。而粉丝的线上行为极易放大,粉丝在心理上更容易被感染,从而产生群体极化现象,产生不当的冲突和争端。粉丝在集体行动中经常容易迷失自我,产生去个性化的现象。如2017年凯唯粉”和“千唯粉”因为水军互黑事件触发骂战中,粉丝用尽网络手段人肉对方粉丝,咒骂对方家庭成员,评论不堪入目。最后公司发出律师函对恶意传播不当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予以警告,事件逐步平息。而后粉丝之间的冲突关系慢慢长时间渗透到粉丝社群的网络空间中,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典型事件的刺激和助燃,矛盾也不会升级,但是反映矛盾关系的言语和行为则需要粉丝们的日常经营,成为粉丝文化构建的重要部分。

3.2 唯粉和CP粉之间的冲突关系

唯粉和CP粉的冲突主要源于CP捆绑式宣传下产生的不均衡发展和价值观念的隔阂。如“源唯粉”认凯源CP粉的诸多行为都强行强化了王俊凯、弱化甚至女化了王源,这对偶像的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继而形成了唯粉和CP粉矛盾关系,一度双方的掐架频繁,互相攻击的话语不堪入目,甚至传递的很多信息多为捏造,缺乏事实考证。此外,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一部分藏匿着的粉丝,可称之为“黑粉”或者“批皮”,他们在粉丝争端中往往发挥着助燃剂的作用,在网络的集合行为中表现出冲动的精神状况,故意传递一些虚假信息。

但是CP粉可以说是粉丝群体中最具想象力的一群粉丝,由于偶像CP并不一定是公司官配,粉丝们往往要需要在日常的追星活动中持续创造可供传播的偶像CP文本,以保证CP粉的热度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准。而唯粉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时刻解构CP粉创作的偶像CP文本,以保证针尖对麦芒的相对态势。

3.3 CP粉和CP粉之间的冲突关系

虽然CP粉之间有着相似的审美和价值观,但是不同组CP粉之间对于偶像CP发展占有性的差别,使得冲突也常常上演。TF boys内部的CP组合形式有三种,三家CP粉大多情况下也都是出于圈地自萌状态,一旦有人出来招惹是非,也都是水火不容的状态。当其中二人CP跑到对家的微博、站子、MV安利自己的CP,就会引发群起而攻之,本来只是个别人的行为,最终还是会演化成两家CP的互撕,而在此类突发事件中,由于粉丝事先没有想到应对方案,这个时候粉丝群体中的个别人采取行动,很多人便会进行效仿,因为这一群体有共同的目的和兴趣,因此他们对彼此有很高的身份认同感,也更容易协调一致。

CP粉冲突相对其他的冲突相对比较温和,因为CP粉之间的相互攻击往往缺少“实锤”,更多地停留在想象的层面,相比彼此攻击的负功能冲突,CP粉更愿意通过冲突关系实现自身和群体的认同。

3.4 团粉和唯粉的冲突关系

团粉和唯粉之间的冲突关系由于涉及的面向广泛,彼此之间诉求完全相对,可以说是冲突关系中非常激烈的一组。TF boys三人各自的唯粉,希望组合解散、三人单飞,主要的原因也是粉丝不能接受偶像被其他二人的粉丝谩骂,被公司压榨,而对于团粉来说,组合解散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因此,三家唯粉在彼此紧张的对抗过程中,还表现出与团粉的冲突关系。集体行为让粉丝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群体成员异质化的意识,转而淡化了个人的个性,而粉丝个体个性化的缺失也让粉丝行为更多地向从众化和同质化方向发展。

在形成共意的过程中,各个属性粉丝群体的意见领袖便在冲突关系中凸显出来,随着冲突关系的日趋激烈,他们的权威性便进一步树立起来,成为其他粉丝竞相追随的对象,粉丝群体的凝聚力便由此提升。

4 结论

粉丝社群内部的冲突关系并非一日之间形成,它是长期以来经过不断了积累并由触发性事件引发在导火索的作用下形成,紧接着通过粉丝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的动员活动下,群体活动中情绪很容易相互感染,产生群体极化行为并且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大众中的广泛应用,粉丝群体的内部争端表现得更具有破坏性、攻击性和侮辱性特征。为此,针对粉丝群体的冲突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我们同样要思考对粉丝社群的控制和引导,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机制的良性运行。

当然,粉丝社群内部的这种冲突关系并不都指向破坏性,冲突关系的正功能其实也很鲜明。在争端白热化后,粉丝社群内部之间的多种冲突关系便以一种仪式化的方式存在,粉丝们把对对方的言语攻击当成是每日实践粉丝身份的必修课,他们认为对立立场的表达是巩固自己群体、维护自身利益重要方式。实际上,粉丝社群内部也达成一种默契的共识,矛盾关系丰富了社群内部沟通和交流的多样性,保证了社群的活跃程度,维系了社群的日常。由此,粉丝内部社群的冲突关系逐渐成为有意为之的建构。

参考文献

[1]潘曙雅,张煜祺.虚拟在场:网络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J].国际新闻界,2014(9):35-46.

[2]马志浩,林仲轩.粉丝社群的集体行动逻辑及其阶层形成——以SNH48Group粉丝应援会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8(6).

[3]杨玲.粉丝经济的三重面相[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12-16.

[4]朱丽丽.网络迷群的社会动员与情感政治[J].南京社会科学,2016(8):103-109.

[5] 洪培琳.冲突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现象分析——浅谈粉丝微博骂战频发症候[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

[6]韋香惠.传播学视阈下的“粉丝”群体极化现象研究——以“鹿晗效应”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2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