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硕士职业化培养中的翻译伦理观调查研究

2018-10-20龙传君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职业化译者

龙传君

【摘要】:翻译伦理研究是翻译理论界的新起之秀,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该理论研究角度形成学科发展态势,成为继翻译研究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后又一大理论突破。在翻译研究回归到伦理这一前提下,本文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总结得出现阶段部分MTI研究生群体的翻译伦理观,明晰职业译者的基本职业伦理,以提高翻译硕士职业化培养的水平。

【关键词】:翻译硕士 职业化 伦理观 译者 职业伦理

一、引言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活动,离不开历史语境和社会语境,而伦理是历史语境和社会语境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伦理是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个人和团体行动的道德标准。翻译在宏观上是一种文化活动,微观上看则是一种再创作活动,但都离不开伦理观念对翻译行为的操控。

近年来,有关“翻译伦理”的研究成为翻译理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该理论的研究角度已逐渐形成学科式发展的态势。我们知道,伦理学可以从理论上对翻译所引发的某些伦理问题做出部分解答,而且也可能成为解决某些问题的现实力量。本文将翻译研究与伦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在校50名左右的翻译硕士(MTI) 调查研究发现,提出现阶段被MTI普遍接受的翻译伦理观,在翻译伦理研究中寻求能够指导译者向善的、理性的翻译伦理原则。

目前译界疾呼翻译伦理的回归,并对翻译研究的伦理转向做出了阐释,但迄今为止,很少有关于译者伦理观的实地调查。本项目以此为契机,对本校翻译专业硕士(MTI)55名在校研究生进行其翻译伦理观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现在普遍流行并为学生所接受的价值观,本次研究成果将最终反馈在教学中,推进翻译人才从专业型培养向职业型培养的过渡。

二 翻译伦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翻译伦理研究

在西方学界,上世纪80年代安托瓦纳·贝尔曼首次提出了“翻译伦理”的概念,并试图建立一种理性的批判哲学,以便使其能夠在各语言之间建立可以横向对话的关系。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结构主义哲学中也隐含着翻译的责任问题,责任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德里达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翻译涉及决定和取舍的问题,所以翻译也牵涉到伦理问题。美国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其1998年出版的《翻译的窘境:论差异的伦理》一书的前言中承认,安托瓦纳·贝尔曼的翻译伦理思想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认为(Venuti, 1998:1),“好的翻译就是用译入语来表现异域文本中的异域性”。

国际知名学者、欧洲翻译研究协会会长安东尼·皮姆在《论译者的伦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译者的“文化间性”概念。皮姆倾向于从译者的“文化间性”出发,针对各种形态的翻译活动,去探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展开交往合作的译者的伦理。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在内的众多学者纷纷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不仅大胆预言:“翻译研究的下一阶段将以伦理主题为特征”(1997:48),而且系统提出了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的五大翻译伦理模式。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翻译伦理问题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五种翻译伦理模式。上述五种翻译伦理模式既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五种翻译伦理模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不仅各自促进了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且作为一个功能互补、互融共动的系统翻译理论模式熠熠生辉、迸发出更为强大的力量。

(2)国内翻译伦理研究

在上世纪末,中国译界也出现了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翻译界存在的问题,有些学者则开始在自己的翻译理论著作中明确提及“伦理”二字。杨自俭在《关于译学研究的一些想法》中提到:“译者要把握好再创作的‘度……译者追求哪个位置的度,取决于译者的个人追求(包括社会、政治、人生、审美等方面) 和社会、政治、伦理、文学思潮、读者的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再创作度的主客观因素很多,但并不是个个等同,比如有时政治因素、伦理因素就起压倒其他因素的作用。”(杨自俭,2002:13)许钧教授发表于1998年的《论翻译活动的三个层面》,从“要怎么译”、“能怎么译”和“该怎么译”三个层面探讨了译者在复杂的翻译活动中所受到的各方面约束和影响。该文通篇虽未使用“翻译伦理”这一行动目的、行动自由以及道德价值,却是真正意义上具有理论深度的一次翻译伦理探索。2001年,吕俊、侯向群正式提出“翻译伦理学”这一概念,之后偶有关注哈贝马斯交往伦理学的文章出现,但“翻译伦理”议题并未在国内理论界产生大的反响,涉及伦理问题的文章仍然主要围绕翻译忠实标准。吕俊在《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一书的最后,提出“在翻译研究中引入伦理学思想的必要性”(吕俊,2001:270)。2005年,申迎丽、仝亚辉率先介绍了《译者》2001年的“回归伦理”特刊,其后西方八、九十年代翻译伦理研究成果不断被译介入我国,与世纪之交国内特定的翻译理论研究大气候结合之下,伦理议题不断升温,逐渐成为国内理论界的关注热点之一;“翻译伦理”也逐渐成为了如“忠实”、“操纵”一般,为翻译理论研究者所耳熟能详的概念。

200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了“翻译伦理”研究阵营中,目前已有多部博士论文以翻译伦理为主题做了专门研究,相关专著也陆续出版。翻译伦理问题受到关注之强烈,研究成果增长之迅猛,以至于一再有论者提出翻译研究的“伦理转向”。是否有此“转向”、是否有必要称其为“转向”还存在着诸多争议,而翻译伦理研究之热,由此可见一斑。张南峰在他的《中西译学批评》一书中也曾提到:“翻译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道德制约,因此翻译学离不开应用伦理学”(张南峰,2004:39)。

三、分析MTI的翻译伦理观调查研究

从调查问卷结果总结得出,作为英语专业翻译人员,翻译硕士应该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可谓MTI的翻译伦理所在。

首先,MTI要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要做一个专业英语翻译人员,93%的同学认为听、说、读、写、译能力是最应首先具备的技能,其次是某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翻译理论、技巧。听说读写译能力之所以将“译”放在最后,更重要的原因是“译”应该是这些技能里最高也是最难掌握的技能,毕竟翻译是用另外一种语言去传达原作者的意图和写作的语气,比写作本身要难得多。英语翻译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运用语言的时候更多的就是翻译工作所涉及的一些文件。鉴于此,英语专业的学生要认真对待翻译,将其视为自己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这样就可以为自己的翻译学习提高动力,要善于对中外语言文化进行对比并总结翻译技巧,同时还要注意多阅读各种有用的语言材料和翻译教程等。

其次,MTI应遵循“忠实于原作”之伦理,这是翻译具体操作过程中译者应该遵循的最根本的职业道德标准。调查显示,影响译者选择自己忠实对象是道德和法律这两个因素,其中道德占15%,法律占9%。在不违反这两个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忠于原作居多,其次是目的语读者。在中西方,“忠实” 二字本身就属于伦理的范畴。译者选择“忠实”原作,实际上就是在履行对原作和原作者的一种承诺,即不歪曲原作的内容甚至是形式,表现出对翻译操作的一种责任感。这种伦理要求翻译要精确地再现原文或原作者的意图,不能增加、省略或改变任何东西。

第三,MTI在翻译过程中应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要。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在遵循原作基础上,会以读者为翻译标准,其次近50%受访者会以公司、单位需求为翻译标准,由此看来,大多数人翻译会以目的语读者的需要为标准。其实原作本是写给英语读者看的,译成汉语后服务对象就变成了汉语读者。由于汉语与英语存在若巨大的差异——不仅是语言上的差异,更有文化上的差异,原语读者能看懂的内容,有很多目的语读者读起来却有困难。因此,绝大多数译者在从事翻译时,除了尽可能地传达异域文化之外,还要设法迎合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以扩大译作的市场。对于读者的阅读情趣和接受能力,译者不仅有迎合的必要,更负有提高的责任。不迎合可能将读者拒之门外,但是只迎合不提高会使读者觉得读无所获,使之失去对译作的兴趣。一般说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迎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情趣和接受能力:一是尽量使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来传译原文;二是对原文中含混的、晦涩的语言做出明晰化处理;三是对原文中某些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用注释加以说明。

第四,MTI应正确地对待稿酬和其他权利。周作人曾经将译者分为三类: 一是职务的,二是事业的,三是趣味的。如今的译者当然也可以分为这样的三类,但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界限就相当的模糊了,不管是职务还是事业的,大多是“受命”而翻译,当然也有一些译家在为专门的领域而笔耕不辍地翻译。译者要尽可能地争取自己的利益,首先所要报酬应该符合自己的工作强度、难度和量度,其次要争得署名权,尤其是在封面和书籍上署名的权利。经调查发现,在忠实于原作者的基础上,仅有3%的受访者表示会以高报酬作为自己翻译标准,我们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其材料中含有不利于译语读者或社会的,MTI应该拒绝从事这样的翻译工作,即使报酬再高,也要有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底线,不能盲目而不负责任地为赚钱而翻译。

最后,保守涉及客户秘密也是MTI要坚持的伦理观。问卷结果显示,如果发现客户提供虚假或者违反法律的信息,受访者无人可以无所顾忌,继续翻译,有70%的受访者会主动与客户求证,协商更正方法,有10%的受访者不但拒绝翻译,还要举报。实际上译者的翻译可以看做一种涉及情报问题的工作,因此,译者必须保守自己所翻译材料的秘密,不经过客户的允许不能将自己所翻译的材料或信息披露给第三方,更不能利用自己知道的信息为自己谋取钱财。就像切斯特曼所提倡,不能利用自己所翻译的这些信息为自己谋私利,这也是译者的一项基本职业伦理素质。如果发现有违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应及时制止,杜绝有违道德或违法的事情发生。

四、结论

本文通过问卷、访谈、实证跟等方法,着重了解MTI研究生的有关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量化分析之后,展开系统研究,总结得出现阶段部分MTI研究生群体的总体翻译伦理观。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在MTI职业化培养当中首先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伦理观,进一步完善翻译课堂教学,拓展翻译研究领域和丰富其内涵,规范翻译教学态度和作风。 第二,正确的翻译伦理观更好地指导学生翻译实践活动,并优化翻译的标准,推动翻译教学的良性发展,這样译者、出版商、翻译教学、翻译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做到有伦理规范可依。第三,要加强译者的责任感,遵从翻译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规范。

在中国这样一个翻译大国,MTI作为英语翻译人才的后备力量,其道德素养和专业修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翻译大业。MTI应该掌握正确的翻译伦理观,要明确学习动机,培养严谨认真的翻译态度,严格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正确看待翻译工作者的报酬,保证翻译质量,为读者、客户负责,保守自己所翻译材料所涉及的各种机密,杜绝非道德或违法的事情发生。在MTI职业化培养中,更应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争取早日为国家翻译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Berman, Antoine. “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 [A]. in Venuti, L. (ed.),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C].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284-197.

【2】Berman, Antoine. Pour Une Critique des Traductions: John Donne [M]. Paris: Gallimard, 1995: 93.

【3】Chesterman, Andrew. Ethics of Translation [A]. In Snell-Hornby Mary, Zuzana Jettmarova and Klaus Kaindl(eds). Translation a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147-157.

【4】Chesterman, Andrew. Memes of Translation: 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1997:170.

【5】Chesterman, Andrew. 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 [J]. The Translator: Studi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01(2):139-154.

【6】Derrida, Jacques. The Ear of the Other: Texts and Discussions with Jacques Derrida [C]. Christie McDonald & trans. Peggy Kamuf, Lincoln & 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85.

【7】Pym, Anthony. Pour Une Ethique du Traducteur [M]. Arras: Artois Presses Université, Presses de l universitéd Ottava, 1997: 38-41.

【8】Venuti, L.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9】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10】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1】陈燕荣,车明明. 翻译伦理观照下外宣材料翻译[J].上海: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 (4):101-104.

【12】陈振东. 翻译的伦理:切斯特曼的五大伦理模式[J].国外理论动态,2010(3):85-88.

【13】方薇. 中西翻譯伦理研究:方兴未艾还是根基未稳?—兼论国内的“翻译伦理”概念界定[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4):86-95.

【14】何怀宏. 伦理学是什么[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11.

【15】季羡林. 翻译之为用大矣哉[C].译林出版社,1998.

【16】吕俊,侯向群. 翻译学建构主义的视角[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7】骆贤凤. 中西翻译伦理研究述评[J].中国翻译,2009(3):13-17.

【18】彭萍. 翻译学的新兴分支—翻译伦理刍议[J].学术探索,2012(01):152-155.

【19】彭萍. 伦理视角下的中国传统翻译活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0】申迎丽,仝亚辉. 翻译伦理问题的回归——由<译者>之特刊<回归到伦理问题>出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94-99.

【21】王大智. “翻译伦理”概念试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61-63.

【22】王大智. 关于展开翻译伦理研究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44-47.

【23】王克明. 翻译与伦理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5):45-48.

【24】王海明. 伦理学与人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5】许钧. 翻译论[A].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380-395.

【26】许钧. 论翻译活动的三个方面[A].张柏然,许钧.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19-230.

【27】杨自俭. 关于译学研究的一些想法[A].张柏然,许钧.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8.

【28】 张南峰. 中西译学批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职业化译者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职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