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石材在建筑上的应用

2018-10-20薛映

躬耕·文化精粹 2018年5期
关键词:吴哥窟

摘要:从古到今,人类从蛮荒中蹒跚而来,最初的建筑是为了遮风避雨、防止野兽侵袭,因此所采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容易获得的自然材料,多是用土和木。特别是在木产量多的地方,例如我国的古代建筑大多是用木建成的。在石材产量多的地方则用石材为建筑材料,这也可以说是因地制宜。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宗教信仰发展起来,人类对神明的敬仰超越了对生活的所求,为了使自己的神永存在人类身边,于是便修建了与神交流或者作为供奉、祭祀的神庙。以土木为材料的建筑容易被风雨侵蚀,这便与神永存在世的思想相违背,因此土、木被取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稳固的石材。因文化的进步使得建筑材料不再仅仅区别于地域,还区别于建造意图。

关键词:石材建筑;吴哥窟;精神建筑。

当今柬埔寨是佛教之国,举国上下信奉小乘佛教,而在12世纪时,在今天柬埔寨的土地上屹立着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高棉王朝,当时高棉人信奉印度教,因此当时的国王苏耶拔摩二世建造了吴哥窟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用来供奉毗湿奴神。因此吴哥窟属于寄托人精神的建筑,属于精神建筑。吴哥窟已经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现在还依然稳固,可见当时建造者的技术非凡。

吴哥窟的建造地是沙质土,土壤含沙量很高,岩石属于灰砂岩,吴哥窟的建造在材料上是就地取材,取自附近山上的灰砂岩,这种岩石质地软,易成型,因其易加工的特点也使得吴哥窟内能够雕刻非常精美的浮雕。吴哥窟的四周被护城河围绕,河面宽约190米,中国的古城外也有不少的护城河,其作用大都是防护。而吴哥窟的护城河除了防护的作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那就是平衡地下水位。吴哥窟是使用石材建造的,它所在的土地松软多沙,而且因柬埔寨地处热带湿热地区,多沼泽,雨季和旱季的地下水位变化明显,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因此在吴哥窟周围建造足够宽的护城河,利用河水平衡地下水是非常关键的。

石材运用在建筑上多见的是树木稀少的西欧地区,石材本身笨重敦厚,其优点在于可以更长时间的保存,这正符合了宗教建筑的思路,因此类似于吴哥窟、帕特农神庙、金字塔等具有宗教意义或者皇室意愿的建筑多会选择石材为建筑材料。但是石材也有其弊端,比如在取料、加工上面不如木材、泥土等建材方便,通常需要繁多的勞动力,在雕刻上也更为困难,或许是因为这些工艺上的难度,使得类似于吴哥窟的雕刻一样使人惊叹。在建筑手法上石材建筑多采用直接堆砌的方法,利用石材本身的质量使其之间稳固,从而能够存留千年不倒。例如吴哥窟的建筑,在建造走廊和门框时多采用叠涩拱券的手法,层层累加、层层出挑,而很少使用粘连物。虽然当时的叠涩拱券技术不如弗洛伦撒大教堂那样成熟,但也足以让人为之惊叹。

结语

建筑是精神的寄托,一座建筑书写了一段历史,石材建设是人类向往永久的表达。吴哥窟的建造历经35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建造者苏耶拔摩二世的寄托,也是高棉王朝兴盛与衰落的见证者,历经九百多年一直默默屹立,无论世界怎么变,它都站在那里沉默不语,或许是寄托了当时高棉人的梦,这是一段沉睡千年的梦。

参考文献:

[1]李克.虔诚的建造——探访吴哥窟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有感[J].建筑技艺.2014(6).

[2]产斯友.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表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薛映(1995.2--)男,籍贯:河南许昌,学生,硕士,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西南民族传统建筑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吴哥窟
柬埔寨吴哥窟游进入小吴哥窟
柬埔寨之旅
吴哥窟千万块巨石的来源
吴哥窟
吴哥窟的日出
文化人类学视阈下大足石刻飞天与吴哥窟仙女形 象研究
柬埔寨吴哥人文和自然景观调查研究
林中的俩女孩
神秘的吴哥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