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与道德

2018-10-20靖云浩

躬耕·文化精粹 2018年5期
关键词:社会法治道德

靖云浩

摘要: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传统文化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的顺利实施,经济腾飞,但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过分推崇使得社会上道德价值观念被经济效益的利益观念严重摧残,社会上已不再有一种能够被社会全体认真遵守的道德价值,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利益,这也使得今年来恶性的道德危机频繁出现,恶性案件屡见不鲜。当认识到了其中的严重性,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以德治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突出“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法治;道德;社会

现在许多对法治不行的研究多局限于法律规范的内涵道德、社会统治主体的道德观、法律职业者的职业伦理道德观、法律规范的漏洞不足和公民的法律意识或公民意识的不足等方面的分析,而缺乏对社会层面的道德价值的分析,只有在社会层面形成一种崇尚道德的大环境,借助于环境的力量自然会影响到生存在此环境中的所有人。现在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就是在社会中道德意识不足,传统道德被漠视,全社会缺乏一种整体性的道德信仰意识。

一、法治不行源于道德的破坏与漠视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缺乏被信仰,不能简单归结于立法司法执法环节,伯尔曼的名言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人们选择不信任法律的同时,是对道德的一种怀疑,也正是因为人们对道德的信心与日俱减,从而导致社会整体的道德底线一再被挑战,三鹿奶粉,大头娃娃,地沟油,毒葡萄,以及今年曝光的山东疫苗案,这些时间的发生其实并非当事人不相信法律,而只是他们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对道德产生了极大不信任,从而会导致他们不再遵守法律。

上溯至我国古代就已有“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传统,案件的当事人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犯罪,他们都是明知而犯,同时在司法活动中,“法官是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这句话在事实上是所有人都认同的,不能说它不是被信仰的,司法工作者绝大多数都是经过了法律知识的培训,其中不乏法律知识丰富的高水平的学者专家,司法实践中依法为准这样的道理没有人不认同,同时大家都是信仰的,问题出在现在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并不是立法、司法以及执法,而是在社会上重新树立被严重破坏的中国传统道德,中国传统道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随着一切牛鬼蛇神的被打倒,传承上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被消灭殆尽,道德不被信仰,延伸到法律范围带来的就是人们不再信任法律的表象,所以不是法律怎么了,重要问题在于人怎么了,重塑社会道德,必然会在法律领域促进法律切实的发挥作用。

二、社会层面缺乏牢固的道德信仰

社会缺乏统一牢固的道德信仰,需要在全社会层面一种整体性的道德信仰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社会全体推崇道德的大環境,并借此大环境来影响其中的每个人,当大环境形成后,社会成员就会选择去遵守和违背,由于人的成年观众心理,必然会影响到每个人的行为,在人们心里树立道德价值观,减弱唯利是图的观念,法治的推行和运行也会得到很大促进。

按照亚当·斯密的说法,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人既作为趋利逐利的经济人而存在,又作为甘于奉献的道德人而存在,二者共同存在于人性及人的生活之中并且时常相互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性之善恶一体及其动态的生成过程决定了人们的社会行为需要道德与法律的双重约束,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产生于是成为必要。现在社会上法律规范规模已经能够相当庞大,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66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删减取消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也是规模庞大,但是这么充足的法律仍然未能很好的规范人们的行为,各种恶性案件接连发生,食品问题,伤医事件,强奸杀人等,在全民注视法律的删修改定的时候,未曾有人去想真的是法律的问题吗?仅仅是因为法律规定的不够、不好,才会出现这么多的恶性事件吗?在这里我们可能要打一个问号,并不见得如此。在民法中有诚实信用原则,但是在司法中纠纷绝大多数都是起源与诚实信用原则的违背,而诚实信用同时也是中国早已奉行了上千年的道德文化传统。只是在现在社会许多人是从道德人转化到了经济人,而忘了在不同的情景中再转化会道德人。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宽猛相济”、荀子提出“隆礼而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等,我国历来重视德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任何法律都内含着道德判断、体现着道德取向、反映着道德价值。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很重要的是对其蕴含的道德判断、道德取向、道德价值的认同;人们对法律的遵守,很重要的是源于道德认识、道德觉悟、道德境界的提升。但是在现在社会道德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现在追求法治最大的问题就是重塑社会道德,而不只是个人的道德素质或者统治者的道德素质,法治的实行必然要以道德被尊重为前提,没有全社会对道德的一致认可,没有一个社会层面的道德价值观、道德价值环境,法治不可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法治道德”及其建设》.张洪芹,《山东教育学院报》,2009年第4期.

[2]《论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陈勇,武曼曼,穆婓 ,《道德与法研究》,2016年第2期.

[3]《论我国法治进程中法律与道德问题》.范进学,《法治研究》,2011年第7期.

[4]《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实践把握》.马长山,《法学研究》,1999年1期.

[5]《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源头治理与道德机制建设》.姜裕富、齐卫平,《求实》,2015年4月.

猜你喜欢

社会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