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壶缘·永远的祥陶

2018-10-20横空一雁

中关村 2018年7期
关键词:天青宜兴陶艺

横空一雁

他和历史上的葛明祥一样,面对泥砂与泡沫,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冷落,甘于同世间一切真正的艺术家一样去守望。

历史偏有如此的巧合,在宜兴有两个同姓同名的陶艺大师,并且都在我国的紫砂、陶艺制造业中留下了闪光的一页,这在我国紫砂、陶艺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例,他们都叫葛明祥:

一个是清代的葛明祥,乾隆、嘉庆年间人,生于宜兴丁山镇。善制钧釉类器物,曾轰动一时,誉响全球。

一个是当代制陶名家,1955年生于宜兴丁山镇,享有“旷世奇美”之誉的葛明祥。他本是一位技术精湛的牙医,因为对故乡五色土的挚爱,毅然弃医事陶,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陶土的探索研究之中。用自己的思想意境、艺术激情,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获得了形、釉、火的综合陶艺成就。他成功首配了绝美的朱泥与天青色泥,在台湾竖起了一块名牌:“祥陶”。祥陶被誉为“土的技术、釉的艺术、火的魔术”,“祥陶”便也成了他的艺名。

静夜,伴着透过窗棂的月色,端详着手中的祥陶壶,于幽暗中焕发出敦厚,沉实的光亮,暗暗感叹作者的智者性灵。有评家赞叹曰:“观祥陶壶,如读王维诗、柳永词、白朴曲,清新飘逸,愈味愈隽。”我的感知亦如是。

从朋友口中和查阅文字资料中,对葛明祥断断续续有一些了解,虽然是并不连贯的片段枝节,但依然让我心动,对这位无冕大师充满了敬仰。不幸的是,他英年早逝,年仅55岁。天妒英才,情何以堪!我心里就埋藏了一个念头,要去宜兴,走进祥陶坊,去拜祭“在炉火中涅槃”的葛明祥。

2016年清明节前,那天阴雨绵绵,朋友带我第一次走进宜兴祥陶艺术陶瓷有限公司的大门,踏入祥陶坊,那是一间及其简单,及其普通的工作室。在这里我见到了葛明祥的夫人蒋彩萍女士。《祥陶坊》的匾额依然悬挂,丈夫走后,她一如既往地守着祥陶,继续“祥陶”未竟的事业。她依然安静地带领工人制做良心壶和各色茶具,那只是为了生计。我知道蒋女士亦是位制壶高手,其壶价格不菲,但她极少做。现在每年也做几把,为酬知己而已。

落座,品茶,款款而谈中,蒋彩萍慢慢把我带进了葛明祥“陶与火”的艺术世界,使我的心灵时时感到震颤。

葛明祥曾做医生,早已是远近知名的牙医。但他毕竟是生长在陶都啊,也许是骨子里的缘分,他半路出家了。一步跨入了紫砂圈,走进去了,真恰似“天涯芳草无归路”(辛弃疾·摸鱼儿),再也无法回头。他暗暗发誓,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要在紫砂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作品。

紫砂壶之所以只属于宜兴,关键在于宜兴的泥料,佐以恰当的窑火,才能变幻出斑斓的“色泽”。尤其朱泥,是红泥中的极品,美观但稀少,当时宜兴的紫砂厂里已经没有朱泥了。天青泥亦是紫砂中稀有的精品,清末就鲜为人见了。据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把天青泥壶,资深紫砂收藏家张学明手中有一块天青泥残片。怎样才能使稀缺的泥料重现光彩呢?葛明祥一开始便著力于泥料的研制。凭着他的执着,寻遍了蜀山所有的新老山头与大大小小的矿井,采集了几十种矿源材料,进行了150余次的反复试配,终于配制成功了,再现了朱泥和天青泥的色泽光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祥陶朱泥壺和天青泥壶风靡了港台,特别是他的文气隽永的朱泥小品系列更成为抢手货。一时,台湾、香港有30多家媒体对“祥陶”作了报道。他在港、台玩壶人的心目中竖起了“祥陶”品牌,创造了“祥陶”的辉煌。

后来,在一次日本举行的陶瓷展销会上,竟有日本客商说中国东西太差,不好卖。不错,日本是个陶瓷王国,但中国可是陶瓷故国,“China”代表的就是陶瓷。葛明祥的行业自尊心、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刺痛。“我要弄出点好东西来,让他们看看中国陶艺的水平”。一句最朴实的誓言,又把他推上了一条不归路。他开始由紫砂壶转入陶艺的研究。他把卖紫砂壶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窑变釉的研究中,十多年,交了上百万的学费。一次次地摸索,一次次地试验,一次次地砸烂又重来,他终于研究成功了,并成功地将釉的技术应用到陶土的烧制上。他所造出的变色釉,绚丽天成且极具思想内涵,成为绝世神品。他不善炫耀、更不愿张扬,只有那一堆堆碎片,一个个堆积在墙角的破陶罐瓷瓶,默默记载着他的执着与艰辛。那一只效果奇特的鸡血红釉的陶瓶,窑变产生的多层次的色感,如碧空红霞,彰显出绝然的艺术震撼力,成为世间不可能重复的精品。

葛明祥说:“时潮犹如大浪,将砂子淘起,将金子沉没……”但黄金毕竟是黄金,砂子永远是砂子。时间会说明一切,检验一切。他和历史上的葛明祥一样,面对泥砂与泡沫,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冷落,甘于同世间一切真正的艺术家一样去守望。

明祥曾这么说:“艺术创作需要真才实学,需要觉悟,也需要灵感,更需要淡泊……”而淡泊又谈何容易!做壶“还需要一个静静的心态”!所以他的壶绝没有那种浮躁的媚态俗风。葛明祥作品的高古气息和纯朴风格,已经成为一种品味、文化、修养、境界的标志。

葛明祥是陶艺园地的拓荒耕耘者,近乎痴迷的执着。他常常在妻儿已入梦乡的三更之后,还在凝视思索,在冥思苦想中度过黎明前黑暗。蒋女士说:有一年的除夕,我们都没有回家,还在继续工作,他不知疲倦的守在窑炉前。也许是他的执着打动了上苍,那一窑开启的时候,竟是令人振奋的成功。他孩子般不停的笑着,天亮了,从来不肯逛街的他,竟然拉着我跑到街上,非要给我买一件新衣服过年。说到这儿,蒋女士顿住了,或许她的思绪又回到了当年的那个场景,回味着那一刻的幸福……

葛明祥在陶艺之外,对中国书画、文学、古陶艺都有研究与收藏。他结识了多位当代高品格的画家及画论家,而好多著名的画家、美术评论家、收藏鉴赏家也都不约而同地喜欢他古朴纯净的作品。这种交谊往来,使他更拓展了艺术视野。尤其是书画名家吴冠南先生,只为祥陶一家制品作书画,而其他一般制壶者虽出千金而不可得。

2000年春节前,葛明祥查出身患严重的膀胱癌,那年他只有45岁。作为医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大夫说,他的病最怕炉火,要保命,远离工作,须“近水静养、细雨轻吟,远离炎暑、常品佳茗。”蒋女士苦笑,真是个好药方子,但这对他真的太难了,他绝对做不到。他太爱他的事业了,是一种忘我的爱。他默默苦斗19年,恰恰是这罹患重病的10年,成了他事业最辉煌的10年。10年,他与病魔进行了一场抢夺时间的殊死搏斗。2010年8月4日,葛明祥“在炉火中涅槃”了。他这一走,千古宜兴陶业将留下多少憾事!

2011年11月,在葛明祥去世一周年之际,通过民间渠道组织,在上海举办了葛明祥作品研讨会及《陶艺之光——葛明祥陶艺作品精粹》首发式。葛明祥部分遗作首次在上海展出,一时间成为上海工艺美术界的一大热门话题,媒体对此作了报道。清华美术学院教授杨永善,陶瓷、紫砂收藏鉴赏专家张学明,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上海,专门为葛明祥——这样一个中国陶艺界的无冕之王,开他的遗作研讨会,不可谓不“盛大”!

明祥拥抱真诚,祥陶注定辉煌!祥陶艺术,那是在炉火中涅磐出来的生命艺术!

我要告辞了,蒋彩萍女士送我出来,我们已成为了朋友。相约,以后我只要到宜兴,一定要见面畅谈。

我走出门来,似有不舍,不禁回头望去,祥陶坊还在。

啊!永远的祥陶,永远的祥陶艺术!

猜你喜欢

天青宜兴陶艺
天青雕刻龙凤呈祥对杯
宜兴釉陶
汝窑为魁 天青如玉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疯狂”的陶艺
青梅竹马的岁月成诗行
学陶艺
做陶艺
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