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门口的创业孵化器

2018-10-20蓝天阳

中关村 2018年7期
关键词:昌平区孵化器创业者

蓝天阳

2017年9月“回天有数”计划启动,今年7月起开放千套人才公寓。这条新闻让在昌平区创业的创客们倍感欣慰。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来昌平区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这里的孵化器数量也明显增加,且各具特色,与创业者精准对接,以期达到最优的孵化效果。

宜居宜业 打造“回+”双创社区品牌

为了改善“回天地区”(回龙观、天通苑)职住失衡局面,自2017年9月,昌平区“回天有数”计划正式启动,引入亲子、机器人编程、全脑开发等创新型教育业态,打造符合潮流及居民需求的体娱地标综合体。例如,“回+双创社区”示范项目“昌发展·龙域中心”就是引入新产业的新载体,重点引进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硬科技创新企业入驻。目前,龙域中心东区带动区域就业人口共计2000余人,西区投入使用后预计带动区域就业人口将达到3000余人,可基本实现职住平衡。

北京奥维视讯公司创始人王宇就是在“回+双创社区”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将公司落户在了龙域中心,从事视频通讯方面的业务。“公司的确享受了不少优惠政策,但是人还是很难吸引过来。”王宇说:“我们如果看上了一个住在大兴的人才,想约面试,人家一听在回龙观,连见都不见了。”

宜居宜业是“回+”双创社区的最大特色,在家门口创业,哪个创业者会拒绝呢?“回+”双创社区是昌平区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和区域特点,由政府主导,集中使用中小专项资金在回龙观、天通苑等“睡城”特征凸显地区创建的,具有完善的社区创业创新生态,以创业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目前,“回+”双创社区先后打造了腾讯众创空间(北京)、龙域中心、极客丛林等一批示范空间载体,引导其他双创载体建设,树立“回+”双创社区品牌,积极营造“回+”创业创新氛围,打造“资本、人才、技术、信息、文化、空间”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同时,注重总结示范经验,充分发挥重点空间载体集聚创业创新资源的示范效应,引导全区双创空间运营孵化能力全面提升。

位于回龙观西大街上的腾讯众创空间(北京)实现了家与办公室的连接,实现了工作、生活、社交三位一体的融合,这里也成了许多人梦想开始的地方。腾讯众创空间独创的“四创综合体服务模式”的创业综合体,以“创办公”、“创生活”、“创社交”、“创服务”为核心,让创业企业聚焦成长,让青年创业者们专注创造。“创办公”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办公场景,可为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创业者、投资人提供联合办公、独立办公、共享办公等不同的办公产品。“创生活”的功能是为创业者提供品质消费和愉悦休闲生活体验;“创社交”则为青年活力社群增强创业合作打造各种场景;“创服务”为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成长性服务和深度定制的投融资服务。这个5.5万平方米、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创业大厦所展现的活力,已然符合其“创业综合体”的概念,其运营模式将成为当下具有引领性的创新范式。

聚焦产业 打造全链条孵化生态体系

有了宜居宜业的创业环境,创业者的更高一层的需求是产业生态,因此,专业化的孵化器更受青睐。位于昌平区超前路11号的禾芫科技孵化器聚焦生物医药行业,并探索出了“微创业”和“微孵化”的运营之路。

在记者刚到达禾芫科技孵化器副董事长、合伙人范兰丰办公室的时候,恰好遇上他与一位创业者结束了关于创业入驻的会谈。范兰丰向我们介绍到:这是一位生物医药的博士,想要利用自己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这是他第二次来禾芫,他已经去过很多家孵化器,这次来就是决定从我们禾芫孵化器作为他的创业起点。是什么吸引这些创业者选择禾芫孵化器呢。这就要禾芫孵化器创始人的经历以及禾芫所秉承的“微创业-微孵化”创业孵化理念谈起。

范兰丰在做禾芫科技孵化器之前曾在中关村生命科技园的孵化器工作过10余年,参与了三百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的孵化,可以说是生物医药孵化器运营的资深人士。在多年的企业孵化领域的工作中,范兰丰逐步意识到生物医药领域孵化的四个趋势,即企业规模逐步微型化,企业起步规模越来越小;企业创业孵化平台的网络化;服务体系的共享化,孵化需要提供开放资源;创业者对风险的回避的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往往是试探性的开始创业,这时需要孵化器提供配套服务减少他们的投入,总结上述四点就是创业领域进入了微创业的阶段。2015年,范兰丰与同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孵化器总经理的吴玫涵共同创办了禾芫孵化器与禾芫基金,开始了“微创业-微孵化”之路。

禾芫孵化器提出了“微創业-微孵化”的创业孵化理念,针对微创业的趋势,为创业者提供微孵化的服务,即建立资源平台,将孵化器所拥有的各类资源整合放到平台上,所有创业者都可以共享这些资源。例如,禾芫孵化建设了500平米科技仪器公共技术平台,配备了常规的分子生物学相关仪器,同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仪器定制化租凭服务,并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服务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全首都范围内的科技仪器资源。而且,禾芫搭建的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中试生产平台,能为处于产品注册期的器械及诊断试剂公司提供从厂房选址,厂房设计,厂房施工到生产许可申请,质量体系考核等一系列的全方位服务。

针对于技术型的创业者,禾芫提供管理输出,帮助创业者解决例如人力资源、政府项目申报、投融资等方面的服务,也可以将这些服务以管理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创业企业当中。与禾芫孵化配套成立的禾芫基金,将投资领域重点放在了新型诊断试,医疗器械,生物信息及新药研发等专业门类,专注于天使投资并提出了两个“可能”,即:3次面谈50万元的天使投资无缝对接成为可能;10万元创业成为可能。

“微创业-微孵化”之后,禾芫开创性的提出了“集团孵化”的全新项目孵化模式,即建设医疗器械、诊断试剂技术中心,以投资为纽带,联合3-5家创新医疗器械公司组成医疗器械孵化集团,最终实现打包出售或联合上市。集团孵化作为微孵化的后续阶段,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完善了禾芫对于创业孵化企业后续发展的链条。凭借这一些列的孵化服务体系,禾芫孵化器先后获得北京市科委众创空间,中关村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孵化平台等资质。

组合出拳 打造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空间

目前,昌平区正在以建设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为契机,不断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为总目标,全力推进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就业平台服务效能,双创工作在空间建设、政务服务、公共平台、金融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为打造双创体系提供了示范。

昌平科技园负责人介绍,经过几年的发展,昌平区已打造了“孵化器+加速器+基地+平台”的创业创新空间支持体系,形成了“产业驱动型+研发牵引型+垂直专业型+投资催化型”等功能齐全的创业创新空间集群,进一步打通了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面临的空间瓶颈。昌平区通过集中使用财政资金重点打造了产业驱动型的“三一创客”、研发牵引型的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投资催化型的英诺创业圈、社群链接型的宏福和乐邦乐成,以及垂直专业型的北大医疗产业园、新元科技园、禾芫孵化器等一批代表性的创业创新空间项目,有效地带动了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兴建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基地等空间载体,按照国家级示范标准提升创业创新空间载体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推动创业创新向纵深发展。

昌平区为了建设新北京,实现首都新功能,及时转变思想意识,接受新鲜事物、学习先进知识,与时俱进,不断适应首都发展新常态,在创业创新工作上探索出“既重视多种类型孵化空间硬件建设也完善双创软性服务体系打造;既关注创新创业者的工作环境也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既重视垂直领域细分也构建横向产业聚集”这样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昌平区孵化器创业者
昌平区总工会 关心关爱显温情 爱心传递共战疫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北京市昌平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孵化器的春天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国外民营孵化器经营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