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华创微电子: 中国”芯”设备崛起

2018-10-20北方华创微电子

中关村 2018年7期
关键词:华创微电子集成电路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是北京市属最大的集成电路装备研制企业,也是中国规模最大、涉猎领域最广、产品最全的半导体装备研制企业。

“中兴事件”后,国内媒体和公众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集成电路产业,但大多聚焦于芯片设计和制造环节,而很少关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环节。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上游,装备制造是决定国产芯片研制能力的重要方面,更是咽喉。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是北京市属最大的集成电路装备研制企业,也是中国规模最大、涉猎领域最广、产品最全的半导体装备研制企业。近日,记者围绕企业在引才、留才、用才上的经验做法对北方华创集团副董事长耿锦启进行了采访。

《中关村》:请您介绍一下北方华创微电子的发展脉络。

耿锦启:集成电路装备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其技术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高科技研发能力。因此,西方发达国家都将集成电路装备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牢牢地占据着技术制高点。我们国家从“十五”开始将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纳入国家重大专项研发。

2001年,为承接“十五”国家863计划集成电路制造装备重大专项-100nm高密度等离子刻蚀机研发项目,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清华、北大以及中科院共同出资成立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方微电子”),这也是国内第一家高端集成电路生产设备企业。

如果说是国家给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催生了北方微电子的诞生。那么北方微电子人的国产装备梦,就是公司能走到今天的动力。北方微电子不满足“躺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上生活”。经过摸索,2007年公司提出“二次创业”以实现自我造血。

一转眼11年过去了,目前公司的产品已经涵盖了集成电路领域、微机电系统、功率半导体、先进封装、半导体照明、化合物半导体、新能源光伏、平板显示等尖端领域,公司的营业收入也增长到了13亿元。

同时,公司的多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及北京市的大奖,如2009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迄今为止高端集成电路装备制造行业所获得的最高荣誉。2017年,北方微电子和原七星电子完成对半导体装备业务的深度整合,正式更名为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北方华创微电子)。公司目前拥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电子城、顺义天竺三大研发制造基地。伴随公司产品扩展,国际化、市场化步伐已经迈开。

《中关村》:请您介绍一下公司人才引进机制,尤其是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情况。

耿锦启:北方微电子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国家多项重大专项,我们深知人才乃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并将人才战略提升到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探索了一套自有的人才开发与培养机制,实现了人力资源的良性运营,推动企业发展和转型。

公司以全球视野聚合人才,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各大高校建立了长期的科技研发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国家重点院校博士、硕士近700名,约占总人数的40%。研发队伍中,硕士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超过60%。

要做高端装备,就要放眼全球,寻找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领军人物或高层次专才加盟。通过“借外脑”实现自身团队力量延伸与提高;通过与国际化人才的深入合作与交流,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培养锻炼研发团队能力。

“外脑加盟”带来的互动效应使公司团队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真正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基础。公司累计吸引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海外专家50余名,其中1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2人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逐步形成了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人才领先优势。

《中关村》:作为国内集成电路高端工艺装备的龙头企业,公司通过哪些渠道从海外“引才”?在“选才”上坚持哪些评价标准?

耿锦启:“刻蚀机”这个名字,可能到现在还是很多人眼里的陌生词,在21世纪初更是难以想象。 “买样机、解剖、仿制”是当时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最常选择的路。2003年,我带领技术团队到美国考察,10天跑了12个城市寻找样机。设备签约环节,谈好80万美元价格,对方坐地涨价到100万美元,随后又涨到110万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如果买下整套设备需要花费近900万人民币。

我和时任技术总工的赵晋荣及调研团队在机场开会决定改变策略,不买样机了,改为引进人才!最终在国外组织了一个研发团队。样机是死物,你理解到什么程度就只能做到什么程度,而引进人才就不同了,人才是有思维的,可以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是从这时起,开始了国内外两个研发小队深度交互开发,形成了工作昼夜衔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奋战,公司的第一台刻蚀机研制成功。这样,原本买样机就需要110万美元,而我们请团队只花费了总共45万美元就研发了出来。

這也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要在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有所作为,必须用“三个国际化”带动“三个本土化”:在国际化技术人才、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运营管理的带动下,促进本土化制造、本土化服务以及本土化产业链的建立。

有了海外人才引进第一次的突破,我们引进海外人才的过程就顺利了很多,有几位海外专家就是通过现有专家个人的推荐,才最终加盟北方微电子。同时,随着公司海外专家的汇聚,以及公司品牌在行业市场上的建立,公司在海外人才中渐渐有了知名度,这也为公司的引才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我们自己的努力,各级主管部门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引才资源及渠道支持。比如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每年组织的“海外赤子北京行”活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团参加的“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活动等等,都为公司与海外人才建立起了沟通的渠道和桥梁,为公司的引才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另外,公司主管单位北京电控也启动了专注于海外高端人才引进的“归巢计划”,这也为公司的人才引进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海外引才的渠道建立起来了,我们也会坚持自己的选人标准,而不是只要是海外人才我们都欢迎。第一,海外人才要有产业报国的决心和信心,这就是所谓的“志同道合”,这样我们才会走得更远;第二,研究领域要与公司产品密切相关。目前为止,公司的绝大多数海外专家都是在公司所在行业的世界顶尖公司有着丰富工作经历的;第三,要认可公司的企业文化。北方华创微电子的企业文化是奋斗的文化,公司发展到现在是所有员工不断奋斗的结果,海外专家回到国内也要和普通员工一起艰苦奋斗,而不是回来享受安逸的生活。也正是因为我们一直坚持这些选人标准,公司引进的海外专家流失率极低。

《中关村》:“海聚工程”专家被引进公司后,对公司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取得了哪些成绩?

耿锦启:公司的D博士,是第一批“千人计划”专家和北京“海聚工程”专家,目前担任北方华创微电子副总裁兼事业单元总经理,负责整个事业单元的运营。

还记得他初入公司的那一年48岁,意气风发。在他的带领下,产品开发团队日夜奋战,突破RF+DC双源溅射技术,ESC技术开发等多项关键技术,并拓展至其他设备应用。仅两年时间,其主导开发的产品系列迅速成功,实现国内该类产品零的突破,开发的设备关键指标有的优于竞争对手,并成功打入国际大生产线。截至2017年底累计销售近百个腔室,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而该事业单元今年预计的收入就达6个亿。2010年归国后,共获得国内授权专利38项,国际授权专利13项,陆续承担了4项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其中3项都已顺利完成了验收工作。

工作之外,有的同事想请教硅谷的人才绩效管理,有的同事想咨询子女留学,如此种种,D博士都会非常亲和认真,有问必答,甚至亲自帮忙找资料,出建议。专业的态度,深入的工作,儒雅的沟通,让同事们充分领略了来自硅谷的国际专家的魅力。

在北方华创微电子的平台上,每个专家都有各自的风采,专家的凝聚,进一步促进着公司整体人才的凝聚和发展。

《中关村》:在“留才”层面,公司出台了哪些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措施,开展了哪些特色服务?

耿锦启:公司为专家搭建工作团队,赋予各位专家充分的用人自主权、产品开发自主权、市场开拓自主权等,使各位专家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

目前,海外专家中有的担任事业单元总经理岗位,独立负责特定品类的产品开发及市场开拓工作;有的承担专业领域首席技术官岗位,为技术人员指点迷津,答疑解惑,到一线指挥解决各类疑难问题。

公司内,定期举办“专家风采”、“牛人上讲台”等活动,为专家提供充分的交流、切磋的机会,大师云集,各展风采。公司员工都亲切地称海外专家为“老师”。

在工作上充分授权,在生活上密切关怀。让专家们抛去了后顾之忧,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中关村》:目前,中国政府正在着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未来公司发展有哪些计划?为实现这些计划,主要人才需求是什么?

耿锦启:2014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着重提出“加速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提升先进封装测试业发展水平,突破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和材料,力争在2020年前,实现16/14纳米制造工艺规模量产”,这为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与装备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也显示出提高制造与装备国产化的决心。与此同时,北京市也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历史机遇,设立了总规模300亿元的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发展高精尖产业是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突破口”的定位。

基于以上非常有利的产业政策、行业前景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北方华创微电子以“创造精良,打造民族自尊”为己任,以“精良品质、卓越服务、中国制造”为企业宗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创新,科学制定了北方华创微电子的未来发展目标。

我们将本公司的战略目标定位为国内第一、全球前十的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制造商。我们在“十三五”末期的收入目标是60亿元,2025年为300亿元,力争2035年突破1000亿元。

要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我们要在人才引进、团队培养上下大力气,不断提升,造就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着力培养一支由产业领军人才、高级工程师队伍以及专业技术队伍组成的技术专家队伍。计划到“十三五”末期继续引进高端人才10-15人。

员工创造了北方华创微电子的历史,创造了中国集成电路装备发展的历史。相信在一代代人不懈的努力拼搏下,北方华创微电子一定能成为世界级的龙头企业。以高端微電子工艺装备领军企业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深耕发展,引领未来,助推产业技术进步,带给产业无限可能!

《中关村》:对于北京的人才国际化政策,公司有哪些建议?

耿锦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明确了北京的未来定位为“四个中心”: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新的城市格局、北京的人才国际化也将围绕其展开。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角度看,北京还需要吸引一大批国际顶尖科技人才。

但以目前北京的生活成本看,城市对于人才的整体吸引力在下降。特别在集成电路装备研制领域,研发周期长,试错成本高、验证机会和环境难以匹配,单靠专家个人也无法实现大型装备的研制,更重要的有赖于团队的合作与成长。希望国家和地区政府继续在各项政策上给予集成电路产业支持,同时在专家的国内团队构建上也能给予相应支持。

另外,高端海外人才引进需要的费用很高,企业也负担着比较大的压力。如果政府能拨出一部分专项费用,用于人才引进的补贴,来鼓励高科技企业增强引进高端人才的力度,相信会大有裨益。同时对于引进专家的“绿卡”应该进一步增加发放,“绿卡”的使用范围也应更加宽泛,现在很多持有“绿卡”的专家仍然无法购买高铁和飞机票,这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希望政府能增加一些方便手段,来使来华助力研究的各位专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便捷、便利。

猜你喜欢

华创微电子集成电路
合肥云之微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
先进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专题引言
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诞生
微电子封装器件热失效分析与优化研究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
基于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理论的实践
具有物联网特色的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片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