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幼儿园“安吉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2018-10-20刘肖君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安吉游戏环境创设民族

【摘 要】 本文以民族地区示范幼儿园践行“安吉游戏”为个案,解读了“安吉游戏”的内涵和价值,总结了“放手游戏-分析游戏-生成游戏”的教师成长路径,阐述了安吉游戏和民族特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并提出:在未来实践中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在游戏无痕中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在自主户外游戏之后生成游戏课程。

【关键词】 安吉游戏;民族;教师;环境创设

安吉游戏(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幼儿园创建的幼儿活动模式)历经15年的本土化实践研究,成为我国学前教育游戏改革的典范。深知“游戏精神和游戏价值”的幼儿园纷纷展开安吉游戏的学习。加德纳指出:“不管一个教育模式或体系如何理想,它总是立足在当地的环境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把瑞吉欧的戴安娜学校搬到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也没有人可以把杜威的新英格兰学校搬到瑞吉欧罗马格纳这个地区。”[1]同样,国内外幼儿园在学习安吉游戏时,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搬照抄安吉游戏。深入挖掘安吉游戏的内涵和实质,结合地域特点,师幼实际加以借鉴和融合创新是学习安吉游戏应有的思路。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是民族地区的一所示范幼儿园,长期承担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及幼儿教师培训工作,还协同开展家长教育工作。作为民族地区一所示范幼儿园,如何在安吉游戏学习中起到示范作用?如何在安吉游戏学习中对本园幼儿游戏进行反思,如何在领会安吉游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于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幼儿情况,探索促进本地多民族幼儿快乐发展的游戏?如何促进安吉游戏和民族游戏的有机融合?如何形成富有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的的游戏?是幼儿园实践安吉游戏拟解决的问题。

一、安吉游戏解读

1、在比较中领会“何为安吉游戏”

(1)安吉游戏与传统儿童自发游戏的异同。当看完“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宣传片,教师和家长马上联想到儿时自发玩的传统游戏,幼儿园顺势引导教师和家长开展了“安吉游戏和传统儿童自发游戏”异同讨论,在讨论中领会了安吉游戏的内涵。

安吉游戏和传统儿童自发游戏共同点为:第一,儿童是游戏的主人。儿童自主、自发、自由地玩游戏。第二,游戏材料都是低结构的,具有原生态特点。第三,儿童在游戏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

安吉游戏和传统儿童自发游戏差异:第一,比起传统儿童自发游戏,安吉游戏中游戏材料数量和种类更多,有更多可选择空间。第二,老师带着隐形的教育目的选择、投放材料,不仅让儿童体验到自主、快乐;也让儿童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安吉游戏与本园民族特色课程游戏的异同。安吉游戏与本园民族特色课程游戏的相同点是:在游戏环境创设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资源。

安吉游戏与本园民族特色课程游戏的差异:第一,对“因地制宜”思考视角的差异。安吉游戏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资源进行游戏环境创设,游戏材料主要取自本地司空见惯的“竹”资源。而本园民族特色课程游戏主要从本地民间生活场景和民族文化瑰宝入手。例如,创设了四方街买卖场景,家庭火塘、酥油茶场景、用东巴字画装饰环境等。第二,游戏价值彰显差异。安吉游戏凸显游戏的主体性价值。本园游戏主要凸显民族文化传承,知识、能力等工具性价值,主体性价值凸显不够。

2、基于价值追求思考“为何开展安吉游戏”

(1)幸福是儿童游戏的终极价值追求。张宗麟等人负责编制的《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明确规定幼稚教育总目标为增进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2]教育的最终指向是让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获得幸福的能力。幸福来自于对事物的美好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快乐,当快乐成为习惯时,幸福就发生了。[3]让幼儿在探索和冒险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快乐与满足是“安吉游戏” 理念的精髓。[4]自主、自发的游戏是儿童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2)在本体性价值基础上延伸出工具性价值。幼儿园的游戏不是简单的嬉戏玩耍。[5]幼儿园的游戏是“教育性的游戏”, 既使儿童得到满足与快乐,又服务于教育目的。 如果一种活动缺乏个人的满足,这种活动就不是游戏。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自发游戏相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 即一种教育性的游戏。[6]

游戏具有本体性和工具性双重功能。安吉游戏之所以被广为推崇,很大程度在于长期以来幼儿园游戏的过度功能化,忽略了游戏最原始和终极的本体性价值。在安吉游戏学习中,有的幼儿园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关注游戏本体性价值,忽略工具性价值性。事实上“安吉游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身体运动技能发展、良好性格的形成等也重要意义。[7]因而,在安吉游戏学习和实践中,幼儿园应领会游戏精神,在本体性价值的基础上延伸出工具性价值。

3、基于幼儿园实际明确“如何开展安吉游戏”

(1)理念落实到实践。安吉游戏的 “新” 不在理念, 在于它将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的胆识和智慧。民族地区幼儿园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之相对应的问题是教师缺乏先进的理念或理念和实践的脱节。因此,更新教师理念和思考如何将理念落实于实践是开展安吉游戏的首要任务。

(2)借鉴和开发相结合。安吉游戏在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地理、文化优势,开发乡土资源。基于节省游戏资源开发成本的角度,可充分借鉴安吉游戏已经开发出的优质游戏资源;但照搬安吉游戏资源则是对安吉游戏的刻板学习。因而,在幼儿游戏资源开发,环境创设过程中,既需要“拿来主义”精神,也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乡土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为儿童创设自然、丰富、多样性的游戏环境。

(3)家园合作。研究者指出幼儿园游戏自主性缺失的原因在于:“安全” 问题的重视成为幼儿教师工作的“紧箍咒”。[8]纠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是社会对幼儿安全的重视,安全与教师考核息息相关;二是家长对儿童的过分保护,不允许儿童受到一丁点小伤。教师因害怕出安全问题,不敢放手让儿童游戏。此外,在与家长沟通中,发现有许多家长因教育水平有限,把游戏和成长分离化,错误地认为游戏耽误儿童学习,希望幼儿园开展“知识性教育”,导致教师开展游戏活动的压力。安吉游戏冒险性游戏得以顺利开展离不开当地家长“放养”儿童的教育观、教育方式及儿童在“放养”环境中形成的身心特点。幼儿园如何与家长进行理念的磨合,如何取得家长的支持,如何基于当地儿童身心特点开展游戏是安吉游戏能否在其它地域顺利开展的条件之一。因而,在开展“真游戏”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如何看待游戏,如何看待游戏中的安全问题,如何预防安全,如何借助“冒险性”游戏开展儿童安全教育,是教师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题。同时也需要教师对家长加以教育和引导,加强家园合作。

此外,安吉游戏材料主要是由教师开发。研究者指出幼儿与教师一起制作的材料才是最能发展心智技能的材料, 再新奇的材料如果脱离幼儿的经验认知也只是一种教育的浪费。让儿童参与游戏的投放,有助于促进儿童的深度游戏。因此,在环境创设中,应注意游戏投放主体的多元化。让家长、儿童等都参与到游戏环境创设与开发中。根据幼儿兴趣点和游戏发展中产生的需要投放材料。

二、“放手-分析-生成”:教师成长三部曲

更新教师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是深入学习安吉游戏的首要步骤。幼儿园在借鉴安吉游戏要求教师“放手游戏、看懂游戏”的基础上,让教师经历放手游戏、分析游戏、生成游戏的过程,促进教师成长。

1、放手游戏领会儿童观

在以往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习惯用语言控制幼儿的行为。为了实现对幼儿的解放,幼儿园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学习安吉游戏中“闭上嘴,管住手,睁大眼睛观察,竖起耳朵倾听”。[9]通过追问“游戏中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师领会了“幼儿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的儿童观。

2、分析游戏重塑教育观

在一次次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游戏故事。通过对故事的分析和“游戏中自己看懂了什么?”的反思。教师发现,以前花大力气教的内容,在游戏中都有体现,孩子们在游戏中不自觉地掌握了协商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玩法的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运动能力,以及自主与自律、专注与坚韧、冒险、爱等品质。这让教师重塑了游戏即学习、游戏即教育的观念。

3、生成游戏唤醒课程意识

在生成游戏过程中,教师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起点不在出版的教材,儿童“游戏故事”的表征是重要的课程内容。教师重新思考教育内容和方式,放弃了统一征订的教材,放弃了部分无意义的集体教学。游戏精神开始自然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真正懂得生活中的点滴机会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对大课程、整合课程、生成教育等逐步领悟,课程意识开始觉醒。

三、民族特色与安吉游戏的结合

1、環境创设

基于安吉游戏理念,结合民族地区本土文化元素,以及幼儿园特色户外游戏,进行游戏区域的重新设置、原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投放。区域的设置有三个特点:第一,原生态和地方特色相融合。采用各民族生活中儿童常见的生活用品、劳动工具以及废旧物品。第二,原生态和特殊定制相结合,兼顾儿童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例如,攀爬区域除了晒粮架等原生态材料,还特殊定制了轮胎攀爬墙和绳子攀爬墙,特殊定制的轮胎和绳子尺寸规格,适合不同体格和性格的孩子。第三,自然界中的原始材料和教师自制玩具相结合。例如,在玩泥巴区,教师不仅投放了最原始的泥巴,还模仿了玩陶泥的机器自制了玩泥巴的磨盘。幼儿在趣味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转动可以做圆形物体的原理。第四,区域设置不仅考虑了绘画区、平衡区、攀爬区等传统区域设置模式,还蕴含打破区域,一区多用、一物多玩的理念。例如,从少数民族生活取材,搭建晒粮架,晒粮架上悬挂了各种各样的民间用品。晒粮架可用于展示作品,也可用于攀爬,配合其它的搭建可以变成幼儿的探险区。晒粮架上的松果、玉米核、原木片等悬挂物可用于绘画、玩过家家等。教师定期更换晒粮架上的悬挂物品,使晒粮架的用途多元化。民间装腌菜的坛子不仅可用于盛放物品,也可用于涂鸦,装饰等。之所以把成人平时不愿意给幼儿玩的易碎的坛坛罐罐、酒瓶等也作为投放物品之一,主要遵循了安吉“相信儿童”的理念和蒙台梭利“儿童在属于自己的环境中掌控行为”的观念。相信幼儿在真正属于自己的环境中,掌控自己的行为举止。

投放游戏材料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可操作性,游戏材料可移动、可反复利用,方便拿取和摆放,并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表现,层层递进,有的放矢投放玩具。

2、户外体育游戏课程实践

秉承着“发展创新”办园理念,在大力推广“安吉游戏”新理念的基础上,幼儿园根据本土自然人文资源大胆探索,开展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户外体育游戏公开课活动,公开课活动的出发点在于将民族特色与安吉游戏理念进行实质型的交融,在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活动中点亮孩子快乐的童年。

(1)体育游戏器械选择兼顾生态性和民族性。在体育游戏器械的选择上遵循了“安吉游戏”的生态理念,同时也为了能把民族特色融入教学,选择了民族地区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作为体育游戏的器械。例如,在《草墩玩玩乐》和《勇闯冒险岛》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草墩和木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自主找到许多游戏情节,生成了诸多趣味性的玩法。

(2)以“自主性”为核心体现实质性交融。自主性是安吉“真游戏”的核心特点。教师在每个游戏环节的设计中遵循真游戏理念,并在游戏中激发幼儿敢玩、会玩,敢于冒险的动机。引发幼儿发自内心的游戏和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草墩玩玩乐》的体育游戏活动中草墩的拼搭、游戏的玩法全部由幼儿自主设计和完成。整个活动和“安吉游戏”的教育理念是相契合的,真正让幼儿成了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得到智力、体能的发展。

(3)教师的适度引导促进儿童自我教育。体育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游戏观察,教师发现儿童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也存在无知者无畏,无视危险的情况,还会因其他儿童的怂恿在从众过程中做出伤害自己身体安全的行为。为避免在安吉游戏学习中,教师出现“害怕危险,不敢大胆尝试或相信儿童,但忽略了儿童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薄弱的现实”两个极端。在实践中,幼儿园遵循安吉游戏“不能因为危险而放弃,反而是教会孩子怎样在游戏中积极解决问题,勇于挑战”的思路。首先,打破条条框框,大胆尝试。其次,教师对儿童进行适度引导。例如在《勇闯冒险岛》体育游戏中,引导儿童自己检查拼搭的游戏场景是否安全,自己排除安全隐患,还让幼儿自己制定了应对危险情境的游戏规则。教师适度引导保障儿童自主体育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增强了儿童的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实践之后的反思

1、教师素养的提升

在安吉游戏实践中,教师们意识到安吉游戏理念落实、安吉游戏和民族特色融合对自身素养带来的挑战。安吉游戏不仅需要教师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理解儿童,还要具备较强的环境创设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深度评价能力、游戏延伸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对于民族地区幼儿园来说,深度评价能力、游戏延伸能力、课程开发能力都相对较弱。安吉游戏和民族特色融合则需要较高的整合能力。如何引导教师做中学,促进教师素养提升是深层次践行安吉游戏理念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的凸显

幼儿园从环境创设和体育游戏开发入手,寻找游戏本体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平衡点,将民族特色和安吉游戏进行有机融合。实践表明,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游戏材料是将民族元素和安吉游戏融合的有效途径。在将来儿童游戏探索中,可进一步挖掘体现民族特色,幼儿喜闻乐见的各种物品,促进儿童的快乐游戏,体现游戏的本体性价值。 此外,还可拓展视角,尝试从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少数民族传统幼儿游戏资源、传统体育活动资源等视角巧妙融入,在充分发挥游戏本体性功能基础上,挖掘其民族文化傳承的工具性功能。而游戏最终要回归到游戏者本身。在将来实践中,需进一步打破旧有的约束,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发现儿童、挖掘儿童,在游戏中给幼儿最大程度的自由,最小程度的干预,体现教育无痕、民族文化传承无痕。

3、自主户外游戏之后的课程开发

基于自主户外游戏观察,教师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素材,并把这些教育素材用到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中。然而,课程开发还流于表面。这需要教师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在游戏观察和记录中,善于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旧有经验,深入分析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开发教育资源、改变教育方式,在儿童自主游戏的基础上生成游戏课程。

【参考文献】

[1] 杨方娇. 瑞吉欧教育与安吉游戏的异同及启示[J]. 唐山文学,2017(4)115-116+162.

[2] 黄贵,苏永骏. 张宗麟幼儿游戏观研究[J]. 体育学刊,2012.19(4)66-71.

[3] 陈智慧.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安吉游戏背后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7.33(2)2017.33(2)23-28.

[4] 蔡金莲. “安吉游戏”对教师角色的新启示[J]. 幼儿教育研究,2016(2)27-28.

[5] 代亚梅,邱学青. 对安吉游戏的理性思考[J]. 幼儿教育研究,2016(1)50-52.59.

[6] 李平,袁爱玲. 彰显游戏的双重价值——“安吉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4)53-55.

[7] 刘晓东. 何谓游戏-游戏何为[J]. 幼儿100(教师版),2017(6)10-12.

[8] 郝红翠,李学翠. 论幼儿游戏的核心特质及其实现[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4)56-58.

[9] 刘曲. 从“安吉游戏”模式谈幼儿游戏课程教学与改革[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4)65-67.

【作者简介】

刘肖君(1969.11—)女,浙江人,幼儿园一级教师,任职于丽江市幼儿园,研究方向:儿童游戏.

猜你喜欢

安吉游戏环境创设民族
MINORITY REPORT
“安吉游戏”的材料投放及其启示
“安吉游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
幼儿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