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地位研究

2018-10-20金美张羽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

金美 张羽

【摘 要】 本文阐释了“以人民为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地位。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旨归。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首次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被正式提出,反映了新时代的条件下,党和国家把人民放在了发展的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彰显了该思想的人民立场和观点。习近平把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新时代发展的基本方略,突出了新时代更加重视人民,更加为人民谋利益,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方向。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

把人民放在首位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原则,而且是其与当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特点相结合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继续坚持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奋斗。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发展和人類解放的历史使命赋予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马克思认为由于无产阶级没有什么可以保护的东西,他们只有摧毁至今保护的私有财产才可以获得解放,因此他们是最革命的阶级,是人类解放的主体力量。习近平同志在新时代条件下继续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曾经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和国内外的采访者讲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1]伟大的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实现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马克思在科学社会主义论述中讲到人类社会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让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并紧跟共产党的领导,这样政权才可以维系和发展。新时代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清醒地认识到共产党不是什么特殊的政党,是代表整个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长远利益的政党。因此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中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代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在党的领导下,保障和发展人民的根本权益。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2]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人类追求自身解放的历史。马克思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只有消灭私有制,消除剥削和压迫才可以获得发展。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本质性转变。习近平明确指出,新的时代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3]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同志继续坚持和发展这一理念,坚持把人民放在首位。在刚刚过去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明确提出把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新时代发展的基本方略,并指出要把维护人民的权力和利益放在党和国家的首位,作为新时代发展的核心内容,并将其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讲到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放在党和国家建设的首位,他曾讲到:“心无百姓莫为‘官,群众利益无小事,没有老百姓的一件件小事就没有治国理政的大事,同时,群众是构成国家这个肌体的‘细胞,只有‘细胞健康有力国家才能繁荣昌盛”。[4]新时代习近平同志不忘初心,突出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坚信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力量之源,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6]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不能动摇,坚持以人民为发展的动力,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发展的目标,以人民为发展一切的主力军,并且让发展的成果由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党和国家的最高位置。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内容。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面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坚持把人民的发展放在中心,放在首位,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把人民需不需要,满不满意,支不支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创造了五千年的发展史、文明史,培育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7]坚持以人民为发展的目标、以人民为发展的手段,不断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人民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始终贯彻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在经济建设上,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脱贫致富的攻坚战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8]主张发挥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用劳动人民的智慧富起来。在政治建设上,习近平同志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决定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于人民,为人民服务。一旦离开人民,党和国家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9]所以:“必须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和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践行党的宗旨和原则,在执政兴国的各项活动中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发掘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10]在文化建设上,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文艺创造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文艺只有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一切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把人民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11]只有这样文化建设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在社会建设上要:“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2]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要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旨归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追求,其思想理论根植于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党的宗旨和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党和国家的“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违背人民意愿,脱离人民支持,任何事业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不能成功的”。[13]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牢固树立党的执政根基,“始终把人民拥护和支持作为力量源泉,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14]党只有不断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之基,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公仆,无论何时何地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老百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强起来了。没有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将止步不前。新时代党和国家更要加强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优势,避免犯脱离群众的错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做到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使党的根基永驻不衰。

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支持与否,满意与否,答应与否作为考核所有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15]正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功与否在于民心所向,新时代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全部工作的有效性最终必须建立在人民是否真正从中受益的基础上,是否真正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是否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16]真正做到让人民来评判党的工作。为人民谋幸福是党一切工作的标准和目标,人民是社会建设的主体,离开了人民的支持和评判,党的奋斗目标根本无法实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领路人如果自吹自擂,脱离人民,那么党和国家终将会被人民所抛弃。所以,是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判断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只有做到了人民至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可以实现,党和国家的命运才可以长远。

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党和国家要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就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代表人民的立场,维护人民的权益,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用各项制度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权力”。[17]代表人民的意志,要求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大代表要代表人民的意愿,拓宽民主渠道,集中民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各项事务,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18]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就需要不断地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人民踊跃的积极性、自觉的主动性和灵活的创造性,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在物质、精神和变革社会等方面的创造能力,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潜能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每个过程中,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做真正的国家主人。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5.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8-19.

[4] 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6.

[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5-26.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10.

[7] 習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5.

[9] 2018年3月1日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27.

[12]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13][14]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7.

[1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8.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98.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8-29.

[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84.

【作者简介】

金 美(1990.4—)女,安徽淮南人,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张 羽(1994.10—)女,安徽淮南人,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