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态制剂长期应用预防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2018-10-20黄艳秋

中外医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预防并发症

黄艳秋

[摘要] 目的 分析微生态制剂长期应用预防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方便选取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6例,采用利尿、保肝降酶、抗病毒以及蛋白等营养支持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7.39%,低于对照组的43.48%(χ2=7.392 9,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39.13%(χ2=16.355 6,P<0.05);腹水消失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45.65%,(χ2=17.563 2,P<0.05);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能对肝硬化常见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长期应用;肝硬化;并发症;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5(b)-0007-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probiotics to prevent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92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6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iuretic, hepatoprotective, antiviral and protein. The nutritional treatment was used to treat the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 combined oral lactulose solution and Bifidobacterium triple viable bacteria.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intestinal bacter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spontaneous peritonit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7.39%,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3.48%,(χ2=7.392 9,P<0.05). The incidence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as 4.35%,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9.13%,(χ2=16.355 6,P<0.05); ascites disappearance rate was 86.96%, higher than 45.65% of the control group(χ2=17.563 2, P<0.05); the incidence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probiotic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 and it is worthy of widespread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Microecological agents; Long-term use;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ions; Prevention

臨床上,肝硬化属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高发病率,引发该疾病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将其分为隐源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5]。肝功能减退与门静脉高压属于肝硬化的主要临床特征,通常还会伴随有自发性细菌腹膜炎、肝性脑病与消化道出血出现,严重情况下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长期采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还能对各种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6-9]。该研究将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促使并发症出现的相关因素作为依据,联合应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患者进行治疗,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的9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该院接受治疗,均确诊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9.65±6.38)岁,平均病程(6.25±1.18)年,共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肝功能Child—PIlgh标准为A、B、C级的患者分别有5例、18例、23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0.02±6.22)岁,平均病程(6.65±1.09)年,共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肝功能Child—PIlgh标准为A、B、C级的患者分别有6例、16例、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于自愿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自愿参与研究者;依从性較高者;对该研究中所用药物不存在应用禁忌证者。排除标准:治疗前2周采用其它会对肠道菌群进行影响的药物治疗者;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性疾病者;严重肝性脑病者;反复感染、消化道大出血合并肝癌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采取综合疗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利尿、保肝降酶以及抗病毒。

观察组(乳果糖口服溶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除了采用与对照组一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外,还要在此基础上给予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50032),服用的剂量为3粒/次,3次/d;给予患者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730),服用的剂量为15 mL/次,服用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2年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每隔12周,患者需要接受1次复查,对其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对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仔细记录,并了解患者腹水消失情况,其消失判定标准为:对患者进行24周治疗后,其腹水完全消失,并且没有再次出现。

②取患者0.5 g新鲜粪便,将其加入到无菌氯化钠溶液中,选取酵母样真菌、乳杆菌、厌氧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以及需氧菌肠杆菌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x±s)和(%)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t检验与χ2检验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发病率发生率更低,腹水消失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肠道菌群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酵母样真菌、乳杆菌、厌氧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以及需氧菌肠杆菌等菌落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乳杆菌、厌氧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以及需氧菌肠杆菌等各菌群数量均有所增加,酵母样真菌数量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当正常人的肝脏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时,人体肝脏和肠道微生态环境便能够构成一个良好的生物活性状态,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如果破坏了该状态,则会措施生物活性环境出现紊乱现象,引发人体各种生理病理特征出现[10-11]。近年来,肝硬化患者和重型肝炎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多,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知,这可能是因为存在有人体汇总的各种内毒素,会对患者的后期治疗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多数研究加强了对肝病和肠源性内毒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显著提高了临床学者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人体内具有较多的肠道菌群数量,种类错综复杂,结构复杂性也相对较高,以上因素均会对内毒素的形成造成直接影响。慢性肝病患者因为免疫功能处于较为低下的状态,进而会对其体内胆汁分泌造成影响,使其出现异常现象,门脉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进而对肠道微生态造成影响,使其出现失衡的现象。该疾病还会反复伤害患者肝脏,使之成为一种恶性循环。相关研究显示,患者为体内肠道菌群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慢性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的影响,这三者之间存在有密切相关性。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采用常规抗病毒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外,同时还需要采用降低门静脉压、保肝降酶等措施对其进行治疗,以此来促使紊乱的肠道菌群环境得到合理纠正。益生元、益生菌属于两种常见的肠道肠道微生态制剂,两者混合在一起可以制作出合生元。现阶段,临床上所用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包括多种类型,例如乳酸杆菌、嗜热球菌与双歧杆菌,给予患者补充有益菌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其体内存在的益生菌菌群优势提高,促使体内肠道黏膜得到恢复,有效保护肠道。通过采用有害菌定植占位方式来对菌群的繁殖生长进行抑制。肠道菌群中包含的益生菌还能促使人体更好更快吸收营养物质,将其食欲提高,将机体抑菌能力与免疫力提高。给予患者乳糖口服之后,人体通常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吸收,但能对有益菌的繁殖进行促进,促使体内肠道有害物质更好更快排除,降低内毒素血症水平,减轻肝内炎症,对蛋白质合成进行促进,进而将腹水发生率降低。该研究联合应用以上两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观察组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7.39%,低于对照组的43.48%,(χ2=7.392 9,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39.13%(χ2=16.355 6,P<0.05);腹水消失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45.65%(χ2=17.563 2,P<0.05);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乳杆菌、厌氧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以及需氧菌肠杆菌等各菌群数量均有所增加,酵母样真菌数量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联合用药的效果更加显著,对体内益生菌生长进行促进的同时还能将排除血氨、内毒素以及相关有害物质,创造一个良好的肠道环境。夏艳丽等[12]学者选取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常规治疗与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结果显示疗后IL-6、TNF-α、DAO、D-乳酸、L/M、肠杆菌均较治疗前下降,双歧杆菌、乳酸菌较治疗前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该研究结果存在有一定相似性,进一步证明了联合用药的显著性。

综上所述,长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能对肝硬化常见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俊霞,闫杰,魏阳,等.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肝硬化并发症治疗常识的认知现况调查[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3):401-404.

[2] 姚凡保,黃仕尧,唐志凌,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9):4423-4426.

[3] 曹伟,赵彩彦,王玮,等.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对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33(1):38-43.

[4] 阎文昭,赵文娟,金国华,等.核苷(酸)类药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1):31-35.

[5] 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节选)[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5,30(1):16.

[6] 邱冰峰,徐骐,徐汤舟,等.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状态与血小板参数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700-1702.

[7] 张蕾,王勇,李华龙,等.乙型肝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7):3903-3905.

[8] 陈英刚,吕春苗,陈海君,等.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2):237-239.

[9] 应灵军,陈华忠,张建伟,等.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后临床特点和肝脏组织学改变[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6(1):13-18.

[10] 徐建军,潘锋,徐虹,等.中药正肝汤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影响的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4):399-401.

[11] 龚诗,苏海飞,苏雪梅,等.复方丹参片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370-3372.

[12] 夏艳丽,陈宏伟,王友春,等.微生态调节剂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1):4844-4846.

(收稿日期:2018-04-11)

猜你喜欢

微生态制剂预防并发症
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
微生态制剂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血浆置换术联合口服微生态制剂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