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支持“托管代养”产业扶贫的风险解析及对策探讨

2018-10-20王永锋

西部金融 2018年7期
关键词:金融扶贫产业扶贫风险防范

王永锋

摘 要: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决策,金融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点。随着脱贫攻坚战的任务加重,金融精准扶贫的力度逐渐加大,金融扶贫领域的风险逐步显现。本文通过分析一起扶贫领域“托管代养”模式典型案例,对金融精准扶贫领域的风险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金融扶贫;产业扶贫;风险防范

一、“托管代养”产业扶贫模式简介

“托管代养”产业的经营主体是参与扶贫的企业,其在贫困地区注册成立,以养殖业为主营产业,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获得土地,建立养殖所需的场地等基础设施,而购买牲畜、饲料所需的流动资金则通过该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借用扶贫贷款的方式筹集,承诺农户贷款的本息由企业偿还,并每年从企业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或固定金额的资金返还贷款贫困户,以此带动区域内农户实现脱贫。具体模式如下图:

“托管代养”企业取得贷款的两种途径:一是以企业为承贷主体,由担保公司担保,直接向金融机构融资。这类贷款受企业经营规模等条件限制,融资金额相对较少。二是以贫困农户为承贷主体,由担保公司担保,贫困农户以个人名义获得银行贷款,入股扶贫合作社后,由扶贫合作社将贷款注入企业,企业除负责还本付息外,再按约定每年支付给社员一定比例或金额的分红,以此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入股贫困户越多筹集资金额度越大。

“托管代养”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一是优惠的金融政策,由于这类企业具有扶贫性质,金融机构无论给企业融资,还是通过贫困户、扶贫合作社进行融资,一般都执行基准利率。二是优惠的财政政策,扶贫贷款利息由地方财政贴息,同时3-5年内享受税收优惠,并且符合当地扶贫项目的,还会得到地方财政的扶贫项目资金支持。

二、“托管代养”产业扶贫模式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工程。各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群策群力,共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不懈努力。

政府方面:不断探索精准扶贫模式,推出优惠财政政策,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加入到精准脱贫工程当中,并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扶贫攻坚,引导当地贫困农户投身“三农”经济,增加收入,尽快脱贫。

企业方面:面对土地、税收、财政、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企业生产成本得到了较大下降,利润空间较大,而且社会效益较高,企业进入扶贫领域的愿望增强,但部分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对资金的需求较大。

金融方面:贫困地區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充足,加之精准扶贫贷款又受到担保机构的担保,风险相对较小,因此,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的愿望相对较强,但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了银行资金的发放:一方面对扶贫企业发放的贷款受担保、抵押量的限制,发放金额有限;另一方面,贫困农户自身发展产业的能力不足,贷款使用效率不高,贷款需求不足。

贫困户方面:自身想发展,但因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或自身发展的能力不足,希望在能人或企业的带动下,帮助自己发展致富。

面对上述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托管代养”产业扶贫模式应运而生,既解决了企业资金需求和金融部门有钱难放的困境,又帮助贫困户增加了收入,加快了地区脱贫的步伐,达到了多方意愿和精准脱贫的目标。

三、“托管代养”产业扶贫模式案例简介

(一)案例简介及风险点分析

A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是市政、道路和房地产建设,2010年在某贫困地区设立B公司,主营业务是肉牛养殖。在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后,B公司先后从2家银行共计获得贷款4100万元,均为担保机构担保贷款,其中:以企业为主体获得流动性资金贷款1300万元,以560户贫困户为贷款主体获得“托管代养”资金2800万元。2017年7月,因A集团公司资金周转困难、B公司自身经营不善等问题,B公司出现经营困难。

2017年,B公司通过出售牛等措施,提前归还了336户1680万元的“托管代养”贷款,当地农商行300万元流动资金到期后,由担保公司保证金代偿240万元,其余60万元已逾期一个月,农商行将启动法律程序向A、B两公司法人代表追偿债务。截至目前,剩余2180万元贷款(含224户1120万元的“托管代养”贷款),企业计划用固定资产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利润等方式归还,贷款违约风险较大。

(二)风险点分析

1.资金风险。一是政府层面,面对艰巨的精准扶贫任务,地方政府一般通过整合扶贫资金,构建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过桥基金等扶贫基金,用于撬动金融机构增加扶贫信贷投入规模,但受地方财政资金量的限制,各类基金规模较小,可持续性和追加性较差,一旦出现风险,损失仍然是财政资金。二是金融机构方面,发放的精准扶贫贷款一般由第三方担保机构担保,但在担保协议中规定,发生风险时,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按2:8等不同比例承担风险,除担保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后,仍有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存在损失风险。

2.信用风险。一是在扶贫企业引进中,存在把关不严等问题,特别是对企业经营的长期性、扶贫带动效应状况、环境治理措施等方面缺少必要的审查,如果发生企业经营困难,政府信用也会受到影响。二是在扶贫企业落地后,对企业经营情况的监督不到位,对贫困户带动作用的评估跟不上,容易使企业说一套做一套,特别是投机性较强的企业,撤出扶贫领域后,会给政府信用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3.经营风险。一是“托管代养”企业大部分是由其他行业转产而来,对养殖方面缺少经验、技术和人才,精细化管理更是无从谈起,经营状况堪忧,经营性风险突出。二是部分企业擅自改变贷款资金用途,增加了经营风险。三是企业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范围,超出正常承载能力举债,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风险。四是企业经营的其他产业风险会传递到养殖产业,总公司或关联企业出现风险问题也会影响参与扶贫企业的生产经营。

4.投机风险。部分企业投资兴办“托管代养”产业,看重的是低息贷款、财政补贴、优惠税收和项目资金,以较少的投资换取较大的利润,短期投机心理较强,企业的持久性经营预期差,一般在3-5年优惠政策到期前,企业会因各种理由而退出扶贫领域,形成投机性金融风险。

5.市场风险。养殖业受牲畜品种、消费市场需求、环境治理、国际贸易、动物疫情等因素影响,产品销售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波动较大,加之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周转慢,牲畜繁殖慢、死亡率高、出栏率低等现象较为普遍,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

6.贫困叠加风险。在“托管代养”企业融资过程中,贫困户实际只起到了“二传手”的作用,对贷款的使用、企业的经营缺乏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企业如果出现经营困难或面临破产时,以贫困户或扶贫合作社为贷款主体的贷款,企业无法偿还时,则要由贫困户自己承担,这可能造成贫困户更加贫困。

四、“托管代养”产业扶贫类风险化解的对策建议

(一)把好企业入口关

在扶贫类企业注册落户时,对其生产经营的前景、带动贫困户、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贫困地区环境污染、企业自身资金实力进行初步评估,对达不到评估要求或投机性较强的企业,可以减少优惠政策或禁止注册入户,从引进源头上控制落地企业质量,把真扶贫、扶真贫、有实力的企业引进来,提升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帮助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二)保持优惠政策的持续性

贫困地区急需引进企业带动脱贫攻坚进入快车道,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比如3-5年内享受优惠政策,而时间到期后所有的优惠政策将全部取消,这对企业来说初始的资本积累尚未完成,仍需各项政策的持续扶持。建议地方政府采取递减式优惠政策,拉长优惠政策扶持时间段,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逐步减弱优惠支持力度,防止采取“一刀切”后,对企业可持续性经营能力造成影响。

(三)严格金融机构信贷监控

一是在信贷规模上按照企业实力和经营成果逐步调控资金额度,防止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现象。二是加强资金监控,特别要防止企业转移资金用途,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加强与第三方担保机构的合作,特别是形成信息共享机制,防止出现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四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现状,推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的特色金融产品,充分发挥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四)鼓励保险机构参与农业保险

种养业是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受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的领域,因此,鼓励保险业参与种养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保障。

(五)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对失信企业,可由政府部门、公检法、金融机构等建立联合惩治機制,提高失信成本,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让失信企业无立足之地,杜绝企业“捞一把就走”的投机心理。同时,大力支持和鼓励诚信企业的生产经营,使诚实守信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和生命之源,切实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肩负起帮扶带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祚祥,杨密.精准扶贫、信息共享与贫困农户金融服务创新——以张家界金融产业扶贫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7,(1):92-102。

[2]魏再晨.合力助推金融产业扶贫——来自甘肃贫困地区的调查[J].中国金融家,2016,(6):104-106。

[3]许尔忠,齐欣.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庆阳模式”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109-115。

[4]曾元春.边贫地区金融产业扶贫的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2018,(2):60-62。

[5]钟昌彪.金融产业扶贫模式及问题分析——以武陵山片区石门县为例[J].金融经济,2016,(4):173-174。

The Analysis on the Risks in Financial Support for “Trusteeship and Feeding”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Discussion on Countermeasures

WANG Yongfeng

(Guy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Guyuan Ningxia 756000)

Abstract: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strategic decision made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project for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s an important fulcrum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finance plays a special strategic role in the fiel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s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pover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intensity of financi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increasing, and the risks in the field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re gradually emerging. The paper analyzes a typical case of “Trusteeship and Feeding” mode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iscusses the risks in the field of financi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Keywords: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isk prevention

责任编辑、校对:杨钰琳

猜你喜欢

金融扶贫产业扶贫风险防范
江苏农村金融扶贫创新思路与对策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金融扶贫的具体实践及优化措施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县域扶贫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