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2018-10-20张丽颖王洪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百会经脉腧穴

张丽颖,王洪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类型,其发 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临床上患者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出现非认知性精神神经症状等为主要表现,多起病于老年期,病程缓慢且不可逆,常伴有失语与失用。据报道,阿尔茨海默病是美国第六大病死原因[1],2014年占美国所有病死人数的3.6%[2-3]。该疾病的治疗依旧是未能解决的难题。目前已有临床实验[4-5]证明针灸对阿尔茨海默患者脑功能有所影响,对其精神神经症状有一定改善,但是文献中记载的腧穴选用却不尽相同,其选穴、配伍规律更是难以掌握。腧穴的选用和配伍直接决定了临床疗效,因此现将近年来文献中收录的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腧穴选用做统计分析,以了解临床医家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时的选穴及配伍规律。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库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为目标检索数据库。

1.2 检索方法 中文数据库采用主题词高级检索的方法,主题词分别为#1针灸、#2针刺、#3电针、#4温针灸、#5阿尔茨海默、#6老年性痴呆,逻辑关系式为(#1OR#2OR#3OR#4)AND(#5OR#6)进行检索。英文数据库中,以#1acupunc-ture、#2moxibustion、#3needling、#4electroacupuncture、#5Alzheimer disease、#6senile dementia为主题词,逻辑关系为(#1OR#2OR#3OR#4)AND(#5OR#6)进行高级检索。

1.3 纳入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1)针灸或针灸结合其他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效的临床研究类文献;2)文献中使用的针刺疗法包括体针疗法;3)名老中医应用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经验总结类文献。剔除标准:1)观察指标仅为实验室检查指标,没有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的文献。2)相同第一作者,观察指标不同的文献仅做一次统计,其余排除。

1.4 统计方法 将纳入文献中出现的腧穴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的标准,规范化后,录入到Excel软件中,分别对出现腧穴的频次、归经进行统计。

1.5 数据分析方法 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Apriori法关联规则分析;同时运用“网络图”节点对针灸处方进行精简,得出临床医家最常用的腧穴配伍。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结果 共检索出528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动物实验类文献、综述类文献等,共纳入使用体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文献79篇,对79篇文献中应用的腧穴进行统计分析。

2.2 腧穴使用前10位频次、比例统计结果 将每篇文献中使用的腧穴视为一条处方,79篇文献,共统计出79条处方。79条处方共使用不同腧穴60个,腧穴使用总频次达454次。腧穴使用频次位于前10位的腧穴名称、使用频次,以及占79条处方的比例,见表1。

表1 腧穴使用前10位频次、比例统计结果

2.3 腧穴关联规则分析 置信度的代表在统计数据中,当前项腧穴出现时,后项腧穴出现的概率;支持度则代表在统计数据中,前、后项腧穴共同出现的概率。本研究中设置支持度>30%、置信度>70%,见表2。由表可知支持度最高的是百会-四 神聪,其次是百会-内关、百会-大椎、百会-风池、内关-三阴交等。

表2 腧穴关联规则分析 %

2.4 针灸处方的精简结果 见图1、图2、图3(插页三)。图1显示,设置最小记录数为10,强连接下限为25时的球形处方模型,不断上调最小记录数以简化针灸处方。图中实线表示2穴位间关系紧密,虚线表示2穴位间关系稀疏,线越粗表示两穴位间关系越紧密。图2为最小记录数为15时的处方模型,图3为最小记录数为20时的处方模型。随着最小记录数的上调,一些关系较疏松的腧穴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百会-四神聪-内关”这组联系较紧密的腧穴处方。

表3 腧穴归经统计结果

2.5 腧穴归经统计结果 见表3。表3显示,60个腧穴广泛分布于12条经脉,没有出现手太阴肺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对比发现,督脉无论在使用频次,还是在选穴个数上,均远高于其他经脉。

3 讨论

3.1 数据挖掘与关联规则分析 数据挖掘技术[6]就是对大数据进行一系列的运算,以从中获得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的过程。其应用的前提是有足够量的基础数据,计算机技术迅猛的发展、各大文献数据库收藏的海量文献,为数据挖掘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数据挖掘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如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经典文献[7-8],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四诊的客观化以及中医证候的规范化[9],在方剂学中数据挖掘技术则应用于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10],此外数据挖掘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研究中[11-15],而在针灸领域,数据挖掘则主要应用于针灸疗法的研究[16-17],以及针灸治疗某些疾病的腧穴选用和配伍规律的分析[18-20]。关联规则分析即是数据挖掘技术的一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数据背后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分析法对收集文献的腧穴处方进行分析,发现临床医家在应用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时常用百会-四神聪、百会-内关、百会-大椎、百会-风池等对穴。在用SPSS modeler 18.0中的“网络”节点,对腧穴处方简化的过程中,随着最小记录数上调,百会-四神聪-内关腧穴配伍逐渐显现出来,说明在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腧穴选用上,这几个腧穴存在较强的联系。

3.2 优选腧穴 百会,归属于督脉,具有开窍醒神的功效。现代研究[21]显示,百会具有安神益智、醒脑利窍的功效,对失眠、脑梗死、眩晕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通过对腧穴频次进行统计,发现百会穴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最常用的腧穴;观察关联规则分析的结果表2也发现,当前项腧穴发生变化时,后项腧穴几乎均为百会,只有第7条规则的后项腧穴是四神聪,而百会-四神聪的支持度又最高,这说明百会几乎是临床医家在用体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时的必选腧穴。四神聪,经外奇穴,位于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穴。最早见于《银海精微》,主要治疗神志类疾病,现代研究[22]表明,四神聪配合相关腧穴可治疗多种疾病,如忧郁症、偏头痛、失眠等,尤其对神经功能失常或者是心理障碍引起的疾病治疗效果更佳。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穴出《灵枢·经脉》,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现代研究[23]显示,内关对于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胃痉挛、失眠、癔病等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处方简化,结果显示,四神聪、内关两个穴位与百会具有强关联性。经外奇穴不归属于经脉,其主治范围针对性较强,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治疗作用,选用四神聪,一方面其对神志类疾病效果佳,另一方面能增进百会的治疗作用。中医学认为痴呆属神志类疾病,并有“心主神明”的理论,内关归属于心包经,与阴维脉相通,主治心神失养引起的神志类疾病,可与百会、四神聪协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3.3 优选经脉 中医学认为,痴呆是由于肾精不足、脾气亏虚、气血不足、痰瘀阻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髓海空虚、脑髓失养所致;督脉的“督”有总督、统帅之意,督脉为“阳脉之海”,在经脉循行上多次与手足阳经及阳维脉交汇,络肾,入脊里,与脑相连,因此督脉具有调节阳经气血、反应脑、髓、肾机能的作用。可见脑与督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通过对腧穴归经统计后,发现督脉的使用频次最高,其选穴个数也较多,说明督脉是临床医家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时的主要经脉。

3.4 不足与展望 在对文献中的处方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也有部分文章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辨证分型选取腧穴治疗,部分文章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不同症状选取不同腧穴治疗,对于这类文献的处方仅对主穴进行了统计分析,在今后工作中应该注意对阿尔茨海默的不同证型、不同症状选用的腧穴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分析和总结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辨证选穴规律,供临床参考。

笔者在对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发现了部分应用头针、眼针、耳针、全息穴等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文献,但由于取穴标准不统一、文献数目较少等原因难以进行数据挖掘,因此没有纳入这些文献,进行统计挖掘。但是这些针法也是中医针灸疗法的特色,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会注意对使用这些疗法的病例、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百会经脉腧穴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从出土和传世早期经脉类文献中的疼痛病症看经脉理论的形成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