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黄疸患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2018-10-20张珊

医药前沿 2018年30期
关键词:黄染黄疸胆红素

张珊

(邛崃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科 四川 邛崃 611530)

小儿黄疸是临床上儿科十分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儿胆红素在体内滞留,从而导致患儿皮肤黏膜或其他组织黄染[1]。黄疸主要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对于一般患儿来说,黄疸可以不治疗,一定时间后会慢慢消退,但是也存在一些例外,若患者患有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则会引起胆红素脑病,若不及时治疗,加上新生儿抵抗能力较差,后果十分严重[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黄疸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小儿黄疸的诊断标准,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充分知情且自愿参加,随机分组,实验组患儿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2周至7周之间,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2周至8周之间,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纳入以及排除标准:①患儿未发现有窒息史;②患儿新生体重超过2.5kg;③患儿足月出生(>37周);④未发现有感染、新生儿肝炎等疾病;⑤排除厌食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蓝光照治疗,选取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和双面光照治疗仪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加服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1g。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以及治疗有效率。患儿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患儿皮肤黄染现象消失,饮食以及大小便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有效:患者皮肤黄染现象减轻,饮食以及大小便情况好转,血液中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经检测,血液中总胆红素水平上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资料主要为两种,一种为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检验,表达方式为(±s),一种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χ2检验,表达方式为n(%),经过分析后,若P值<0.05,则代表相对比的两组之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根据表1可知,实验组患儿经过治疗后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儿治疗情况如下: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2.70%,对照组患儿治疗情况如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21.62%,两组患儿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一般多发于早产儿,且病理性黄疸为多,若患儿病情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加重,很可能会引发核黄疸,导致患儿死亡[3]。黄疸的致病原因较复杂,红细胞增多、血管外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等病情均会引发黄疸。中医认为黄疸发病一般因为母体内湿热,遗于胎儿,而胎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热邪久蓄,导致婴儿出生后肝胆疏泄失常,胆液外泄,面目通身皆黄。目前,小儿黄疸一般诊断依据为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临床特点。

本次研究采用茵栀黄进行治疗,其中含有黄岑苷、栀子、茵陈等成分,其中茵陈能够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能够有效促进胆汁分泌以及排泄,降低血中胆红素。而栀子与黄岑苷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不仅能够对肝脏解毒功能起到促进作用,还能够加强抗菌消炎作用,防止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修复于再生。

猜你喜欢

黄染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1例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可擦碘降低手术室地面黄染的应用研究
不同消毒液对手术室塑胶地板黄染的影响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