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昼夜温差大饲喂对虾谨慎控料

2018-10-20

今日农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肝胃底质蜕壳

9月,昼夜温差开始逐渐变大,藻相菌相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尤其是今年气候异常的情况下,菌藻种群会比前两个月更容易且更快地老化消亡,从而导致池塘微生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和分解利用率逐渐下降。而此时虽稍有温差但昼夜水温都还保持在对虾活动生长的适宜范围之内,只要水质底质没问题,对虾吃料还会很快很猛,但污染自然就会慢慢积累变多,养户稍有疏忽,水质底质就会出现剧变而出现严重的养殖问题。既然污染主要来自于饲喂,那么这个时期,在养殖过程中对于饲喂的管理调控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常规控料可选择固定一段时间定期减料或停喂一餐。这样能很好地减轻对虾肝肠消化负荷,促使对虾去摄食藻类、细菌、生物絮团等,以补充微量元素、土著菌群、天然营养来促进胃肠消化及营养吸收利用;同时也可以清底调水,减少污染。有这种常规控料操作的池子一般不会出现泥皮、青苔、底栖附着性藻类等微生物种群。无论是混养还是纯养,只要放养密度不超过5万一亩的话,到了中后期都可以只喂两餐,一餐在早上8点到9点,另一餐则在下午4点到5点,而一周时间里总要停个一、两餐不喂。这就是大池塘养殖对虾常规的控料管理,这个方法好记好用,也容易推广。

蜕壳控料经验上来讲,正常的大蜕壳时,需视蜕壳增加的数量减料三成到七成(蜕壳的数量越多,减餐也越多),蜕壳最多那天最少都得减料一半,有夜晚加餐的晚间那餐都需直接停掉,而且傍晚那餐也要减掉至少五成以上。蜕壳期过后不是一下子恢复日常投喂量,而是逐步一、两成一餐的加上去(吃料较猛的也必须分两天3餐~4餐慢慢加到原有料量)。另外,若是遇到大雨、气候突变等异常天气或大换水、过量用药等引发应激性蜕壳的,就必须下一餐直接停料,观察一、两餐后再从七成料量开始逐步试探性投喂上去。

调水控料水质不佳时无论是环境的变化、溶氧的不足、还是毒素的增加都多多少少会对虾吃料有些影响,尤其是水化超标、藻相不好、藻类老化、变浓发暗、油膜泡沫时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溶解有机物、有毒藻类、死藻毒素等多多少少会吸附到饲料里,时间稍长就会引发中毒性肠炎。所以,养殖户最好要减料三成到五成(减量不减餐),待调好水质后再慢慢加上去。

改底控料对虾用的都是沉性饲料,加上现在原料高细度粉碎工艺,饲料的吸水性会比以前更为厉害(原料细度越大,空隙越多,吸水性就越强),所以再沉底过程中会吸入水质底质中的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尤其是池底有问题时,饲料沉底后会吸收更多的毒素,这对对虾的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当养殖户发现有底泥发黑、发臭、发热,风尾出现异味,池边冒泡等底质恶化的现象时就要注意适当的控料了,一般减掉三成到五成,也是减量不减餐,同时赶紧处理底质,然后再逐步加回去。同时,在底质处理期间,早中期可以适当交替拌喂不同的活菌投喂,中后期可以用表活(用于通透底水)或过碳酸钠片(用于增加饲喂区域底氧)拌料同用以便短时间维持吃料区域的环境良好。

天气控料不好的天气直接减料或停料,这一点是稍有点一线养殖经验的养户都知道的。如有转风低压、曝晴、骤雨、升温、降温等天气突变时都须料量减半,暂时减量不减餐,但若是严重时,则可直接停料一、两餐,或直接一天停料。

节气控料养虾属于农业,在中国搞农业自然就得学会看农历,因为农历是专门给农业编整的历法,虽然现在的气候比古时已经变了太多,但很多时候还是很准的,至少初一、十五、中元、龙抬头、清明、中秋等这些农历节气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时候养殖户都要根据当年的农历特点而不同程度的控料。

捕捞控料现在大多池塘都是用地笼撒料诱捕。正常投喂的话,大虾的捕捞成功率会相对偏低,甚至没有对虾进笼。而饱食状态的对虾在运输过程中排泄污染会加重,同时肝脏承受能力也会相对偏弱,所以一般捕捞前都应当适当减料甚至提前一餐减喂。另外,捕捞会对池塘水质底质有剧烈的搅动,一些池底的污物毒素都会因为搅动而释放出来,从而影响存塘鱼虾的继续养殖。所以一般捕捞前需适当减料,而捕捞之后也会减料两到三成,当然也可用玉米或红薯代替三成到五成饲料进行投喂,以减少氮源污染,以便快速恢复水质底质。

发病控料发病控料也是常识性操作。发病了减料一半(减量不减餐)或直接停料一、两天以便观察对虾肝胃机能能否自然恢复健康,这本身就是病害检查的一个诊断手段和处理步骤。若要拌喂药物,也需要减料三成到五成后诱使发病较轻的对虾集中吃食以便药饵能更快更好地得到摄入吸收。若是发病严重或出现死亡时对虾自主慢料停料,养殖户还要根据对虾实际吃料情况随机调整。一般只能按能吃完料量的七成数量投喂,以免导致肝胃病变的对虾被引诱吃食后引发肝胃负荷过重直接坏死而致更严重的暴发性死亡。而疾病控制住之后,也不要一下子恢复原来的料量,而应该,最多隔天一成(等于是两天一成)地往上缓慢增加,并注意查罾观察对虾肝胃情况,以免病情反复。

用药控料很多药物对水质底质都会有一些影响,从而影响吃料情况。肥水药会在接下来的一两天内进行水体中下层的耗氧;活菌制剂会耗氧(芽孢、酵母、光合菌等;而乳酸菌等不耗氧的活菌在分解水体有机质的过程中,也有一定几率产生会耗氧的中间产物);消毒剂会刺激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而导致使用当晚甚至次日出现缺氧;底改可能会因为用量不足而致处理不彻底产生中间有毒有害物质或使用过多后直接抑杀菌藻;净水药物则是絮凝沉淀整池毒素污物而致底部缺氧中毒。

以上这些都是药物使用后对水体的常见影响,所以养殖户在使用 (尤其是过量或连续使用)药物后就要在饲喂管理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免过多投喂而导致不必要的污染。

控料技术是相当考校经验和细节管理的一门艺术,一些经验丰富的养户甚至只需要通过投喂的管理就能做到少用药甚至一些极端的还能达到传说中的不用药。而这些用药很少的人无一不是饲喂管理做得非常细致的人。

猜你喜欢

肝胃底质蜕壳
一种ReliefF和随机森林模型组合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方法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用于海底目标识别与底质分类的多波束水体波形预处理
蜕壳的歌唱家
蜕壳的歌唱家
螃蟹
木蝴蝶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观察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肝胃百合汤对慢性应激与幽门螺杆菌双重损伤因素模型小鼠胃黏膜组织TFF1、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