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来你是如此可爱的齐白石

2018-10-20文/纸

艺术启蒙 2018年9期
关键词:卖画李苦禅齐白石

文/纸 月

图/李 鹏

◎北京齐白石故居

老百姓想象中的名人总是不食人间烟火,好似他们的生活与凡夫俗子不可同日而语。你看,从来没人关心行走江湖的侠客平时是哪里来的银子喝酒吃肉的!

再说说艺术家,很多人都觉得搞艺术的人应当“视金钱如粪土”,但艺术家也要先填饱肚子才能创作呀!

你有没有想象过这样一幅画面:也许大侠们一面忙着在小说里称霸江湖,暗地里还得辛苦地打工赚钱。作为一家之主的画家齐白石,也需要靠画画养活一家老小,精打细算当然是免不了的。

不过他有时真的有点儿节俭过头了……

◎齐白石家的藏宝图

齐白石靠卖画、刻印攒下的钱,统统被他换成了金条。藏金条的地点,也许是他自家的宅院中某块地砖的下面,也许是院子里不起眼儿的大木头疙瘩旁边,又或者是画台的小抽斗里、书架的暗格里……这么多“小金库”的位置恐怕只有他老人家才记得清吧!

怎么那么抠门儿!

估计这是很多到齐白石那里求画的人最想大声呐喊的一句话。

齐白石卖画斤斤计较人尽皆知。他画室的墙上贴有润格(文人画家卖画的定价标准),齐白石无论将作品卖给谁,都要严守润格。

有的买主明知规矩,硬是赔着笑脸求他:“再添条虾,您老多受累!”齐白石心里一百个不乐意,却不愿驳人面子,便随手画上一只虾,可这只“白送”的虾半点儿生气也没有。当买主抱怨画得像死虾时,齐白石便坐在圈椅中,“弱弱”道一句:“市面上活虾多贵呀!”

换个角度看,齐白石的“抠门儿”和精于算计的奸商可不一样。他从未因自己的作品抢手而漫天要价。一直到齐白石逝世那年,虽然他早已成为世界闻名的画家,可他自定的画价,始终不涨。

锱铢必较、不讲情面,却合理定价、平等待人,这就是齐白石。

花卉加虫鸟,

每一只加十元,

藤萝加蜜蜂,

每只加二十元,

减价者,

亏人利己,

余不乐见。

庚申正月除十日

◎齐白石的“润格”

◎齐白石画的蝈蝈和白菜源于传统国画题材,寓意美好

◎李苦禅的画作深得师父齐白石真传

“白菜”不能换白菜!

说来有趣,齐白石还有一个让他“丢面儿”的经典段子:

古代王羲之曾写《黄庭经》换白鹅,齐白石觉得这是文人意趣,也想效仿一番。出了院门,见外面有人吆喝着卖大白菜,他便走过去,掏出一张画,跟菜贩说:“我拿这张画的白菜,跟你换一车白菜如何?”

可菜贩哪儿认得这位大画家,只以为他是个嘴馋的白胡子疯老头儿,便冲着齐白石一顿咆哮,弄得齐白石只好夹着画灰溜溜走掉……

齐老先生热心肠

比起“不识货”的菜贩,到齐白石家摇煤球的“煤黑子”就幸运多了。那时候北京的居民准备过冬,都会专门请人来摇煤球,那人常常全身乌黑,被称为“煤黑子”。他们辛苦劳作,生活拮据。齐白石会在给钱的同时附赠几张小画以示谢意,实则是不动声色的帮助。

出身贫寒的李苦禅考入北平国立艺专后,没钱租房只能栖身破庙。他白天按时上课,晚上加班拉洋车。后来,齐白石收李苦禅为徒,不收学费还管饭,经常掏钱为他买画具。此外,每次有学生或者小辈来家里拜访,临走时他都要给点儿车钱和买糖钱。

看来,爱钱的齐白石并不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还挺热心肠!

◎齐白石出身湖南农村,淳朴的画风凸显着他的“乡愁”

爱家爱国情真切

据齐白石之子齐良末回忆,当年来探望父亲的湖南同乡,只要是能说湖南话并说出自己从何处来的人,父亲都会慷慨地掏出五十块钱赠予他。对于那时的穷人来说,确实算得上一笔巨款了。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国立艺专不幸落到了侵略者的手里。日本人邀请齐白石主持该校,齐白石却闭门不出,拿出了当年拒绝为慈禧画像的态度。他还在聘书上写下“齐白石死了”五个大字,将聘书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

齐白石在艺术领域的地位无人能撼动。但生活中的他,既有本性中自带的气魄与情怀,又有倔强和热情,这样有血有肉的艺术家,不是更可爱吗?

猜你喜欢

卖画李苦禅齐白石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青蛙卖画
李苦禅的豁达
拜门
齐白石画螃蟹
画出激流的声音
齐白石的半截虾
贫生卖画
皇帝卖画
皇帝卖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