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2018-10-19吴秀春张雨琳

建筑与装饰 2018年19期
关键词:裂缝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吴秀春 张雨琳

摘 要 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高层建筑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随着建筑物高度、体积、厚度等逐渐增加,建筑基础承受的荷载越来越大,所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整个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本文分析了了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凝土结构的施工中的问题及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 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裂缝

1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结构材料不达标

根据相关建筑工程行业规定和标准分析,在目前多数建筑工程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还不能够达到相关的质量要求。为了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混凝土材料必须要能够达到设计标准,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确保砂石骨料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含水量,并且要定期进行含水量的监测,从而保证混凝土强度能够满足目前的施工要求。

1.2 技术规范不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验室进行配比的过程中虽然技术规范都达到了规定标准程度,但是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与实验室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配合与分析,使得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混凝土施工强度要求模式。

1.3 裂缝问题

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整体结构完成后,当受到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时,会导致混凝土发生变形,在混凝土的内部会产生应力,在这种应力向外扩散时受到束缚,超过了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发生裂缝。 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在整体结构施工后,会发生竖向的不均匀沉降或者是横向的位移等,由此在混凝土的内部产生应力,当这种应力超出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裂缝。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施工时对钢筋所做的保护层不规范,导致后期钢筋发生锈蚀,由此导致附近的混凝土再次胀裂。 施工工艺的优劣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是比较严谨的,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施工工艺的不规范会在后期使用中发生裂缝[1]。

2施工技术要点

2.1 水泥的选择与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对水泥的选择十分重要。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水泥内部组织各不相同,因此配置混凝土的性能也不尽相同,一般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在浇筑初期发生开裂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与收缩而造成的。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选材及配合比的控制,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加入外加剂,尽量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以减少水化热现象引起的收缩变形。

2.2 混凝土的浇筑与捣注

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及温度应力,可确定应选择整体浇筑还是分段浇筑。在浇筑过程中,遵循“分区定点、循序渐进、一个坡度、一次到顶”原则,根据混凝土泵形成的坡度,在上层和下层分别布置两道振捣点:第一道位于混凝土的卸点,解决上部振实;第二道位于混凝土的坡脚处,解决下部混凝土密实问题。在浇筑过程中,应选择一个部位进行,直到符合设计的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流动趋势,再在坡面实现连续浇筑。当混凝土分段浇筑结束后,可以在混凝土的初凝阶段实现二次振捣或者表面挤压,排除表面积水,并用木拍反复挤压密实,防止产生表面裂缝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防水性能与表面观感。一般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可选择夜间进行,这样可减少新旧混凝土的温度差距,减少冷缩变形产生的裂缝。

2.3 适当调整钢筋的配置

通过调整钢筋的配置方案,可以增设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的传递分布筋,将其内部的热量及时传递出来,以防止内部热量增高。在钢筋的配置设计上,一般采取在配筋率不改变的前提下、上下皮配筋差异的方案,也就是说底皮钢筋在没有柱板带的地方横纵均采用Φ25@150,在有柱板带的地方上下皮筋则采Φ25@130。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厚度约为1米,出于其散热速度的考虑,可在底皮钢筋与顶皮钢筋之间设置Φ25,温度分布筋采用每平方米1根的方式,采用搭接焊的方式连接上下。通过这种上下错位的分布方式,可使钢筋的直径减小,钢筋之间的间距缩短,这样就减少了混凝土的收缩程度,上下搭接的方式能够使中间的热量迅速散发出来,减少裂缝发生的概率。

2.4 减少约束力

(1)减少内部约束力。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约束来自于温度应力,那么只有减少温度应力才有可能减少内部约束。较少温度应力影响的有效措施,上述内容中已经有详细的论述,在此不进行过多论述。除了上述内容中论述的方法,还有一种保温的方法,比如暖棚发、覆盖法和蓄水法等。这些方式都是经过实践论述的、非常有效的保温方法,能够将混凝土内部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与外部温度差异。

(2)减少外部约束力。减少外部约束力,主要应当从如何减少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约束力的角度出发。在当前土木建筑工程市场上,减少地基对混凝与约束力的方法主要就是指设置滑动层的方法。所谓的滑动层,就是指在大体积混凝土和地基之间设置的沥青油毡层或砂垫层。滑动层的设置能够减少地基对大体积混凝土约束,保证混凝土地块能够自由变形,进而降低裂缝的风险

2.5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养护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养护的目标在于保持恰当的湿度与温度,以较好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避免产生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注意保湿、保温并徐缓降温。另外,大体积混凝土的夏季施工应采用蓄水或者流水保护形式,冬季施工则使用麻袋覆盖,侧面使用碘钨灯照射养护。蓄水法主要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覆盖双层麻袋,并浇水湿润。在不同情况下,混凝土的养护时间略有不同: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硅酸盐水泥搅拌的混凝土,不得少于一周;对掺入缓凝型外加剂或者具备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能少于两周[2]。

3结束语

由上可见,随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混凝土的体积由原来的几百立方米逐渐增加至上千立方米、甚至上万立方米,对大体積混凝土的施工要求越来越高,而其施工技术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及使用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利于提高土木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潘武.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底部约束的措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2):211-212.

[2] 林森,黄晶.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312.

猜你喜欢

裂缝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裂缝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