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形调强放疗同步DF化疗方案治疗6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8-10-1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467000张念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放化疗盆腔宫颈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467000)张念波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467000)刘志娟

为了明确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适形调强放疗同步DF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给予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不同治疗措施,以探讨适合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入院治疗的6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组,每组34例。A组年龄48~74(60.8±6.2)岁;B组年龄49~76(61.2±6.1)岁。

1.2 方法 A组采用常规放疗,采用X线模拟定位机,明确盆腔体外放射野,患者的盆腔体外放射野范围为自上方第5根腰椎上缘,下至闭孔下缘,外侧放射野位于股骨头内三分之一处,先进行体外全盆腔前后两野等中心照射,具体操作方法为全盆腔放射野30Gy照射,5次/周,2Gy/次;然后照射野下段中部开始挡铅,挡铅宽4cm,高10cm左右,继续进行体外照射,剂量为15Gy,总剂量为45Gy。挡铅时进行腔内后装放疗,5~8Gy/次,2次/周,疗程为5~8次,A点剂量达35~42Gy,F点剂量达45~50Gy(A点:宫口水平点向上2cm,子宫中轴旁开2cm;F点:宫腔放射源顶端旁开子宫中轴2cm)。B组采用适形调强放疗同步DF化疗,使用立体定位框架确定体表标志,进行腹部与盆腔CT、MRI扫描,根据妇检结果、CT和MRI融合图像画肿瘤靶区、危及器官靶区,并给予各自限制剂量。GTV主要为受侵阴道、宫颈、子宫体、宫旁组织与淋巴结;CTV则为GTV、宫旁、子宫体与阴道。CTV又分为淋巴结区CTV与原发肿瘤CTV,原发肿瘤、淋巴结区CTV周围外放分别为15mm边界与10mm形成PTV,处方剂量为97%PTV45Gy,2~3Gy/次,5次/周。同步化疗为注射顺铂(齐鲁制药厂,国药准字H37021356),用量为40mg/m2,1次/周(d1,d8,d15,d22,d29,d35),连续使用6周;氟尿嘧啶注射液(国药准字H32022246,南通精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用量为1.0g/m2,持续96h,1次/3周(d1,d29),连续治疗2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评定标准:①进展:病灶最大直径与治疗前比≥20%,或有新的病灶产生;②稳定:病灶直径未缩小到原来的30%或增大<20%;③部分缓解:目标病灶的最大直径与治疗前相比,减少≥30%;④完全缓解:目标病灶完全消失。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与计量资料用(n,%)和(±s)表示,组间检验用x2和t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

2.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9%(1/34)明显低于A组20.6%(7/34),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放疗同步化疗作为癌症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其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研究以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对象,给予其不同的治疗措施,结果显示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于A组,表明采用适形调强放疗同步DF化疗的患者,治疗效果更显著,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为适形调强放疗能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其盆腔不同区域和淋巴结充分的剂量,减少了对小肠、直肠和膀胱的受照体积,减轻了对患者消化道系统的损伤,因而不易造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的情况[1]。同时,适形调强放疗能提高靶区照射剂量,保护周围敏感器官,减少对邻近危机器官的放射性损伤,副作用更小[2]。

综上所述,适形调强放疗同步DF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治疗安全有效,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放化疗盆腔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和EGFR-TKI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