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伴老人:易被忽视的爱心专业课

2018-10-18

南方周末 2018-10-18
关键词:义工胜利陪伴

陪伴老人,看似平常小事,却被一家公益组织反复试验、打磨,使之成为可复制的公益产品。他们以“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为原则,尊重每一个生命。

南方周末记者 刘怡仙

发自广州

与许多关注临终关怀的人不同,匡胜利没有经历至亲离世的痛楚,也没有未能告别的歉疚,他仅仅是因为学了心理学,认同北京十方缘的理念,从2013年开始在那里做义工。

北京十方缘,全称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是一家以临终关怀为主要业务的公益组织,2012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由方树功等10名志愿者筹建的北京十方缘,专门组织义工为临终老人提供心灵呵护服务。后陆续朝着专业化、组织化方向发展,现在认可十方缘理念的老人心灵呵护组织已遍布全国各地,并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全国学习网络、行业协会。

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这一强调情感关怀的公益机构还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正在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路上努力前行。有着5年义工经历的匡胜利,也将这一服务理念带到了广州,开始落地生根。

人生的镜像

二星义工宋韵的这次陪伴并不顺利。第一位老人54岁,中风偏瘫。宋韵连续询问了三次“我们来陪你聊聊天好不好”,他都回答“不需要”。

第二位老人窝在轮椅里,头沉得很低,睡着了。

领队匡胜利帮他们换到一位在走廊上的老人,他头枕在轮椅后背上,仰面45度地看着前方。宋韵问要不要陪陪他时,他的眼珠转动了一下,喉咙里艰难地发出一声“好”。

广州十方缘这次探访的广东江南医院也是广东省民政厅直属事业单位,该医院颐养区配备了百来张养老床位,住了许多失能失智老人。义工探访过程中,领队匡胜利要挨个巡查,处理突发情况。

那声艰难的“好”令宋韵意识到,眼前的老人难以用语言沟通。她用手机播音乐,舒缓柔和。老人听着,眼睛不自觉地眯了起来。匡胜利提醒他们,这位老人原是军人,不妨放些军歌给老人家听听。

说来奇妙,《强军战歌》响起,老人瞪大了眼睛,瘫放在轮椅上的手奋力提起食指,打起拍子来。

另一病房里,78岁的吴伯不停地念叨“冇嘢做”(粤语,没工作做),他很焦虑,担心现在没有工作,父母儿女该怎么办。说起自己的子女孝顺,每天都会送汤。

“他好像活在自己的思维中。”义工李敏说她相信在吴伯过去的某一刻人生里,一定经历过类似的难事,才在此时发泄出来。十方缘倡导“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的陪伴方法理念。李敏能做的,是听着老人把过往的牢骚说完。他的搭档则轻轻地抚摸老人的大腿,安抚他。吴伯逐渐安静下来。

每个老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义工也在其中发现人生镜像。有人78岁念叨工作,有人65岁反问:“还不退休啊?”有人50多岁中风入院,牢骚不断;有人92岁仍精神矍铄,亲戚友人陪伴在旁。

宋韵反思自己内心能不能够接纳平静,也许她再坚持一下,第一位老人便会答应了。匡胜利告知,老人中风导致说话不利索,听到“聊天”二字便紧张了,当然这也可能与义工的精神状态有关,也可能与老人当日心情有关,这些也是接纳的内容。

“专业、被呵护。”这是宋韵第一次参加十方缘义工培训时的感受。十方缘为义工提供了祥和注视、同频呼吸、音乐沟通、零极限(夏威夷心法)等共十种陪伴方法。“心法才是主要的,其他都是辅助。”匡胜利强调。

这一心法被概括为十方缘的核心价值观:“每一个生命都是需要被呵护的,所以我们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

3英寸厚的管理手册

对于陪伴,十方缘制定了极为细致的流程。每次探访前,义工需要朗读行为规范,包括注意分工合作,一位义工担任主沟通,另一位担任辅助沟通;陪伴老人不是生理治疗、心理治疗、灵性治疗,不是教育老人,不是给老人做逻辑分析,不是替老人消灾免难等等。

另外,流程还要求义工呵护老人前需静心,闭上眼睛感受音乐,逐渐调整呼吸,心情平和地走入老人房间。离开前,要提前与老人告别。45分钟的时间探访结束,义工先在表格填下探访感悟,再围坐一起分享。领队会针对每个人的发言逐一督导,探讨哪些方法更为适用于陪伴。

“感恩有机会认识世界上的另一个生命,也认识我们自己。”匡胜利说。最后的仪式里,义工们围成圈,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地把手交握一起,静心感受。

这些服务流程源于十方缘数年的探索。

临终关怀分为四个方面:身体照护、姑息治疗、社会系统的支持、心灵的呵护。2011年,十方缘义工们观察到,国外的临终老人心灵呵护主要以宗教模式提供服务为主,在中国大多数老人可能没有宗教信仰,几无可借鉴的模式。该如何服务这些老人呢?

“我们用了最笨的方法”,北京十方缘创始人之一方树功说,十方缘收集了全世界和心灵呵护相关的480多种方法,筛选出108种比较行之有效的。实践两年后,再在108种方法中拣选简便易操作、不需要仪器的十种方法。

“对于义工来说,提供100次服务中有1次不好,失误率就是1%,对于重症的老人来说,只要有一次服务得不好,也许就是老人生命中最后一次,(失误率)就是100%。”十方缘义工还还要严格把控服务的质量。

他们找来了奥运会队员训练时的评估测试仪,将传感器夹在老人耳朵上,通过传感器传到电脑上,记录老人每一秒的生理特征指数,以此判断老人当下的心理状况。在电脑上,这些指数会显示为一棵菩提树。开心的时候,菩提树绿叶繁茂;不开心的时候,菩提树慢慢枯萎。

这样精准的数据能够及时反映老人状态,也提升保障服务的质量。问题在于,这个方法成本极高,每次服务既需要服务人员,也要电脑操作人员。何况老人耳朵夹着仪器也不舒服。测试仪仅仅半年后便弃用了。

2014年,北京十方缘引入了国际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因为“控制结果是一种方式,控制过程也是可行的”。他们不仅关注结果,也关注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前一天服务的准备工作。每天的服务纳入过程管理系统,形成3英寸厚的管理程序手册。后续,方树功与十方缘义工们又将其简化成几张表单,最后做成小软件,通过手机拍照就可以完成管理的基础工作。

陪伴成长

2013年刚听说十方缘时,匡胜利十分兴奋,趁着出差北京去十方缘当义工。因为认同十方缘的理念方法,他要把它们带回广州。

两位义工也想把十方缘的理念带到广州,特意到北京集中学习了数月。2015年6月,广州十方缘小组宣告成立。匡胜利是全职义工,1-2个月组织义工探访老人一次,每个月也在广州举办读书会、电影、讲座,与临终关怀相关。

很快,义工人数越来越多,顶峰时期已有两三百名义工,服务老人的频次提升至一个月八次。匡胜利说,这时考虑到注册为民办非营利企业,要走更专业的道路。2016年6月,广州市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0万是众筹的,往后三年里还可申请北京十方缘公益基金会每年5万-10万元的支持资金。

“你感觉有后盾。”匡胜利说。十方缘支持义工自己建立老人心灵呵护组织,由一个三星义工发起,可以在任何地方组建十方缘小组,组织当地的义工为临终老人提供心灵呵护服务。这是一个价值观连锁的网络,各个地方的十方缘组织独立注册运营,但共享陪伴方法、培训体系。

截至2018年6月,全国已有24个省级行政区73个市县的65个团队在养老院、社区开展重症、临终老人心灵呵护的公益活动,服务老人66535人次。

十方缘吸引来的人也身份各异。2018年10月13日下午是本月的新义工培训活动。不到20平米的空间里坐满了人:

有因申请“回报社会助学金”,选择临终关怀公益活动的大学生;也有人因家里亲人临终时极为痛苦,决心学习体验的白领;还有失去生活空间,不知如何陪伴孩子老人的全职妈妈;甚至是日常巡逻接触到不少老人而专程从东莞驱车数小时赶来的警察。

“发心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只要你认同这件事就行。”匡胜利说。

义工的成长路径清晰可见。刚接受培训,并参与探访的义工将获赠一星义工手环。如能完成12次探访,扎实学习心灵呵护十大技术,融会贯通,将成为二星义工。三星义工则需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考试认证,能独立服务老人。三星义工可以作为领队带队服务,也能完成讲课课程,将晋升为四星,五星要成立一个组织。

由于详尽的资料归档流程,严格的服务流程管理,每个义工都能追溯他参与的探访活动,制定相应的成长手册。

临终关怀还是一个小众的领域,同类的临终关怀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流失率在80%以上,广州十方缘参与一星义工培训后能经常参与的义工约在20%。“流失率不算高了,”匡胜利说。这其中能成长为三星义工的,则仅有3%-5%。

“爱与陪伴一堂课”

“4000万”,是十方缘的义工们挂在嘴边的一个数字。这是国家老龄办发布的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中有关失能失智老人的群体人数。十方缘65个团队全年的服务人次是4万人次,不到这个数字的千分之一。

既关注到服务数量有限的问题,也关注到90%临终老人居住在社区的情况,北京十方缘2013年开启探索社区临终关怀模式。广州十方缘则与北京街广卫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合作,到社区培育本土义工。本社区的低龄老人担任义工,上门为高龄独居的孤寡老人提供服务。同住一片社区,说起曾经的那块坡地,那个人,更有共同语言。一年多的探访后,不少社区义工骨干成长为二星义工。

他们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次次都要分享,次次都要写”、“探访时间太短了”、“分享填表重叠,浪费时间”,北京街的社工阮荻菲从旁观察,认为十方缘的义工多有心理学方面的基础,对十方缘的理念价值观认识较深,而对于社区里的义工能人而言,十方缘的方法是全新的,她们还未适应。

这种不适应包括每次要完成大量的书写,久未写字的阿姨感到胆怯;也包括过去街坊闲谈,天南地北,百无禁忌,现在使用十方缘的方法“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还是学了很多方法的,静听、观察、陪伴。”庞姨坦承。过往听到老人抱怨身体不舒服,大家会给各种建议,现在谨慎多了,“你又不是医生”。对于家庭矛盾,更多时候是耐心倾听,而非站队拉偏架。

前些年养老院、社区等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还不能达到十方缘的标准去做服务,又想学习体验十方缘的技术手法,有没有‘中间办法?”

十方缘义工们给出的方法是“爱与陪伴一堂课”,向社会大众广泛宣传爱与陪伴的文化,它是轻量的、易分享的培训课程。

针对扩大分享的问题,十方缘义工们还总结了五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培训义工半年的课程压缩为3个小时,核心是陪伴讲师分享自己的经典案例、核心技术方法和原理,现场学会陪伴方法,以后可以陪伴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爱与陪伴一堂课”在一年里培养了77名讲师,讲了六百多堂课。各地社区、医院、养老院等只要有需求,就可以调配讲师就近授课;

第二种方式,把这些技术方法汇编成教科书,在小学中学大学开展心灵呵护的课程,孩子可以从小学习如何去陪伴生命,如何察觉生命的本质;

此外,还包括将经典故事编成《陪伴杂志》,创刊号便在2018年重阳节首发;将陪伴技术制作为纪录片;与相关行业协会推动将心灵呵护费用纳入长期照护险进行报销,目前已在三个城市试点。

(文中宋韵、李敏为化名)

猜你喜欢

义工胜利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坚持就是胜利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坚持
胜利的手势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