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2018-10-18肖圣鹏于慧玲刘儒

东岳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药卫生变量

肖圣鹏,于慧玲刘儒.

( 1.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355; 2.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一、引 言

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改善基层群众看中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更好地满足基层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4月下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文件明确指出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并要求在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规范中医诊疗设备配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中医类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2016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文件规定了衡量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具体中医药服务项目及考核评价指标。两个文件体现出政府对基层中医药发展的重视。从经济学的市场供求视角看,这是从供给方对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的政策支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观念和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更加健全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有针对性的中医药基础设施和特色科室的中医药服务等等。因此,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发展还需要从需求方来研究,特别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弄清楚这个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府的基层中医药发展支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消费者卫生服务需求和中医药服务市场相关文献述评基础上,总结影响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因素,然后运用Logit方法对在山东省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检验影响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因素,从而提出完善或改进中医药服务发展支持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述评

在我国,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包括两个层次的选择:一是是否就医的选择,二是中医还是西医的选择。因而,要研究基层患者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以借鉴这两个层次选择的相关文献。

国外学者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Steven Russell(2005)用描述的方法研究了斯里兰卡某地的贫困城市社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对卫生保健提供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患有比较严重的疾病时,该地区的居民会首选公立医疗机构,因为公立医疗机构是免费的,患者信任其服务能力。而对中等程度的疾病,病人一般首选私立医疗机构,因为节省排队时间、医生服务态度更好、患者能与私立医疗机构的医生建立更好的个人关系[注]Steven Russell.“Treatment-Seeking Behavior in Urban Sri Lanka:Trusting the State,Trusting Private Providers”,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05,6(7):1396-1407.。美国学者Borah(2006)用Mixed Logit模型研究了印度农村门诊患者对卫生服务人员的选择问题。Mixed Logit模型对参数的分布没有限制设定,这是在卫生服务供给者的选择方面首次使用Mixed Logit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卫生服务价格和到达医疗机构的距离在对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决策上起着很突出的作用,在卫生经济领域首次研究了患者对待距离问题的偏好假定,定量描述了患者对距离重要性认识上的随机偏好。同时,还分别计算了儿童和成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发现低收入患者比高收入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更高[注]Borah B.,“A Mixed Logit Model of Health Care Provider Choice:Analysis of NSS Data for Rural India”,Health Economics,2006,15(9).。

国内学者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韦统平(2003)通过对门诊患者的就医行为和住院患者择医行为的调查,研究了经济落后地区县级医院的经营方式[注]韦统平,唐爱忠:《关于贫困地区群众就医行为的调查与思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年第16期。。陆云霞(2003)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不同层次的多家医院,对各科门诊患者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影响武汉市门诊患者选择就诊医院的因素[注]陆云霞:《武汉市门诊病人选择就诊医院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3年第10期。。刘伟(2005)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江苏省城乡居民患有感冒等小病、常见病采取的措施,患小病不去医院就诊的原因,患者就诊时对医疗机构的选择等相关就医行为进行了研究,但没有深入研究其具体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注]刘伟,王翠平,李薇,侍崇妮:《江苏省城乡居民就医行为演变趋势调查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第10期。。杨学来等(2005)采用多项式logit回归分析,对东营市城乡居民选择就诊机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影响城市居民就诊机构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医疗保险制度、居民疾病种类和个人收入,而影响农村居民选择就诊机构的主要因素则只有疾病种类[注]杨学来,徐凌忠:《东营市城乡居民选择就诊单位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第24期。。马志德(2007)对中医药消费做了相关研究,认为中医药的零售市场潜力很大,市场将长期以经典中药品与新饮片、新中药并重,以补益药及常见药为主要市场[注]马志德:《天津市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6年。。

影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刘志扬(2006)从文化观念角度分析了西藏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行为,发现西藏农民面对一些疑难杂症或久治不愈的病种时,会求助于宗教[注]刘志扬:《西藏农民在就医行为选择上的文化观念》,《开放时代》,2006年第3期。。柯雄(2007)认识到农民患小病后的就医态度主要为“拖延就医,自己硬抗”,其次为“主动就医”,再次为“自己买药”。选择医疗机构时,往往选择“个体诊所”[注]柯雄,李平:《农业村村民就医行为调查及对策分析》,《医院院长论坛》,2007年第3期。。张娜(2007)认为农民卫生服务需求是基于寻找一种价格低、方便快捷、质量好的卫生服务[注]张娜:《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苏北地区X镇的调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同时,李海涛等(2009)则从信任的角度研究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发现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个人信任和组织信任而处于尴尬的卫生服务市场境地[注]李海涛:《江苏省农村卫生服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16期。。任秀杰、武亚男(2009)也研究得出医疗机构选择中“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特点,并认为农民卫生服务需求重治疗轻预防[注]任秀杰,武亚男:《江苏农民就医现状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7期。。

影响农村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因素。消费者的所有消费行为,都是在一定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必然要受到诸多因素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吴淑站(2000)认为影响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因素主要是中药材质量、价格和中医大夫的医术水平[注]吴淑站:《中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年第15期。。卢颖等(2011)则认为影响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因素是中医学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对中医科学与否的争论、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注]卢颖,张媛,付爱珍:《青少年对中医药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中医教育》,2011年第4期。。卞鹰、宋燕(2011)研究认为肿瘤科、康复科和感染科患者更愿意选择完全使用中医药治疗,性别因素对中医药消费的影响不明显,职业、年龄和医疗保险类别对中医药消费的影响比较显著[注]卞鹰,宋燕:《医院住院病人中药应用分析》,《中国执业药师》,2011年第8期。。健康状况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影响。健康状况是消费者选择中医药服务的依据,包括疾病种类、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自身的健康水平、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这些方面。张蔚湜(2005)发现疾病越严重,患者越倾向于选择西医,而不是中医药[注]张蔚湜:《北京某社区 35 岁以上慢性病人群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年第4期。。柯雄(2007)认为,患小病时人们经常“拖抗”或者自我治疗,选择中医药的倾向更明[注]柯雄,李平:《农业村村民就医行为调查及对策分析》,《医院院长论坛》,2007年第3期。。张娜(2007)认为患者的健康水平直接决定了农村居民的中医药服务需[注]张娜:《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苏北地区X镇的调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鲍勇等(2009)认为健康水平高的患者倾向于选择休养和自服药物尤其会选择一些传统中医药手段[注]鲍勇,彭慧珍,朱宏敏:《2004和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发展趋势研究》,《中华全科医学》,2009年第7期。。文化观念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影响。影响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因素有时产生于文化观念中的某些要素,并与其传统文化背景相结合。刘志扬(2006)突出强调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观念对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影响[注]刘志扬:《西藏农民在就医行为选择上的文化观念》,《开放时代》,2006年第3期。。刘茂伟(2007)发现,现代传播方式与性别不公平结合起来,共同影响农村地区的中医药服务的选择[注]刘茂伟:《贫困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与卫生公平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盛雅焜(2011)认为思想观念会通过群体社会心理的动力传导机制,间接影响中医药服务的选择[注]盛雅焜:《农民工就医行为研究——以兰州市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11年。。高其法等(2007)用行为心理因素研究患者集中于大医院的现象,认为存在敏感度递减、偏好与参照点的选择逆转、心理账户、启发式偏向、风险规避和框架效应等机制,这些机制也影响了中医药服务的选择[注]高其法:《患者就医行为心理与就医集中》,《医院经济卫生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总结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源自中医药服务供给者、中医药服务消费者和中医药服务支付第三方及医保各方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消费者自身的人口、文化特征、健康状况、所享有的医疗保障制度、收入水平、消费偏好、时间价值、中医药服务的价格和能力、中医药服务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相关特性等。

表1 变量定义及赋值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来源

文章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问卷调查和访谈,组织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60余名本科生到济南、青岛、泰安、临沂、菏泽、德州6个地市的30个乡镇(每个地市选5个乡镇)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对象包括中医药服务消费者个体(每个乡镇调研10个样本)、村卫生室的医生(每个乡镇调研5个样本)、乡镇卫生院医生(每个乡镇调研5个样本)3类。调研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即因变量及其影响因素(即9个自变量见表1)。本次调研共收到620份样本,其中合格样本587份,不合格样本33份,样本合格率94.7%。

(二)变量的选取及定义赋值

由于卫生服务刚性需求的特点,在研究中医药服务需求时,将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研究合并到与其替代品西医的研究中是有必要也是合理的,例如研究中医药的价格对其需求的影响时,必须要与其西医治疗的价格做比较才有意义。因此,将中医药服务价格和替代物品的价格做了变量合并,仅用一个变量X7(见表1变量定义及赋值)。消费偏好用变量X9来表达。根据传统经济学消费者理论,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经济因素有卫生服务的价格、收入、相关物品价格等,X4、X6、X7三个变量分别是医保报销比例、中医药服务消费者收入、中医药服务的性价比,较为完整地刻画了经济因素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影响。

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时间因素。消费者付出的时间可以被认为是获得卫生服务的成本之一。因为疾病时间有机会成本,时间是有限的,应该被认为消费者的有限资源之一。在卫生服务消费方面,许多时间被花费在就诊往返途中及候诊室排队等待之中。同时,消费需求对时间的弹性也会影响到对价格的弹性。因此,有必要纳入一个变量来表达时间因素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影响,本研究用消费者到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的距离即变量X1来表达时间变量。其他常用变量的定义和赋值详见表1。

(三)模型和数据选取

由于本研究的对象即因变量中医药服务消费需求是个定性的二值变量,所以可以选取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来分析影响因素。

常见的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包括二元Probit离散选择模型与二元Logit离散选择模型。其中Probit模型是将标准正态分布作为随机误差项的概率分布推导得到的,Logit模型则是将逻辑分布作为随机误差项的概率分布推导得到,是一种广义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常用于疾病自动诊断、经济预测等领域。例如,探讨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预测疾病发生的概率等。

据此,构建模型如下:P(y>0)=β0+β1x1+…+β9x9+ε

其中,P(y>0)是消费者有中医药服务需求的概率;定义的变量X1、X2…X9对应模型中的解释变量x1、x2、…x9;β0,β1,…,βk是待估计的参数,也是相应解释变量的系数。

表2 样本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表3 各因素对中医药服务选择的影响

注:***、**、*分别表示p<0.01、0.05

对587个合格样本除去杠杆、强影像点和异常值后,选取150例Y=1的样本,选取150例Y=0的样本,赋值后纳入模型进行统计检验。自变量个数为9,模型中的样本数量为300,符合样本数量大于等于20倍自变量个数的要求。样本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2。

(四)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300个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到Probit离散选择模型与二元Logit离散选择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详见表3。

表3显示了经过两个不同模型两次回归分析后的结果。所有的模型都通过了总体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检验的McFadden R-squared值均在0.59以上,因此可以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两类离散选择模型第一次回归分析引入9个变量;第二次回归分析剔除掉了第一次回归分析中在10%的显著水平下统计上不显著的两个变量X6与x9。在原假设β6=β9=0的前提下,分别对两个统计量进行LR检验,检验LR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2的卡方分布,在5%显著水平下查阅卡方分布表得临界值为5.991,logit模型计算LR统计量为0.942,Probit模型计算LR统计量为1.366,在5%的显著水平上不能拒绝原假设,故认为变量中医药服务消费者收入与对中医药信任程度的评价对居民是否选择中医药服务没有影响。

到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的距离X1因素的影响比较突出,这与经典卫生经济学研究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时对时间价值的强调是一致的。阿克顿(Acton,1975,1976)研究了路途时间、 等待候诊时间和其他变量能影响门诊就诊和医生保健的需求量[注]Acton,Jan P.,“Nonmonetary Factors in the Demand for Medical Services:Some Empirical Evide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3(1975):595-614.。表4给出了阿克顿所估计出的弹性数值,例如门诊就诊Tout是自用时间价格弹性,而Tphys表示其他商品的交叉时间价格弹性。门诊的自用时间价格弹性为-0.958,接近1,而看医生的自用时间价格弹性尽管小,也依旧显示了时间因素的重要性,正的交叉弹性表明医生保健和门诊就诊两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科菲(Coffey,1983)发现,时间成本与最初寻找卫生保健的决策以及消费量有关,尽管她的估值很小(除公立机构提供的卫生保健以外)[注]Coffey,Rosanna M.,“The Effect of Time Price on the Demand for Medical Care Services”,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8(1983):407-424.。在实践上,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系统(NHS)免去了绝大部分对医疗保健资源使用的收费,等待时间的价格仍旧是一个配给因素(Blundell and Windmeijer,2000)[注]Blundell,R.and F.Windmeijer,“Identifying Demand for Health Resources Using Waiting Time Information”,Health Economics,9(2000):465-474.,从而让很多卫生服务需求者对NHS望而却步而选择私人卫生服务机构。到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的距离从两个角度影响了时间成本,一方面如果距离较长则往返途中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周边附近的中医服务机构比较少,去那就诊的人数会更多,等待就诊的时间也会相应加长。同时,中药材以饮片和草药为主,尤其中草药更多的以农副产品的形式流通,加工工序较少,价格相对低廉,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收费中药物成本占大多数。随着卫生服务的货币价格减少,卫生服务需求将对时间成本更为敏感。

表4 阿克顿的时间价值方程

比较知名的中医大夫X2、比较知名的中医特色科室X3两个因素有很强的独立性,调查发现有很多患者是冲着医院的某位中医大夫去就诊的,如果该大夫不在,患者宁可看西医。同时,若某医疗机构虽然没有知名的中医大夫,但其在某个科室有特色或有一定知名度,一般这种知名度是靠历史传承而来,当地居民在患有相应病种时也会到该机构初诊。同时比较知名的中医大夫、比较知名的中医特色科室这两个因素又同属于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范围,可以合并分析其影响机制。这两个因素通过消费者的疾病程度和对中医药治疗速度的评价与消费者需求结合起来。Michael Grossman(1972)认为,影响健康的卫生服务利用及其他行为的卫生服务需求都来源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注]Michael Grossman.“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Capital and the Demand for Heal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2.。当人们健康状况下降甚至发生疾病时,人们会承受相应的痛苦或者不适,而且疾病会消耗其可利用的时间量。因而,消费者对中医药治疗疾病速度的评价成为是否选择中医的重要因素,消费者认为中医药治疗疾病速度越快的则其中医药消费的意愿越强。但是由于关于疾病信息和疗效信息的不完全性、不对称性,消费者无法确切知晓某个疾病看中医的治疗速度如何,只能透过比较知名的中医大夫、比较知名的中医特色科室两个指标来间接判断。

医保报销比例X4的系数是1.045,在通过检验的最终七个变量中,影响程度排在第五位。许多资料表明,医疗保险会对卫生服务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卫生服务的需求方,主要以第三方支付的形式改变需求者对卫生服务价格的敏感程度,进而改变其需求量,使消费者需求曲线发生位移,而且不同的补偿比例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享受职工医疗保险者多数工作比较繁忙,因为可以刷医保卡消费,报销比例比较高,他们对药品的价格敏感度低,为节省时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购买快捷方便、价格较高的西药;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消费者大多生活在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一些,只有住院时方能报销部分医疗费用,门诊看病基本自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感冒、发烧等一些常见病时,经常在家里用一些中医范畴的验方自行处理,例如姜汤便是民间普遍使用的驱寒、防治感冒的药汤。只有在病情较重、较急时才花钱去买药,则以购买起效快的西药为主。以上两个因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选择中医药服务的实际需求量,即削弱了变量X4本应更加显著的影响作用。

变量X5即中医药的副作用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影响程度一般,其系数是0.891,在通过检验的最终七个变量中,影响程度排在第六位。变量X5对Y的影响很可能隐含在变量X8对Y的影响当中去了,之所以将中医药的副作用单独研究,是为了突出中医药与西医西药相比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

中医药服务消费者收入X6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置信度只有64%),一方面是因为在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支出相对收入而言比较少,使得收入稍高者对卫生服务的价格不够敏感;另一方面中医药与西医西药相比,价格更加低廉,收入低的群体对价格比较敏感,更愿意选择中医中药,这很好地解释了变量X6的系数出现负号的检验结果。

中医药服务的性价比X7的系数是0.891,虽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在通过检验的最终七个变量中,影响程度排在最后一位。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各种医疗检测设备日益先进,在改善治疗条件的同时也导致了检测费用的急速攀升;同时西药尤其新药的研制费用也在不断上升,研发周期不断加长,如一种新药的研发在美国一般需要5-10年,经费要在3-10亿美元,导致西药的价格不断上升。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个人,面对的医疗费用负担越来越沉重,逐渐把目光投向了传统医药。在国内,人们去医院看一个感冒,少则七八十元,多则上千元的检查费和医药费,是常有的事情。而中医治疗一个感冒只要辨证准确,只需几元或者十几元的中草药就能完全治愈。由此可见,中医药的经济优势非常明显。而本研究中中医药服务的性价比对其需求的影响并不是特别突出,一是与我省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居民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费用支出不够敏感有关;其次也与中医药在医疗机构的使用程度低有关,有些乡镇的使用程度连10%都不到,很多村子根本就没有中医医生,使得抽样居民对中医药几乎没什么概念。

变量X8即对中医药疗效的评价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影响程度最突出,其系数是2.45,排在第一位。中医治病将人体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注重发挥人体自身各功能的相互调节作用,不论是药物疗法还是物理疗法,都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亦即“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从人体整个系统去调节各部分的平衡,实现身体健康。西医西药治疗是对已经发生的疾病,采用“对抗式”医学观念,使人的身体理化指标达到某个数量标准,尽管其疗效明确,但是其毒副作用却也十分明显,经常引发较为明显的药源性或医源性疾病,污染或者伤害患者体内环境。美国医疗水平和设备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之一,但目前仍有百分之七十多的疾病无法解决,西方医学在其闪光点的背后也体现出了它的局限性。例如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的问世,使大量感染性细菌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医治,但同时细菌抗生素过敏、抗药性、正常菌群的失调等一系列问题,破坏了人体自身环境的生态平衡。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卫生服务需求观念开始逐步变化,更加理性,更加重视中医药医疗体系和治疗手段。调查发现在587个样本中,尤其在面对儿科和妇科的医疗服务需求时,有80%多的将中医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而且中药多以复方治病,通过各味中药之间的相互配伍,达到既能增加疗效又能减轻毒副作用的效果,因此中医药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卫生服务的首选。

对中医药信任程度的评价X9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置信度只有28%),同时其系数只有0.094,这意味着对中医药的信任与否几乎不影响消费决策。第一,消费者以往的用药就医经验对消费者中医药消费意愿有负影响,可能是因为目前西医西药占据了主流医疗市场,消费者的就医经验以西医西药为主,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习惯建立理论,在西医西药有效时他们仍然会选择购买西药,只有当西医西药疗效不明确时才会选择中医药。尽管其本人对中医药缺乏信任度,但受其周围群体的影响也依然选择中医药,个体消费者在选择消费行为时往往会受到相关群体的影响,中国消费者具有受群体影响明显、相信历史口碑的信息行为等特点。多数医疗服务消费者喜欢就诊前打听一些熟人朋友特别是熟悉的医生,以此降低就诊风险,周围亲朋好友使用中医药越多,消费者选择中医药服务的意愿就越强,自身对中医药的信任度的影响就越弱。第二,随着个别地方基层中医药的衰退,看不到中医医生,抓不着中草药,乡镇卫生院只能选择西医就诊,中医渐渐淡出了消费者的视线。进而导致了很多年轻的消费者缺乏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识,更有甚者不相信中医,抽样乡镇之间中医药消费的强烈反差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三,中医药缺乏应有的信任,和中医药自身的传承发展有很大关系。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很少,更缺乏知名的中医药临床专家,医疗水平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第四,中医药缺少信任与中医药科普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医的病症描述及治疗效果不像西医那样可以重复、精确量化表征,例如中医常用名词术语气虚、阴虚、血虚等往往令消费者听得模模糊糊,难以决策。只有中医科普做好了,中医药才能在基层得到推广,实现中医药需求与供给的良性循环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中医药服务消费者收入与对中医药信任程度的评价对居民是否选择中医药服务没有影响;到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的距离因素影响比较突出;随着卫生服务的货币价格减少,卫生服务需求将对时间成本更为敏感;比较知名的中医大夫、比较知名的中医特色科室、对中医药疗效的评价三个因素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影响程度最突出。医保报销比例、中医药的副作用、中医药服务的性价比三个因素对患者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有一定的影响。鉴于此,具体建议如下:

(一)规划、增建新的中医药诊疗机构,缩短消费者就诊距离

依据人口规模和现有的中医药诊疗机构分布状况,规划、增建一批中医药诊疗机构,包括中医馆、康复中心、中药店、中医诊所等等,切实缩短该区域消费者的就诊距离和就诊时间。

(二)多渠道提供知名中医大夫服务,与打造中医特色科室结合起来

前述的实证分析也说明影响消费者中医药服务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比较知名的中医大夫、比较知名的中医特色科室,这两方面都是以专业能力为基础的。要制定政策吸引中医药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可参考我国免费培养师范生的现成经验,由相应级别的财政出资,为基层医疗机构定向培养中医毕业生。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刚性制度,要求临床经验丰富的三甲医院的中医医生定期轮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由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大夫在临床实践中带教基层中医从业人员;还应给基层中医医生提供在职继续教育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师承教育。

(三)做好中医药的科普工作,提高消费者对中医药疗效的认知水平

中医的病症描述及治疗效果不像西医那样可以重复、精确量化表征,例如中医常用名词术语气虚、阴虚、血虚等往往令消费者听得模模糊糊,难以决策。只有中医科普做好了,中医药才能在基层得到推广,实现中医药需求与供给的良性循环发展。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使消费者加深了解中医药,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产生需求。

猜你喜欢

中医药卫生变量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卫生与健康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卫生歌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