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DL豆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货架期品质分析

2018-10-18郑玉玺

江西农业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总数菌落豆腐

郑玉玺,董 蕾,韩 明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00)

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为豆科(Leguminosae sp.)、蝶形花亚科(Papilionaceae)植物[1]。大豆的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热量,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植物蛋白和植物油,同时含有卵磷脂、异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丰富的钙、铁等多种矿质元素,因此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抗氧化、预防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贫血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作用[2]。

豆腐是我国传统食品中最广受欢迎的一类豆制品,由于其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3-4],因此在东方国家和美国均深受老百姓的喜爱[5]。然而豆腐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原料及加工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并利用其丰富营养及较高水分含量等特点而大量生长繁殖,最终导致豆腐腐败变质,从而失去食用价值甚至引起食物中毒,因此豆腐中腐败菌的研究和控制是豆腐贮藏流通、产业升级领域的重大课题。

以往的研究发现,豆腐腐败来源可以分为大豆原料[6]、加热过程[7-8]、储存过程[9]等。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豆腐以及豆腐浸泡液的pH值会不断变化[10],同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变化。Fujii等发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会快速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并改变pH值[11]。

本研究关注于一般GDL豆腐贮运过程中的普遍温度(12 ℃),将此温度作为保藏上限,同时考虑豆腐建议保藏温度(0~10 ℃),将本研究温度梯度设置为0、5、12 ℃,在3个温度条件下进行10 d保存,测定感官指标、pH值、菌落总数,并研究pH值与菌落总数之间的关系,旨在为GDL豆腐腐败菌控制及防腐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称取适量原料大豆,清洗并浸泡8 h,按照1∶5料水比(大豆∶水)加入打浆机制备豆浆,豆浆经纱布过滤,加热煮沸,冷却至室温,凝固剂葡萄糖酸-δ-内酯(GDL)添加量0.8%,包装,90 ℃保温30 min成形。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内酯豆腐工艺流程

1.2 实验方法

1.2.1 贮藏温度的确定 选择广州市5家知名超市,每家超市连续3 d测定豆腐贮藏冷柜的温度,所得结果见表1。经分析,确定本研究的模拟贮藏温度为12 ℃。

表1 广州商超冷柜温度

1.2.2 pH值的测定 去除豆腐表面层,将下层豆腐挖出,放入研钵尽量研细。将pH计探头插入豆腐液,测得pH值,每份豆腐做3个重复。实验期间每天9:00测定1次,连续测定10 d。

1.2.3 菌落总数的测定 参照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试验期间每天上午9:00检测1次,连续测定10 d。

1.2.4 感官指标的测定 就豆腐的色泽、气味、组织状态等指标设计感官评分表(表2)。选取7名感官检验人员进行感官评价,最终得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均值为该实验点豆腐的感官得分。

表2 豆腐感官评分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GDL豆腐在不同温度下腐败过程感官品质的变化

GDL豆腐在0、5、12 ℃保藏条件下,感官指标的变化如图2所示。可以明显看到,GDL豆腐在保藏期间随天数的推移,感官指标在不同温度下变化不同。0 ℃下感官评分并未有显著变化,至第10天时仍有弹性且质地细腻。而5 ℃和12 ℃下则感官评分持续下降,尤其在12 ℃保藏条件下,感官品质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在第10天达到1.5,视觉感受为严重变色、变干、失水严重,同时发出浓重的酸臭味,内部破碎出现蜂窝组织,结构十分不稳定,易破碎。在12 ℃下,在产品的保质期(一般为7 d)内,豆腐感官评分为3.5(图2),即已出现较强酸味,且变色失水,因此可以认为,在保质期最后一天的豆腐已无法满足食用要求。

图2 GDL豆腐在不同温度保藏下感官评分的变化

2.2 GDL豆腐在不同温度腐败过程中pH值的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GDL豆腐pH值变化与感官品质有相似变化趋势。0 ℃条件下,GDL豆腐的pH值并未显著下降,保持在(6.35±0.35)。5 ℃和12 ℃条件下,pH值持续下降。在12 ℃保藏条件下,从第1天到第4天pH值下降缓慢;自第4天至第7天,pH值快速下降至(4.83±0.057);自第7天至第10天,pH值稳定在(4.75±0.072),且天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1)。

图3 GDL豆腐在腐败过程中pH值的变化

2.3 GDL豆腐在不同温度腐败过程中菌落总数的变化

由图4可知,随着天数的推移,3个保藏温度下GDL豆腐菌落总数的变化呈不同规律。0 ℃保藏条件下,菌落总数几乎没有变化,保持在(1.23±0.53) CFU/g;5 ℃和12 ℃保藏下菌落总数均不断升高,其中在5 ℃条件下从第3天到第5天变化缓慢,第6天后迅速上升,最后达到(5.38±0.75) CFU/g;而12 ℃下从保藏第1天起迅速上升,到第4天达到拐点,其后缓慢上升,第7天后变化不显著。

图4 GDL豆腐在腐败过程中菌落总数的变化

2.4 GDL豆腐在腐败过程中pH值与菌落总数的拟合关系

将3个贮藏温度下的pH值与菌落总数进行拟合,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经过线性、多项式、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的拟合,发现在0 ℃条件下,相关性最好的为多项式,R2仅为0.3318,不具代表意义;5 ℃条件下pH值与菌落总数的关系为三元一次方程:y=-12.61x3+222.9x2-1314.8x+2592.6(R2=0.9773,P=0.0431),符合要求;12 ℃下pH值与菌落总数的关系为四元一次方程:y=-8.1921x4+180.29x3-1484.5x2+5419.7x-7395.9(R2=0.9740,P=0.0317)。上述2个方程能够表征在5 ℃和12 ℃保藏的GDL豆腐pH值与菌落总数的关系(表3)。

表3 GDL豆腐pH值与菌落总数间的拟合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3.1 GDL豆腐在12 ℃保藏条件下腐败变质过程分析

实验中将GDL豆腐放置在0、5、12 ℃条件下进行保藏,在0~10 ℃(即推荐保藏温度)条件下,GDL豆腐从感官评价上表现为至第10天仍能保持豆腐形态,5 ℃下略有酸味,但在12 ℃保藏时,至第7天已无法达到食用条件。同时pH值也有相似表现,0 ℃和5 ℃时均可在保质期内保持可接受范围,12 ℃保藏时则迅速发酸,pH值降低显著。

pH值是表征豆腐中所含微生物种类的重要指标,pH值的升高或降低与微生物的种类有很大关系[12]。本研究中豆腐pH值在处理开始后4 d出现快速下降,这可能与其中的微生物代谢过程有很大关系。Fouad等发现,2~3 ℃保存下的真空包装豆腐优势腐败菌为乳酸菌(Lactobacillus)、肠道菌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3];Dostson等认为乳酸菌为豆腐腐败变质的主要腐败菌[14];Tuitemwong等发现在7 ℃下保存的豆腐中,以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发酵乳杆菌属(Lactobacillaceae)和阴沟梨形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e)等为豆腐腐败变质的优势腐败菌[12]。因此可以推断本研究中引起豆腐pH值下降的微生物也具有发酸、产气等特点。

菌落总数可以直观反映食品卫生质量,可以判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也可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情况[15]。在本研究中,菌落总数在0 ℃时基本保持较低水平;而5 ℃时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并在第10天达到(5.45±0.16) CFU/g;在12 ℃保存时,菌落总数不断升高,在第5天保持平缓,表明自第5天开始GDL豆腐中的细菌数量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内,菌群动态平衡。以往研究发现,由于豆制品加工厂使用的原料为直接收获的大豆,并未经过特殊处理,往往在大豆原材料上携带大量土壤微生物,且数量和种类繁多[6]。虽然在豆腐的制作过程中,经过打磨、煮浆等过程,大部分微生物能够被杀死,但加热可能导致豆腐成品下降[7],且煮浆过程并不能完全杀死全部微生物,残留微生物进入随后的加工环节并进入终产品(成品豆腐),最终导致豆腐的腐败变质[8]。

3.2 GDL豆腐在12 ℃保藏条件下pH值与菌落总数的表征意义

通过GDL豆腐3种不同保藏条件下pH值与菌落总数的数学拟合,发现在0 ℃时无法拟合到有意义的曲线方程,这可能是由于温度较低,豆腐pH值和菌落总数无显著变化,因此也无相应相关性。5 ℃条件下的拟合到三元一次方程:y=-12.61x3+222.9x2-1314.8x+2592.6(R2=0.9773,P=0.0431);12 ℃下拟合到一个四元一次方程:y=-8.1921x4+180.29x3-1484.5x2+5419.7x-7395.9(R2=0.9740,P=0.0317)。

上述2个方程能够从一定意义上表征在5 ℃保藏和12 ℃保藏时,GDL豆腐pH值与菌落总数的相关性。在实际生产和技术鉴定中可以应用该方程,通过测定GDL豆腐保藏条件温度和pH值,借助拟合曲线进行计算,获得相应豆腐内的菌落总数,从而判断GDL豆腐的污染情况,为技术鉴定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

猜你喜欢

总数菌落豆腐
TTC应用于固体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研究
学做豆腐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菌落图像分割与计数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豆腐睡莲
家常豆腐
“菌落总数”详解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我军歼敌总数及各年度的歼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