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善若水,打造校园新生态

2018-10-18

中国火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校本

放飞梦想

山东省德州市丰乐屯小学地处鲁冀两省交界处,大运河畔,积淀着深厚的运河文化。大运河申遗成功为学校传承大运河文化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底蕴深厚的大运河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丰小人”。“丰小人”越来越清楚地感悟到,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努力构建校园文化,是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最理想的选择。

学校关工委在校党委的帮助下,围绕“走进运河、认识运河、研究运河、感受运河、畅想运河”为主要内容的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活动,推动书香校园的建设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以校园环境建设为载体,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田成方,林成网,柳翠苇黄,两岸果实飘香”。对于北方小镇来说,浓烈的大运河文化无处不在。岸边古树,水上野鸭,落日余晖,老农耕牛……这里的每一座小桥,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弄,都有着神奇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

为了更好地宣传大运河文化,学校着手建设民俗展室,经过全校师生半年多的共同努力,学校展室现收藏各类物品12大类140余件,其中大运河两岸的农业、纺织、编织、图书、瓷器……每一件陈列的物品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历史,一段关于大运河的故事。走进展室,你会惊叹于大运河文化的博大和灿烂。正面墙上是大幅的德州段京杭大运河的介绍,四周以图片的形式分4个内容来展示大运河的文化,北面墙上是大运河风景、大运河物产;东面墙上是大运河人物和大运河古韵。最醒目的是关于大运河文化的宣言“根植运河两岸,弘扬运河精神,培育运河少年”。这既是对大运河文化传承的心声,更是对莘莘学子豪迈的承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注意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以大运河文化为载体,使德育教育更加具体化。教学楼大厅内的大运河文化走廊格外引人注意,从大运河文化中提炼出的“润、容、恒、勇、异”的精神激励着学生们不断成长进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大运河文化需要传承,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大运河走出去的东方朔,董仲舒,时传祥,孟祥斌等名人,赋予大运河文化新的内涵。

孩子们学习传统技艺

开发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注重了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同时学校还组织教师开展以大运河文化为底蕴构筑小学口语交际教材的研究。成功编写了《我们就在运河边》的校本教材。教材编入了农村田园风光和大运河四季,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把村史、家史编入教材,丰富学生的情感;把农艺、农技编入教材,让学生在写作中交流思想;把农家传统风俗编入教材,陶冶学生的个性;把赞颂德州地方特色的古代诗词编入教材,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大运河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拓展大运河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

受大运河文化的影响,德州人形成了诚信、包容的特有精神。对大运河,每一个子孙都应满怀感恩之心。因此,学校以感恩大运河为基础,大力倡导和开展感恩教育。学校每年6月评选丰乐屯小学“十佳小孝星”,涌现出了以俞学泉、林建忠为代表的一批孝星模范(俞学泉同学被评为全区百佳孝星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林建忠同学被市关工委授予尊老小孝星荣誉称号)。

大运河两岸文化灿如星辰,学校把“读运河经典,做时代新人”作为学生经典诵读的主题,把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创建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作为奋斗的目标。因此学校整合课内外资源,在传承大运河文化的同时巧妙地把大运河文化与开展“两史”教育相结合,开发出《运河边说两史》校本教材供学生晨诵午读。大运河文化以其“近、熟、亲”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祖国等思想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校本教材让学生沿着大运河兴衰的脉络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增加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做到“行文明儒雅之事,做明理大气之人”。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9月17日,丰乐屯小学300余名师生共同参加了“国旗下成长”升国旗仪式暨爱国宣讲主题活动。来自五年级的谢晨睿、朱宇菲、何美涵同学精心准备了一首配乐诗朗诵——《少年中国说》,诵出了“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瑰丽誓言,也喊出了“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的壮志豪情。他们激情澎湃的声音回荡在丰乐屯小学的上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9月20日下午,丰乐屯小学大队委开展了寻访老党员活动。学校红领巾志愿服务小队来到了第三店村老党员王尊武的家。通过寻访,小队员们了解到王爷爷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老党员,还是一位模范教师。王爷爷给少先队员们讲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那时候在街上捡破铜烂铁、光荣地加入少先队等故事。这样的寻访活动,坚定了青少年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决心。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校本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大地史诗——大运河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悠悠运河水 款款孟渎情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